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酒店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28 09:24:33

導語:高職酒店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酒店管理論文

1職業素質的界定

關于職業素質的概念,不同的學者也有不同的理解。縱觀有關研究者對職業素質的定義,我們歸納為:職業素質是職業個體基于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礎,通過遺傳和后天教育、學習、實踐和體悟形成的從事社會職業所應該具有的身體、心理、知識、能力、品德、性情、態度和價值觀等要素的總和,可以分為五方面內容:一是職業品德素質(職業價值、職業情感、職業道德等);二是從事任何職業都應該具有的基礎性職業素質(如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三是通用性職業素質,又可稱為關鍵素質(如溝通交流、數字應用、信息技術應用、團隊協作、問題解決、自我學習與管理發展等);四是專業性職業素質(包括從事本職業所應該具有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五是發展性職業素質(包括適應不同職業和崗位變更所需要的繼續學習、職業遷移和創新、創造以及創業等)。

2創新與構建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職業素質培養課堂體系

本文以佛山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創新實踐為研究對象,該專業伴隨佛山市及珠三角旅游產業和酒店業的發展,經多年的辦學積淀,其人才培養模式經歷了“2.5+0.5”的傳統兩段式模式“、課堂教學、企業課程實習、校內實訓、課堂教學、企業實踐”學工交替模式“、2+1”模式,與企業的合作由單純的實習生輸出到實現與多家本土著名酒店、國際品牌酒店合作辦學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企業需求的酒店專業人才除了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外,更看重職業素質,在酒店行業主要看重的吃苦耐勞,協作忠誠的品質。我校依托深度的校企合作辦學,研究并構建了針對五維度職業素質的“三課堂”體系。

2.1酒店管理職業素質三課堂培養體系內涵

依據職業素質內涵定義界定,酒店管理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目標由五個維度的素質組成,根據行業及企業用人要求,確定五維度素質中最核心的素質,通過三年三階段三課堂貫穿融合培養:(1)五維度同步,三課堂融合:第一維度素質——職業品德素質(主要培養酒店管理職業道德);第二維度素質——基礎性職業素質(主要培養學生專業人文素養);第三維度素質——關鍵性職業素質(主要培養學生溝通與團隊合作、督導協調能力);第四維度素質——專業性職業素質(主要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專業管理能力);第五維度素質——發展性職業素質(主要培養學生創新創新思維與能力),五維度素質能力培養立體化嵌入人才培養過程中,五維度同步并進階,通過第一、第二、第三課堂有機融通培養(。圖一)“三課堂”即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關于三課堂的定義至今存在不同的劃分標準及定義,尚未統一。本文對三個課堂的定義界定如下:第一課堂,指按照教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的要求,在規定的教學時間里、在課堂(含教室、實驗室、校內實訓基地等)內組織的以系統傳授學科知識為主要內容的課堂教學活動。主要包括公共課、專業必修課及專業選修課程;第二課堂,以校園為教學情境,教育對象為學生的各類各層次學術、科技、文化、體藝等活動;第三課堂指校外企業實踐、實習課程,包括企業實踐實習、頂崗實習、參加企業培訓及多形式、多層次的社會實踐活動。以第一課堂為育人主要渠道和延伸,重點建設以職業素質為本位的具專業特色的第二課堂、第三課堂,構建多層次多形式的校內及校外活動課程體系,重點培養五維度核心素質。(2)三年培養企業全過程參與。依托與合作辦學企業的深度合作,,通過本培養模式,通過三個課堂全程滲入企業文化,一則培養出企業忠誠的學員,二則更好地推動校企深度合作,強化企業人才培養的責任和參與度,培育出更適應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

