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檢機關后勤管理創新發展分析

時間:2022-04-18 10:38:38

導語:邊檢機關后勤管理創新發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邊檢機關后勤管理創新發展分析

摘要:新時期邊檢機關后勤部門必須適應當前公安工作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的要求,通過建立“管理、展現、分析、研判”四位一體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綜合系統,推動實施后勤管理大數據戰略;通過建立“大整合、高共享、深應用”的后勤數據管理平臺,最終實現優化整合和靈活多維的后勤管理工作目標。同時,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創新發展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重點解決信息資源采集和數據共享、信息技術分析應用等問題,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關鍵詞:邊檢機關;后勤管理;信息化;創新發展

大力推進基礎信息化、警務實戰化、執法規范化、隊伍正規化“四項建設”,是公安部黨委立足實際,深入分析公安工作發展態勢基礎上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基礎信息化建設”作為“四項建設”之首,是新時期公安工作的重要支撐,是推動邊檢工作長足發展的有力抓手。這就要求邊檢機關在研究謀劃后勤管理工作過程中切實理解什么是“基礎信息化建設”,切實找準“從哪里入手”“從何處突破”的問題,以服務邊檢事業發展為根本,緊密結合創新發展戰略,扎扎實實地把打基礎、管長遠、利全局的后勤工作抓緊抓好。本文從邊檢后勤部門工作實際出發,以“基礎信息化建設”要求為引領,對創新后勤管理的具體實施問題進行探討與分析。

一、以信息化建設貫穿邊檢機關后勤管理工作全局的重要意義

(一)實現后勤管理信息化是“大數據”背景下公安工作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

對于公安工作而言,“大數據”不僅僅在于“容量之大”,更重要的在于通過對數據的交換、整合、分析和利用,帶來“大信息”“大發展”“大服務”“大實戰”。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公安部黨委作出推進“四項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并明確指出:基礎信息化是支撐、警務實戰化是方向、執法規范化是基準、隊伍正規化是根本,四者相輔相成。這標志著公安基礎信息化工作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1]。邊檢機關后勤部門必須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以創新的理念和思維,把做實后勤基礎信息化工作、全力實施后勤管理大數據戰略擺在重要位置。

(二)實現后勤管理信息化是保障邊檢機關信息化建設順利實施的要求

后勤信息化是公安邊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邊檢機關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和支撐。只有把后勤管理工作與基礎信息化緊密結合起來,將信息化建設作為貫穿邊檢機關后勤管理的全局性、戰略性工作,全面打牢“四項建設”各項工作基礎,更新理念,搶抓機遇,科學謀劃,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新”,積極探索適應邊檢工作需求的后勤信息化之路,才能順勢而為、掌握主動,使后勤工作始終與邊檢中心工作相協調、相適應,才能為扎實推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邊檢機關信息化建設工作提供可靠保證。

(三)實現后勤管理信息化是促進后勤工作現代化水平快速提升的要求

后勤信息化建設是創新后勤管理模式的核心內容,也是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關鍵。它將后勤保障力量與信息系統綜合集成一體,整合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整合條塊系統,實現無縫對接,高效而準確地籌劃和使用各種資源,提供適時、適地、適量、適配的資金裝備保障,用最小保障資源滿足最大保障需求,以最低經濟成本實現最佳保障效益。后勤信息化的實現,推動邊檢機關后勤管理模式的專業化、多元化創新發展,對于改善和優化后勤系統行政效率、提高后勤部門現代化工作水平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二、圍繞“信息后勤、智能后勤”推進后勤管理不斷創新發展的思路

所謂“后勤管理信息化”,就是圍繞“信息后勤、智能后勤”要求,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通過建立集“管理、展現、分析、研判”四位一體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綜合系統,實現數據管理的跨部門、跨職能、跨空間的“大整合、高共享、深應用”,最終達到優化整合和靈活多維的后勤管理工作目標。

