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3-01 01:02:14
導語:工程合同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學質量。在新工科背景下,進行工程合同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新工科理論要求培養新素養的人才,培養學生“超世界”的使命感、價值感,構建學生“問題空間”“社會空間”的空間感,注重學生多學科、多專業的關聯力,發展豐富的想象力宏思維。文章對此進行教學改革探索。
關鍵詞:新工科;超世界;空間感;關聯力;宏思維
吳愛華等人[1](2017)在《加快發展和建設新工科主動適應和引領新經濟》中正式提出“新工科”的概念,提倡全面推進新時期工程教育改革創新。李培根[2](2017)在《工科何以為新》一文中提出,工科之“新”,更要體現在工程教育的內涵上,具體表現為“新素養”“新結構”“新方法”。李華等[3](2017)在《新工科:形態、內涵與方向》一文中回答了新工科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提出開放、包容、重構知識體系是未來新工科教育的主要方向。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先后形成“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并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關于推進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新工科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門議題[4]。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對新工科人才的定義為,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5,6]。“復旦共識”快速觸動全國高校在工程教育領域掀起一場教學模式的改革風暴。《工程合同管理》課程是工程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它具有基礎性較強的實踐性,設有工程合同管理的基本原理、法律體系,工程合同總體策劃,工程招投標,工程合同訂立、履行各階段的管理,以及工程合同索賠等內容。在新工科背景下,為了快速適應新工科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工程合同管理》課程要主動進行教學改革。李培根提出,新工科的素養要求具體包括形而上、超世界存在、空間感、關聯力、想象力、宏思維、批判性思維等。本文就新工科培養學生的素養要求,對工程合同管理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一、培養學生“超世界”的使命感和價值感
培養新工科的新型人才,首先要讓學生有一種國家情懷、時不我待的“超世界”使命感和價值感。近年來,中國工程管理能力得到較快發展,但較某些發達國家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學生要有技術創新、引領行業發展的欲求和使命感,這樣的使命感和價值感,一定會孕育偉大的創新力。
二、構建學生“問題空間”和“社會空間”的空間感
工程問題需要大工程觀,不能太拘泥于專業細節,否則會使學生的思維蜷縮在狹小的專業空間。《工程合同管理》課程教學中,首先,講授工程合同管理的基本原理、法律體系,工程合同總體策劃,工程招投標,工程合同訂立、履行各階段的管理,以及工程合同索賠等專業內容。其次,加強這門課的實踐環節,包括課程設計、課外實習、專業技能訓練等。最后,放眼國際工程管理新發展。一是安排有國際工程經驗的專家來校開展專題講座,二是建立國際工程合同管理的網絡平臺,設置國際工程管理經典案例,研究國際工程發展前沿動態等,通過網絡資源共享進行交流、學習,提高學生問題空間的空間感。空間感還應體現在“問題空間”的構建上。學生掌握了這門課的基礎知識后,還要知道存在哪些問題,哪怕解決一些問題需要運用別的學科知識,甚至有些問題目前尚無定論。思維和困惑常常徜徉于問題空間之中,創新自然就在路上。空間感還應體現在“社會空間”中。比爾•蓋茨號召大學生關注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如環境、資源、工程難題……這些社會問題有的可以通過技術來解決。新工科培養學生通過“社會空間”分析人類問題的習慣,以及通過技術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這是知識能力和人文關懷的素養。
三、注重學生多學科、多專業的關聯力
培養學生多學科的關聯力,工程管理專業的主干和核心課程有管理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結構、管理運籌學、工程經濟學、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工程項目管理、工程成本規劃與控制、工程造價軟件應用、工程項目管理沙盤模擬實訓等56門課程。工程合同管理與這些學科一起,共同豐富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專業實踐技能與動手能力、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專業實踐技能與動手能力。要培養學生多專業的關聯力,注重工程管理專業與土木工程、建筑學類專業的關聯。章云等[7](2019)提出,要重視多專業融合培養模式的構建。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除了學習本學科的課程外,還要系統學習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技術、管理、經濟、法律等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科學思維、系統思維、管理思維、人文思維和工程師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知識獲取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分析與解決工程管理問題等的基本能力。
四、豐富的想象力和宏思維
想象力是創新能力的表現,它會迫使你主動學習知識,實現自己的想象,在實現過程中產生閱歷。學習《工程合同管理》課程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在掌握了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及應用能力后,教師要讓學生在傳統工程合同管理中發現不足和局限,對解決這些問題充滿想象力。想象力就是創新的動力,突破傳統的禁錮。有了想象力,技術或科技才會有創新,人類才會進步。“宏思維”的概念首次由中國科學院李培根院士提出。李教授于2009年在《談專業教育中的宏思維能力培養》中指出,宏思維是對學生在宏觀問題、重大問題、整體聯系方面的訓練和思考,體現宇宙觀、方法觀、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宏偉目標,甚至情商,其本質是適應目標需求。中國地質大學的李蔚然、朱勤文于2010年在《宏思維能力構成與大學生宏思維能力培養的緊迫性》一文中認為,宏思維能力是從戰略高度思考并提出解決人類社會及科學研究中的重大問題、綜合性問題、復雜問題、長遠問題的能力。在《工程合同管理》課程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宏思維,站在一定的高度,學習這門課程。
五、結語
劉晨曦等[8](2019)提出,“新工科”建設依托不同學科的交融與碰撞、多種科學與實踐的創新和進步,不僅是不同工程學科專業間的交叉融合,也是人文社科與工科、新工科的相互滲透。工程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專業的一門主干學科,要在新工科背景下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首先,學習這門課要有“超世界”的使命感和價值感,有時不我待的創新欲望。其次,構建國際前沿的空間感,經常思考和探索工程合同管理專業中尚無定論的問題,站在專業的制高點。再次,培養學生多學科、多專業的關聯力,進行多專業的融合。最后,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宏思維,突破傳統思維的禁錮,創新技術或科技。
參考文獻:
[1]吳愛華,候永峰.加快發展和建設新工科主動適應和引領新經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2]李培根.工科何以為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4.
[3]李華,胡娜.新工科:形態、內涵與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6-19.
[4]張燕,孫光靈.新工科背景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軟件導刊,2019,18(3):206-209.
[5]陳欣,周龍福,曹耀欽.探索應用型本科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7,7(23):40-42.
[6]黃棟,王昌棟.結合大數據時代背景的《數據結構》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計算機,2018,(2):61-64.
[7]章云,李麗娟.新工科多專業融合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2):50-55.
[8]劉晨曦,郭二廓.新工科視野下經濟類學生工程認知能力培養的教學探索[J].高教學刊,2019,(8):78-83.
作者:陳楠 歐海燕 單位:蚌埠學院
- 上一篇:國有企業合同管理風險及防范措施
- 下一篇:績效薪酬管理對財務戰略的影響
精品范文
10工程項目施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