環保型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分析

時間:2022-02-16 08:42:07

導語:環保型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保型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分析

[提要]環保型上市公司為保障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始終堅持對企業的研發投入。但企業的研發投入與其經營績效的關系,以及和經營績效之間的滯后性,還缺乏實證研究的支持。在查閱相關文獻后,使用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的形式,并通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三者關系,為其他環保型上市公司研發投入提供借鑒。

關鍵詞:環保型上市公司;滯后性;研發投入;經營績效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規模和總量在不斷擴大,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與之伴隨的是環境問題日趨尖銳。目前,我國生態環境,呈現整治速度遠趕不上毀壞速度的場面。生態環境指標的惡化已經十分明顯地影響著當前經濟指標和預期經濟趨向。在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現代化就是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意味著必須要推進綠色產品和生態服務的資產化,使生態優勢變為經濟優勢。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堅持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同步可持續發展戰略,增加環保產業研發投入。從社會發展的規律來看,技術的提高能夠促使產業結構的完善與升級,而研發投入又是可以推進技術進步的關鍵要素。因此,有效合理的研發投入也變為企業競爭的關鍵。本文在對研發投入與環保型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影響的研究中,也對企業的研發投入需要多久才會對企業的經營績效發生作用,進行了論證。以環保型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樣本選取的是滬市板塊中的環保型企業37家。通過查閱這些公司2014~2017年的財務報表,搜集一系列數據,并對數據進行了演繹、處置和剖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研發投入滯后性的多元線性回歸、線性回歸模型的檢驗等研究方法。結合樣本企業的經營現狀、我國經濟發展的各種推力,深入調查,在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今天,在已有的研究結論基礎上,做出突破性研究,填補相關理論的不足之處。

二、文獻回顧

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的整理發現,相較國內學者來說,國外學者較早對企業研發投入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Sougiannis(1994)將研發支出作為自變量,繼而將市場價值作為因變量。研究結果顯示:每增加1%的研發支出,則將引起市場價值增加5%,且該影響是具有明顯滯后性的。以Narin為代表的學者(1999)探究了研發投入與企業成長能力之間的關系,研究得出研發投入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呈現明顯的促進作用。Jeffer-son等人(2008)研究發現,研發投入能明顯促進企業盈利能力的提高。國內學者梁萊歆和張煥鳳(2005)以中國高科技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探索研發投入和經營績效的關系得出了研發收益具有明顯滯后性的結論。王燁等人(2009)把R&D人員與資金投入作為指標來衡量研發投入,以及選取EPS和ROE等財務指標來衡量企業績效,經分析實證表明:研發投入與績效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郭丹丹、馮國忠(2015)采用線性回歸等方法進行研究,經各方比較發現研發人員、政府資助占比對企業研發投入有比較強烈的影響。上述文獻表明,大多數的國外學者以企業作為直接的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和實證,而大多數國內學者則更傾向于通過分行業從而進行研究。企業在研發投入與綜合績效關系的衡量指標選取方面,許多公司選擇了沒能全面地反映出企業經營狀況的盈利能力作為衡量企業經營績效的指標;而且發現研發投入的收益具有些許滯后效應。為進一步實證研究,本文擬以我國滬市37家環保型上市公司作為樣本,選取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這三項指標進行因子分析以獲得企業綜合績效,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研發投入與經營績效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