(一)確立后勤管理信息化綜合系統的建設目標

1.實現優化整合后勤管理信息化綜合系統作為后勤工作的決策支持平臺,是在“強力整合、資源優化”工作思路的指導下,通過收集、分析和使用各類信息資源,建立起覆蓋全局、反應快速、組織協調、運轉高效的一體化綜合信息系統。其信息資源的核心是數據庫,包括基礎數據庫和輔助數據庫。基礎數據庫數據資料主要來源于現有各類業務軟件系統中的數據庫(如財務管理、固定資產、政府采購、被裝管理、后勤保障隊伍、車輛維護保養、倉儲物資管理等數據),還有一部分是現有業務軟件系統中不存在,通過自行收集整理后儲存下來的數據(如民警健康、能源消耗、土地房屋、警械裝備、基建維修、物業管理等數據);輔助數據庫則可視作基礎數據庫的延伸,其數據資源包括在后勤管理過程中,為了應對解決各種突發事件需要預先標繪制作的當地邊檢口岸重點分布圖、警力分布圖、應急設備分布圖和地方安保力量信息,以及當地采購機構、醫療衛生等社會資源信息。2.實現靈活多維為更好地實現工作銜接和聯通共享,系統根據不同的任務分工和不同的關注點,將橫向、縱向不同層級人員納入系統用戶范圍,實現不同層級多用戶、不同權限的多維操作。每個用戶可依據工作職責查看本級權限內的圖形和數據(如邊防檢查總站用戶可查看全總站數據,總站所屬各邊檢站用戶可查看本單位數據和系統公開數據),同一層級用戶又可按工作需求查看各類相關信息(如財務管理人員可查看經費管理類、能源消耗類和政府采購類數據,資產裝備管理人員可查看固定資產類和應急儲備物資類數據)。同時,系統根據用戶的工作需求和職責權限,設計合適的圖表來顯示想要了解的具體指標,一個圖形可以反映多種指標,一種指標也可以由多個圖形顯示。不同用戶可自行定制個性化的顯示方式,將關注的指標放到選擇的圖表中。用戶登錄后即可直觀監測自己所關心的業務指標,并通過鉆取式挖掘,查找更加詳細的指標數據,便于用戶及時掌握和發現問題所在,進行高效決策。

(二)構建后勤管理信息化綜合系統的整體框架

(如圖1所示)1.建立系統基本模塊依據后勤功能設計分析,后勤管理信息化綜合系統至少應該包括政府采購管理、倉儲物資管理、車輛管理、應急保障聯動管理、預算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被裝管理、基礎建設管理等模塊。系統模塊設計上既要滿足機關內部組織的保障需要,又要滿足與外部組織聯網的需要,同時也要時刻關注信息系統建設與邊檢后勤工作實際的整合匹配情況。(1)政府采購管理。應著力推進政府采購精細化管理,制定采購執行標準化流程,建立采購前、采購中和采購后三個階段“流程管理節點控制”模式[2],定期公布采購政策、管理措施、采購項目執行信息等內容。建立不同采購類別的采購資源庫,堅持信息公開化,設置考評制度,不斷吸引更多、更優質的企業參與到總站經濟活動中。采購結束后則要注意與固定資產管理、倉儲物資管理等模塊的協同銜接。(2)倉儲物資管理。應實現采購環節、進貨入庫、庫存管理、補貨出貨處理及績效管理全過程的流程控制。需著力推進倉儲物資中低值易耗品管理軟件的開發,管理好辦公和食堂用低值物資。該模塊要求對倉庫中各類物資進行詳細統計、存儲,建立安全準確、更新及時的信息源。特別是在應急物資儲備倉庫的管理上,品種和數量除了符合警用裝備定型列裝要求外,還要加強與相關執法單位的聯系溝通(如執法記錄儀的配備),根據需求確定配備標準,避免出現同一系統內部各單位采購標準不統一、產品質量不一致的狀況。(3)車輛管理。應實現車輛購置、油料采購、維修保養等環節的流程控制。特別是在車輛日常使用管理過程中,為解決人工統計錄入周期長、易產生誤差等問題,可以開發使用新的車輛信息采集手段,如使用車載信息采集設備。每次車輛加油后,由駕駛員將有關數據通過車載設備實時錄入,車輛每次返場采用無線傳輸方式將行駛里程、油耗等信息傳輸至系統前端信息采集系統,從而對車輛行駛里程、油料等情況進行信息化管理和分析研判。(4)應急保障聯動管理。要把工作的基點放在滿足一線實戰需求上,做好各類應急裝備、設備、物品的儲備,并視情建立穩定可靠的應急供應服務網絡,確保一旦遇有突發事件,可迅速協調各方力量,有效調動應急資源,使邊檢后勤保障在服務突發警務中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3]。同時,應著重解決裝備培訓和訓練相對滯后,重配備、輕佩帶、輕管理等問題,將警械裝備管理流程延伸到裝備使用培訓和訓練、裝備使用反饋,甚至裝備研發和引進等環節。(5)預算管理。通過業務流程梳理,使預算工作體系化、規范化、精細化。它把預算編制、執行控制、分析改進和提高的管理模式在系統中予以固化,整合構建全面預算體系。該模塊實現財務核算數據和預算數據的集成統一,完成與財務系統平臺的共享和傳遞,并提供各項功能靈活搭建各類分析報表,提升報表質量和效率,形成完整、及時、準確的專業化預算管理分析體系,為管理層和決策層提供依據,滿足業務迅速發展變化的需要。(6)固定資產管理。實現固定資產申購、審批、查詢、維修、變更、調撥、報廢的全過程管理,利用資產號和折舊計算值跟蹤資產在整個使用壽命中的活動。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把固定資產信息輸入到該模塊,方便地查詢及打印固定資產信息、進行階段性處理,生成年度及相關財務報表等,其中的很多環節都應設置明確的操作規范和定量控制指標。(7)被裝管理。被裝管理應重點實現民警職工著裝號型變更統計的自動化管理及與廠家數據交互傳輸管理,以及服裝的進出庫、返修、換號、品調等管理,并使模塊各項功能覆蓋計劃、預算、統計、生產、發放各個環節。(8)基礎建設管理。基礎建設有三大目標:質量目標、進度目標和投資目標。這三大目標是個完整的整體,并且都需要密切跟蹤基建全過程予以實現。因此,基礎建設流程管理應針對以上三大目標分別展開,流程控制的核心是充分發揮監理作用,實現管理透明化。2.確定系統分析類別系統事先將后勤保障信息按“人”“財”“物”“組織”“事件”五要素建立主題數據庫。通過數據抽取、清洗、轉換、裝載等技術,根據人員、經費、實物、組織、事件五類指標體系建立數據主題分析計算模型,通過各種常見圖表為決策者提供快速、形象、直觀的查詢結果展示,并根據管理深度,提供鉆取式查詢。(1)人員類別分析。主要對民警個人基本信息、被裝信息、資產配備信息、駕駛證信息等進行展現與查詢。(2)經費類別分析。主要對各類經費執行情況、政府采購執行情況和節能減排執行情況進行展現和分析。(3)實物類別分析。主要對實物資產情況進行展現和分析,包括國有資產信息、裝備信息、車輛信息、警械信息、土地房屋信息、電梯/變配電通用設備信息等。(4)組織類別分析。主要對后勤保障部門的組織機構、崗位職責、民警分工、人員構成、年齡構成、性別比例、立功受獎、學歷專業、業務培訓、健康狀況等信息進行展現和分析。(5)事件類別分析。主要對衛生綠化物業管理情況、車輛維護保養情況、應急物資和聯動機制保障情況、基礎建設和維修工程情況進行展現和分析。