2.2課程實施模式

2.2.1三課堂融合培養酒店管理專業五維度核心素質,以第一課堂為主要渠道,開拓具專業特色的第二、第三課堂。第一課堂主要包括校內課堂教學為主的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平臺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分模塊專業選修課程。在構建職業素質本位的高職酒店酒店管理專業課程時,立足于深入的專業調研、職業分析、工作任務分析和學生學情分析,通過對專業群不同專業的比較分析,確定出最能體現本專業的本質特性并與本專業方向對應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對接最為緊密的課程為專業核心課程。第二課堂,是以校園文化及專業文化為主作育人情境。本專業的第二課堂既體現了以專業性活動為主導、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素養,同時也打造成為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第二課堂建設的亮點。以專業技能培養、專業性社團活動課程建設以及具有專業教育特征的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自我發展,從而形成與第一課堂相融通的專業素質教育環境與氛圍,體現了學院與專業職業素質為本的培育特色。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素質拓展實踐活動課程,以學院開設的、圍繞專業課程及基礎課程所設置的、與教學需要同步發展的素質拓展課程為基礎,學生通過多樣化的社會研究方法訓練、人文素質講座、精品專業講座、創業創新訓練、文化展覽等素質拓展方案推動橫向、縱向的職業素質能力提升,打開學生視野,培養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能力;二是酒店專業職業能力拓展活動,通過課證融合、訂單班專項督導能力項目、酒店管理職業能力專項訓練項目、職業發展與道德鞏固系列講座、專業技能競賽。將學生的專項活動與專業課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學生自主自愿地參加社團活動課程的學習,獨立探索建構課程的目標、內容、過程、方式、評價等課程體系。在活動課程中,學生和教師既是課程方案的開發者,又是課程方案的實施者;既注重與導師的合作,更注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發展,豐富和發展自己的才能與特長。第三課堂為多層次校外實踐課程,包括三階段進階式校外實習、社區實踐活動、主題社會實踐。根據專業特點,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實習方式。三階段進階式校外實習主要包括:企業見習--體驗實習--頂崗實習,形成“實習—反饋—調整—再實習”的專業實習體系。通過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專業性實踐,融匯所學知識,強化專業技能,提升專業素養。在實習期間,依托企業文化和企業專項資金支持,開展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主題社會實踐、社區實踐活動,如企業文化周及社會幫扶活動,通過這些主題社會實踐檢驗專業學習,端正專業思想、增強就業意識,提高就業技能,拓寬就業渠道,全面提升綜合素養;同時以社會為教學空間的第三課堂,注重知行結合,引導學生在學中行、在行中學,激勵學生自覺成才。2.2.2三年三階段貫通五維核心素質,通過以上三個課堂實行分三年三階段進階逐步提升培養。第一學年為職業素質基礎培養,體現通知性、啟蒙特點,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認知、職業規范、職業道德、從事本職所需的人文與創新思維。第二學年為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成形階段,體現專業性特點,從五維度素質要求專業學生練就酒店企業所需的核心素質,即是本專業的職業道德及規范、良好的溝通與團隊協作、職業技能扎實,專業人文素養的培養及創業體驗作為加強前三者素質的提供輔助,人文課程對專業課程學習和學生成長、成才和成人的起到“化育作用”。第三學年為職業素質培養的鞏固階段,體現體驗性、綜合應用性特點。通過校外實習及社區實踐活動綜合強化五維核心素質,職業道德應更具崗位性、專業人文素養應更具專業特性,關鍵素質應注重協作與督導,職業技能應更注重融入社會的就業能力。(圖二)該課程體系,突破了原有專業素質培養模式,創新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專業人才的培養體系,推動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這幾年來,通過校企深度合作,明確了職業素質教育的目標,完善了職業素質教育計劃,突出職業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使職業素質教育通過多方面的“同步推進、互相融合、逐年遞進”,充分體現了學生職業素質的通適性、專業性、崗位性。培養了“留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企業真正滿意。

3課程體系特點總結

酒店管理專業五維素質三課堂培養體系是基于實踐應用探索,基于學生職業素質與多課堂結合培養的培育模式是現有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職業素質實踐教育培育模式的創新,其創新與應用價值可總結如下:

3.1確定質量保障與評估機制

根據學院“抓頂層系統設計,強過程質量監控,評人才培養質量,促專業內涵發展”,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思路,酒店管理專業依托學院質量監控網絡(即校內專任教師、校外基地實習指導教師兩支隊伍,系、教研室、學生科三個層次,課堂、實訓室、校外實習基地三個環節的質量保障),建立起了“全程監控、企業校驗、循環提升、自我調適”的質量保障體系與評價體系。

3.2職業素質教育融入課堂,可操作強

將高職學生專業教學與職業素質整合為一體,具體落實到多課堂教學以及企業實踐之中,也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并采用恰當的組織形式進行訓練和強化。以實效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培養高職人才也應遵循此標準。本培養模式正是以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職業素質作為檢驗的標準。通過對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為企業培養出忠誠的人才。

3.3多課堂融通:拓展多課堂特色教學,打造特色第二、第三課堂

本培養課程體系擯棄了過去“以學校教育為主,以教材為主,以課堂為主”的傳統觀念,將學生的知識課堂延伸到課堂外的校園活動中,延伸至企業,企業文化融入課堂,拓展出多姿多彩的第二課堂與第三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處處是課堂,時刻提素質。確立了學生全面發展、崇德重技,素質與技能并重的價值取向,使教、學、做真正成為一體。

作者:陳瑞萍王煒單位:佛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