三、研究假設、分析檢驗

(一)變量定義及指標選取1、選取自變量。本文選取研發費用絕對值作為自變量。研發費用包括企業在研發產品時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費、生產設備的折舊費、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研究人員的獎金福利、研發成果和知識產權申請費等。2、選取因變量。本文用資產負債比率衡量償債能力、凈利潤率衡量盈利能力、存貨周轉率衡量營運能力。償債能力體現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參考了眾多國內外學者的文獻,研究小組決定采取資產負債比率指標。企業最終目的是盈利,所以進行研發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改善舊產品或開發新產品來占領市場,增加營業收入,所以本文選取凈利潤率指標。在企業的經營運行中,企業想快速獲利就得加快資產流動性、提高償債能力。要想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就要加快存貨周轉率。所以,本文選用存貨周轉率來衡量企業運營能力。以上各變量的數據均來自于巨潮資訊網和國泰安數據庫中37家上市公司2014~2017年度財務報表。(二)選取樣本及數據來源。本文選取的樣本是滬市板塊中的40多家環保型上市公司。但要排除以下情況:1、ST企業:因為在一兩年內財務狀況出現異常具有退市風險的企業,會影響樣本的有效性。2、數據殘缺的企業:因為缺乏數據的支持,無法得出有效結論。經過篩選,最終得到滬市環保型上市公司的有效樣本數為37家。研究小組通過巨潮資訊網、國泰安數據庫查閱這37家上市公司2014~2017年度的財務報表,運用EXCEL軟件整理,EVIEWS6.0軟件處理企業研發費用、凈利潤率、存貨周轉率等數據,采用線性回歸分析法進行分析。(三)研究假設1、研發投入與企業財務績效。企業通過注入研發資金進行研發活動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以下提出幾點假設:假設一:研發投入與償債能力正向相關H1:研發投入與資產負債比率正向相關假設二:研發投入與盈利能力正向相關H2:研發投入與凈利潤率正向相關假設三:研發投入與運營能力正向相關H3:研發投入與存貨周轉率正向相關2、研發投入的滯后性影響。企業獲取經濟效益要經過誕生新想法到實際生產再到市場售賣的一系列步驟,具有時間長、見效慢的特點。梁萊歆和張煥鳳研究表明滯后期之后,我國高科技企業的研發投入與企業盈利顯著相關。王君彩、王淑芳對電子信息行業的研究表明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對企業績效有滯后性影響。故本文提出滯后性假設:H4:研發投入對財務績效具有滯后性影響(四)回歸方程顯著性檢驗。回歸方程顯著性檢驗,是關于回歸模型中響應變量與回歸變量間函數關系的假設是否顯著的檢驗。顯著性水平在統計檢驗為0.005時,即P值<0.5%時,通過檢驗;反之,假設不成立。

四、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統計分析樣本數據。37個樣本的2014年的研發投入絕對數額如表1所示,2014年37家企業的研發投入額最大值為2,399,654,125元,均值為166,392,563.31元,中值為33,649,782.35元,最小值為0元,合計6,156,524,842.65元。從表1可看出企業研發投入支出費用最多和最少的公司之間相差不大,多數公司能達到研發投入的平均水平。(表1)(二)研發投入與企業財務績效實證分析。本文使用統計軟件EVIEWS6.0檢驗研發投入絕對數額對公司經營績效的滯后性和確定滯后期兩個層面來探討研發投入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本文以37家公司2014年的研發投入絕對額作為自變量,以財務指標:資產負債比率、凈利潤率、存貨周轉率為因變量,分別做2014年當期、滯后3年即2015~2017年的回歸分析,來檢驗企業研發投入對其財務指標的滯后性影響。得到的相關結果如表2所示。(表2)由表2可知,以X表示2014年企業的研發投入絕對值,Y2表示2015年企業整體的經營績效水平,得到P值為0.8365,Y3表示2016年企業整體的經營績效水平,得到P值為0.4682,兩者均在0.5%顯著水平以上,沒有通過0.5%的顯著水平檢驗,表明2014年企業研發投入值與2015年和2016年企業的經營績效具有明顯的負相關關系。Y4表示2017年企業整體的經營績效水平,得到P值為0.0034,在0.5%顯著水平以下,通過0.5%的顯著水平檢驗,表明2014年企業研發投入值與2017年企業的經營績效具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研發投入對企業經營績效具有滯后性影響,經過滯后期,研發投入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呈正相關。

五、研究結論及相關建議

(一)研究結論。研發投入是企業績效增長的引擎,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核心。本文選取研發投入角度,選取37家滬市環保型上市公司,根據2014~2017年的財務數據分析,證明了研發投入對環保型上市公司財務績效正相關且存在滯后性。(二)研究結果發現。(1)研發投入與環保型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從長期來看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2)研發投入與環保型上市公司當年財務績效負相關,與滯后3年的財務績效正相關。所以可證,研發投入與環保型上市公司財務績效正相關,但具有滯后性。(三)相關建議。(1)轉變觀念,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因存在正相關關系,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形成核心競爭力,占據市場主導優勢;(2)增強對研發人員的培養意識。目前,我國環保型上市公司的研發人員質量仍不高,企業應重視這類人員培養,投入一部分研究獎勵資金,調動工作積極性,重視研究成果的質量;(3)有效管理研發活動,注重研發投入的長期性,科學嚴謹地管理研發活動。并結合市場背景,做好前景預測,規范用資行為,讓研發投入落到實處。

作者:陳李婷 劉 勇 王能藝 葉雪妮 張月芳 周 帥 單位:嘉興學院南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