(三)確定后勤管理信息化綜合系統的研判功能

后勤管理信息化綜合系統在全面覆蓋和展現后勤業務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根據日常管理中需重點監控的內容,通過要素點設置、臨界值驅動、信息碰撞等手段,建立完善信息分析研判機制和預警信息機制,為各級領導和主管部門日常管理與決策提供靈敏的分析和評估,進而推動后勤保障信息化從常態管理到深度應用的跨越式轉變。1.對系統信息動態進行預警(1)系統運行預警。通過對每日系統數據同步、數據備份、信息交換、模型計算、數據庫服務進行監控,為系統管理員提供信息系統運行異常預警。(2)綜合研判預警。通過對數據流轉及碰撞情況進行監控,為各級業務主管部門和決策層提供預警。例如,為財務和資產管理部門提供固定資產月份結轉后實物賬與財務賬數據異常預警、預算執行進度預警、逾期付款預警、資產報廢預警、資產配發使用前入庫審核預警、警用處突應急裝備維護保養預警;為車輛管理人員提供車輛報廢預警、車輛年檢預警、車輛保險到期預警;為通用設備管理人員提供電梯/變配電設備維修合同預警、年檢預警、達到報廢年限預警、大修預警;為民警健康管理部門提供體檢率預警、體檢異常預警等。2.對后勤保障效益進行分析(1)總結性評估分析。總結性評估是對保障的結果所作的總結、鑒定和評價,它重點關注的是保障行為的效果,是事后評估。它以后勤保障行為的各構成要素,結合專家經驗和解析模型,對保障效能進行分析評估,可以通過層次分析法、矩陣法等方法實現。通過總結性評估分析,可以認識到在處理事件中保障體系存在的諸多問題。(2)預測性評估分析。預測性評估是在組織保障行為前,以保障方案和計劃為依據,充分考慮保障行為可能受到的不確定因素影響,對保障效能進行分析評估,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分析和計算機模擬分析等方法實現。通過預測性評估分析,將對在工作中實施精確后勤保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邊檢機關后勤信息化建設推進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一)必須解決信息資源采集問題

