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行業產品建設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2 02:32:00

導語:酒店行業產品建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酒店行業產品建設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隨著酒店數量的增加,酒店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研究如何完善酒店行業產品以提高酒店競爭力具有現實意義。本文認為,完整的酒店產品應該包括酒店外圍景觀環境、酒店建筑、酒店內裝飾、功能及服務、設施設備等。就此文章探討了我國酒店行業產品的建設與發展趨勢。

關鍵詞:酒店行業產品商品球模型商品整體概念

隨著工藝技術及創意設計的提升,我國一些酒店除了關注服務質量外,關注酒店設施設備、酒店文化氛圍。在酒店實踐中,小部分優秀酒店開發商及運營商開始關注酒店的內裝飾、酒店建筑及外圍景觀環境的整合。從酒店整體進行競爭,創造了更多層次、更多類型的酒店產品,一方面促進了酒店產品結構的調整與完善,另一方面也緩解了單一的、低層次的價格競爭,使酒店行業的發展進入較高層次的良性發展軌道。本研究從商品學角度提出一個完整的酒店產品構成,這對正確認識我國酒店產品建設與發展的趨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

商品的構成分析

早在18世紀,人們就開始對商品進行了探索,形成了商品學課程并開展對商品學的研究。經過漫長的理論探索與實踐探索,逐漸形成了對商品概念模型的認識。引用比較多并對理論與實踐發展有較大啟迪作用的模型分別為—商品球模型和菲利普•科特勒歸納的商品整體概念。

(一)商品球模型

商品球模型包括以下內容:

商品的功能/效用,指商品為滿足消費者的一定需要所能提供的可靠的、必需的職能或效用,是商品概念的核心。因此從本質上說,消費者購買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它的功能/效用。

商品體,是商品功能/效用的載體,商品的功能/效用是商品體在不同使用條件下所表現出來的各種性能。商品體能夠具備哪些性能,是由商品體的成分組成和形態結構所決定的,其中商品體的成分組成又決定了商品體可能形成的形態結構。因此,商品體是由多種不同層次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是商品使用價值形成的客觀物質基礎。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是為滿足商品流通(運輸、裝卸、儲存、銷售等)需要、消費(使用)需要以及環境保護需要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商品的無形附加物指人們購買有形商品時所獲得的各種附加服務和附加利益。

(二)商品整體概念

商品整體概念主要包含核心商品、形式商品和附加商品三個部分。核心商品是指顧客購買商品時所追求的利益,是顧客真正要買的東西,因而在商品整體概念中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形式商品,也稱有形商品,是指具體形態的商品體本身,是核心商品的物質載體。附加商品又叫無形商品、延伸商品,是指顧客購買有形商品時所獲得的附加利益和服務。

由上可知,商品必須具有核心的功能/效用,這也是商品存在的現實基礎和前提。同時,商品必須具有一個承載其功能/效用的載體或有形實體部分。商品的這個載體或有形實體部分的發展及其發展趨勢具有時代性、演變性和創新性的特點,也是商品提升競爭優勢和避免同質化惡性競爭的重要突破點,對其關注則是以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為基礎的,也是一個國家、地區綜合技術進步的重要反映。因而在實踐中,不同產業、行業、企業的產品在設計、開發和創新過程中必須關注其載體或有形實體的演變趨勢和發展趨勢。

我國酒店行業產品的建設與發展趨勢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完整的酒店實體產品由以下方面構成(見圖1)。

(一)酒店外圍景觀環境建設及發展趨勢

外圍景觀環境的建設實際上是為酒店產品提供一個良好的舒適環境,在表象中起到美好的視覺效果,也可以提供多種酒店戶外活動,起到提升酒店品質和吸引力的作用。目前,酒店外圍的景觀環境建設及發展有以下幾個趨勢:

第一,與自然資源融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酒店風景。第二,與人文資源融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酒店景觀環境。酒店建設與發展相依存的古鎮及鄉村、宗教活動場所所在地等,關鍵核心在于生命力、活力。古鎮及鄉村的風俗人情因為有人的痕跡和活動,而充滿生命力和活力;宗教活動場所所在地因為有神僧寶物而充滿生命力和活力,從而也為酒店帶來了大量的、源源不斷的客源,使酒店得以更好的發展。第三,與田園風光等融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酒店景觀環境。第四,自行創造設計的園林景觀等景觀環境,與之融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酒店景觀環境。這類酒店景觀環境主要是通過水、山、花木、建筑小品、石、燈光來營造的。

在實踐中,酒店也可以與多種資源融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酒店景觀環境,這些資源越多、越獨特,酒店風景就越有競爭力與吸引力。

(二)酒店建筑的建設及發展趨勢

由于現代建筑藝術及技術的發展,建筑形式及功能的改善與創新,也為酒店實踐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酒店建筑應體現鮮明的、有創意的形體符號、裝飾符號。在酒店實踐中,在有一定歷史文化氛圍的地域中,酒店建筑應融入當地的人文特色、文化符號,反映當地的社會環境,注重場域文化的協調一致,從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吸引力,這樣也提升了酒店的品質。很多酒店在建設及發展過程中往往忽視酒店的社會功能,單純地將其看作滿足旅游者生理生活需要的一個場所,即往往看重酒店的核心功能。

