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與改革初探

時間:2022-12-03 08:46:21

導語:高校后勤管理與改革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后勤管理與改革初探

一、“雙一流”建設需要一流的后勤服務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后勤在社會大環境影響與帶動下,改革逐步深入,不斷為學校教職工和學生的工作、生活等提供優質的后勤保障與服務,對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也得到明顯提升。在取得改革成績的同時,也必須看到,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日益提高的服務標準和廣大師生員工日益增長的服務要求與后勤服務質量、服務能力之間尚存差距;一些不斷出現的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層出不窮,不容忽視;隨著“雙一流”建設的實施,高校后勤服務工作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現有的后勤管理工作在后勤服務保障、服務保障的專業化水平要求、服務保障的效率、服務保障的質量要求和后勤管理服務能力的匹配等方面還有許多跟不上“雙一流”建設的要求,尤其是后勤保障管理改革的優化等,都成為新時代后勤管理面臨的重要課題。作為“雙一流”建設不可或缺的后勤管理與服務,建設一流的后勤保障,主動適應“雙一流”建設需求,是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后勤管理服務的有些現狀與“雙一流”建設還存在一定差距

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高校后勤管理服務隊伍占教職工比例約為三分之一,后勤保障服務面廣、隊伍結構復雜、顯現度最為直接。后勤社會化改革以來,后勤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提高、人員結構、管理模式、用人機制等都發生明顯的變化。但面臨“雙一流”建設,還存在許多新問題。(一)后勤社會化改革目標未能完全實現。自后勤社會化改革以來,自上而下反映良好,也贏得學校、社會的較多好評。但在高校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重教學科研、輕后勤保障的觀念,致使后勤社會化改革雖然實踐了多年,但在社會化進程中仍然存在著后勤管理體制不健全、規章制度不完備、激勵機制及監督體系不完善、服務質量、服務水平偏低等現象。導致后勤職工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服務意識淡薄,嚴重制約了為教學科研提供強有力的后勤保障,不能完全滿足師生員工對后勤服務的需求。(二)后勤隊伍建設落后于“雙一流”建設的發展要求。傳統的管理觀念認為,高校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等屬于主流工作,后勤服務工作在高校內部屬非主流工作,后勤管理服務以簡單的重復性勞動為主,科技含量低,后勤服務隊伍的地位較低,在學校中日益被邊緣化,導致后勤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偏低,人員結構不合理,一直存在著低學歷的多,高學歷的少;普通職工多,技術職工少;簡單重復勞動者多,管理人員少的現象。后勤內部隊伍老齡化現象嚴重,人員布局不盡合理等,造成后勤工作的相對被動。(三)后勤管理型人才和信息專業化人才缺乏,綜合服務能力較弱。高校普遍存在的對后勤管理干部的忽視,對后勤管理干部的不重視,客觀上也導致后勤部門聘用高學歷、高技術人才的難度,導致后勤管理隊伍老齡化現象嚴重,中青年后勤管理人員嚴重缺乏。隨著數字化、信息化等現代技術的日益發展,高校在積極進行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促進辦學功能的進一步拓展,而后勤隊伍管理型人才和信息專業化人的缺乏,將成為高校后勤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的瓶頸。(四)后勤工作人員穩定性差,育人功能未能有效發揮。目前后勤管理服務人員類型主要由事業編制、人事、租賃合同和臨時用工組成。許多一線崗位職工做著的“臟、苦、累”的服務保障工作,這一群體的最大問題是招工難和流動性大,工作的不穩定,工資待遇不高,發展空間不大、自我認同和單位歸屬感不強,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和環境育人的后勤育人功能嚴重弱化,導致后勤的育人功能難以有效發揮。

三、主動適應“雙一流”建設需要是后勤管理改革的著力點

圍繞“雙一流”建設,后勤管理改革要與學校事業發展相適應,與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地位相協調、與后勤社會化改革相統一,不斷提升后勤管理、服務保障能力和服務育人水平,為高校的“雙一流”建設提供堅強的保證。(一)創新后勤管理服務機制,主動適應“雙一流”建設。長期以來,高校后勤管理服務工作受計劃經濟時期高度行政化影響,在體制機制、機構設置、管理模式等方面弊端,阻礙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后勤保障工作目標的實現,制約了學校的整體發展步伐,無法滿足“雙一流”建設對后勤保障的需求。為此,必須進一步深化后勤社會化改革,創新后勤管理機制,提高后勤管理質量。高校后勤管理要從自身發展情況出發,以促進后勤社會化為指導,調整設置科學合理的后勤管理機構。建立獨立的后勤行政管理部門和后勤實體經營部門。各行其是,各擔其責,后勤行政管理部門代表學校對后勤實體服務經營部門實施監督與管理;建立健全科學的監督考核機制,實現對后勤服務質量的監督考核全覆蓋,促進后勤實體工作的規范性、科學性開展;開通全校師生員工對后勤工作的監督渠道,設置師生投訴意見接受和及時、高效的處理反饋機制,讓全校師生對后勤管理服務工作的參與和意見的反饋,更好地促進后勤服務保障工作。(二)創新基層黨建思政工作,加強后勤隊伍建設。一流的后勤建設,離不開優質、高效的后勤管理服務隊伍。在后勤隊伍建設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后勤部門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的作用,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黨員專題教育實踐活動、黨課教育、樹立先進典型活動等有效形式和載體開展經常性、多層次的教育活動。以社會主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定期對后勤管理服務人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風教育和法治教育等不斷深化后勤管理服務人員對“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創新后勤管理、改革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后勤人員對學校整體改革的認同感和支持度。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不斷推進后勤改革發展的優勢,引導后勤管理服務人員統一思想認識,改進工作之風,提高主動服務意識,增強后勤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三)創新工作理念,發揮后勤育人功能。長期行政化的后勤服務理念嚴重阻礙了后勤服務育人功能的實現。后勤員工普遍認為自己工作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無關,只是注重被動的完成本職工作,難以主動結合到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功能上。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學校后勤管理服務工作的理念為“以人為本,保障優先”,要求后勤員工要主動轉變服務理念,充分認識到在后勤服務工作中可以實現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充分發揮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以優質服務感染學生,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樂于助人、勇于擔當、奉獻社會的良好品質和道德修養。(四)優化人員結構,適應學校整體發展后勤工作,關鍵在人。隨著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先進便捷的信息網絡技術深入影響到校園的各個方面,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傳統的后勤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信息化、專業化、智能化社會化的發展步伐,要適應學校的整體發展需要,加強后勤人才的開發與培養已迫在眉睫。因此,后勤管理部門要根據后勤服務保障體系建設需要,從學歷、專業、知識、年齡等方面對后勤人才結構進行優化。可以通過后勤人員的崗位調整、校內調配或招聘引進等形式,充實、培養適應“雙一流”建設需要的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瞿祥華等.適應“雙一流”建設需要優化高校后勤隊伍管理.[J].中國高等教育,2016(17):48-50.

[2].孫雷.“雙一流”大學建設視域下高校后勤綜合改革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社科版),2018(1):94-98.

[3].宋亞軍等.基于“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一流高校后勤建設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8(12):148-150.

[4].顧曹林.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后勤服務質量管理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9):112-113.

[5].王華.“雙一流”建設視角下高校后勤質量管理的創新.[J].高校后勤管理,2017(2):9-10.

[6].高士杰.新時代深化高校后勤改革途徑思考.[J].高校后勤管理,2018(4):5-6.

[6].張霍勝等.“雙一流”建設視域下高校后勤隊伍建設研究.[J].高校后勤管理,2018(6):5-7.

作者:宋和才 單位:南京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