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是信息,高質量、高標準的信息是邊檢后勤信息化的支撐和保證。在信息數據采集過程中,由于信息獲取和控制方面存在著不足,嚴重阻礙了后勤信息化建設向前推進的步伐。具體體現在:一是信息采集不全面,該采集的信息沒有采集,該錄入的信息沒有錄入;二是信息采集質量不高,采集和錄入的信息項目不全、格式不一,系統中不完整信息、錯誤信息甚至垃圾信息大量存在;三是信息采集不及時,不注重信息采集的時效性,信息錄入和更新不及時,該錄不錄、該撤不撤,無法保證系統信息準確、完整、鮮活[4]。因此,必須強化后勤基礎信息和社會公共信息的采集,嚴格按照“服務一線”“數質并重”“管用實用”原則,有針對性地海量采集、錄入信息,堅決杜絕信息張冠李戴,堅決杜絕重復信息、殘缺信息,確保信息采集工作完善規范。

(二)必須解決數據“關聯孤島”問題

在信息整合共享方面,由于缺乏統一組織牽頭,大多數單位尚未建立信息共享交換機制和平臺,其信息數據仍停留在自主采集層面,難度大、整合度低。在后勤業務數據方面,縱向數據開放度低,上級公安機關掌握的數據資源尚未完全對下開放,還是以簡單查詢為主,無法綜合應用;橫向數據流通性差,政工、邊檢等部門業務數據各自為陣、無法流通,交互應用支撐力不強;后勤內部系統中,由于以功能為主進行分工設計,各職能口之間缺少橫向溝通,導致后勤管理數據條塊分割。后勤信息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和建設目標就是要徹底改變“信息孤島”狀況,通過后勤信息化管理平臺,將分散的、孤立的信息匯總處理形成信息管理鏈,對各個職能部門的管理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統計,對所有信息資源進行組合查詢共享。

(三)必須解決信息分析應用問題

如今,絕大部分民警已經具備了利用信息系統錄入、查詢的能力。但是,不少民警缺乏提煉、應用信息的敏銳分辨能力和全面掌控能力,經驗和水平有待提高,應用手段有待豐富;信息應用專門人員缺乏,專門人才多疲于應付日常工作,作用發揮受到限制,無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目前的信息應用工作更多的只是信息預警或者事后分析,對實時性、深層次、連續性調研工作做得不多,在實際工作中體現為服務保障不力。在大數據背景下,邊檢后勤部門必須運用大數據分析、挖掘以提升工作預見力,并依托專題調研,深入研究信息的整合利用率、覆蓋率和精準度,實現對數據、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數據的融合處理、比對、辨析,用最大化的精確分析評估提升整個邊檢后勤系統的保障力。

(四)必須解決技術基礎薄弱問題

較其他業務領域而言,邊檢機關后勤管理領域高新技術基礎相對薄弱,在一個整體的框架下進行信息化建設經驗不足,大多僅僅是建立起局部的相對成熟的軟件管理系統。由于硬件設施及技術力量的限制,后勤信息管理平臺功能的拓展存在一定的瓶頸,整體信息化建設進程相對緩慢。今后,新建或改建后勤應用系統時,要有整體規劃,按照“公安云”技術體系進行開發。在開發過程中,應當區分不同情況,靈活運用直接購買、自主開發、合作研發“三結合”形式進行。其實,信息化技術開發并非難事,難的是開發后系統運行與后勤工作的適應性、不斷升級的可能性以及共享平臺的推廣性,要盡可能地避免各自為戰和重復建設。因此,從一開始就要注重保證技術力量的相對一致、互聯互通和兼具個性,逐步實現頂層設計與中層對接,中層對接與底層銜接,根據不同需求,分期分批搭積木式地建成信息化綜合平臺。

作者:劉汪敏 單位:同益出入境邊防檢查站

參考文獻:

[1]殷實.淺談大數據與公安基礎信息化[EB/OL].(2014-11-25).

[2]閔國濤.公安后勤信息化發展建設中的警務流程管理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0.

[3]楊紅根.現代警務機制中的上海公安后勤保障工作[J].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3).

[4]王興華,姜歡.公安基礎工作信息化建設問題分析及對策[J].公安教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