在酒店實踐中,也不可忽視建筑遺產、建筑文物,比如名人故居、歷史建筑、文化活動場所遺存的價值。

(三)酒店內裝飾的建設及發展趨勢

2003年國家旅游局頒布的星級酒店標準對酒店文化氛圍的營造進行了規定,實際上也是對酒店內裝飾的一個規定和指導。酒店內裝飾可以提高消費環境質量、舒適度,同時也可以提高酒店的品位和產品質量。目前,酒店內裝飾除了藝術化的設計,同時也有將景觀不斷內置的傾向。酒店內裝飾也逐漸改變了比較單一的設計裝飾理念,對各種酒店內建筑構建,比如地板、墻面、窗門、樓梯、建筑物連接通道等,進行了大膽的創意設計,使之更具有特色的表達、創意的布局和吸引力的尺度。在酒店建筑內裝飾的實踐中,內裝飾材料品種越來越繁多,同時加上各種織物、布藝、裝飾物、家具、照明燈具等,使酒店內裝飾設計呈現出多樣化發展趨勢。

然而,酒店內裝飾不應該是豪華、漂亮的裝飾材料和用品等的簡單堆積,在裝飾過程中應該呈現出一定的思想,表達一定的意義和情感,能引起消費者情感的共鳴。在酒店實踐中,應該既體現風格和形式,同時也體現形象和意義,其著重要點為色、聲、形。

(四)酒店功能及服務的建設及發展趨勢

酒店的核心功能為住宿,滿足旅游者或當地社區偶爾住宿的需求。酒店也有一些傳統的輔助功能,比如餐飲、咖啡廳、酒吧等,酒店功能的多少也構成了酒店規模尺度大小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國家星級評定標準對不同檔次的星級酒店類型的功能做出了比較明確的規定。隨著時代的發展,酒店與其他產業的產業融合,借助能滿足客人住宿的重要功能,以及酒店良好的景觀環境、建筑形式、內裝飾、活動設計、擁有資源情況等,也成為能滿足客人其他輔助功能的重要場所,拓補了酒店住宿主營業務,甚至一些酒店的輔助功能成為酒店的招牌、賣點,比如溫泉酒店、娛樂酒店、會議酒店、Spa酒店等,具有強大的市場號召力,直接帶動了酒店主營業務的發展。酒店功能加之以服務構成了產品的基本形式,酒店服務的重要性在于構成了酒店功能與客人之間的交付使用、使用過程等的溝通橋梁。酒店為了提高酒店檔次及品質,也不斷地完善和創造著新的服務項目和領域。酒店的功能及使用狀況、服務水平是構成酒店品牌的重要核心組成部分,但酒店品牌的塑造與酒店功能、服務數量的多少無關。

(五)酒店設施設備的建設及發展趨勢

酒店的設施設備是影響酒店功能和服務水平及狀況的重要影響和決定因素。酒店所需的設施設備是購買已有的設施設備進行組合,因而,酒店的設施設備水平及狀況也反映了目前酒店設施設備相關行業的設計及發展水平。不同檔次的酒店會選擇不同品質和種類的設施設備,也會根據自身的內裝飾設計理念,選擇適宜風格的設施設備。

在酒店實踐中,一些酒店非常注重自身的功能,尤其是核心功能或具有獨特市場影響力的其他輔助功能,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優勢,酒店也會積極地進行相關設施設備的研發工作,以便更好地滿足客人的需要。在酒店實踐中,一些表現優異的酒店非常注重酒店設施設備的保養維護,使酒店客人能在設施設備運行良好的狀況下,享受消費并獲得滿足;同時,也非常注重酒店設施設備的節能問題。

結論

綜上所述,未來酒店建設及發展的根本競爭點除了滿足客人對酒店功能的需求和對功能價值的認知之外,更重要的在于為客人創造一個舒適的、溫馨的實體產品消費環境,關注客人的體驗價值。在酒店實踐中,酒店產品的功能價值、體驗價值和文化價值三個方面都是不能偏頗的。一方面需要對酒店所承載的文化挖掘及傳遞進行探究,著力點在于對所使用文化層面、片斷的文化符號的挖掘、提煉、傳遞與表達;另一方面,要注重對酒店有形載體氛圍的營造,關鍵在于營造一個獨特的、有吸引力的情景、意境。同時,要關注物境、情景與意境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物境直接來源于酒店景觀環境、建筑及內裝飾等外在形式;情景則為酒店客人對外在形式的內在感染和情感激發層面,向“外在形式”外射,進而獲得的心理層面上的美感;所謂意境則是酒店客人與酒店營造的氛圍、景觀等的情景交融,同時更是所獲得的精神、心理感受的超越,從而也獲得自身精神層面上對生命形態的再創造。

在體驗經濟時代,酒店實體產品所營造的意境及氛圍不單純是靜態的,應該營造出動態的氛圍,同時也應該設計各種能讓客人主動參與其中的活動,從而提升酒店的整體吸引力;酒店所設計的動態活動要依據各自的資源狀況所定。

參考文獻:

1.香港科訊國際出版有限公司編.國際品牌酒店[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2.蔡強主編.酒店空間設計(第1版)[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3.莊志民著.旅游經濟文化研究(第1版)[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5

4.萬融主編.商品學概論(第3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5.劉愛珍等主編.現代商品學教程(第2版)[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