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一品護理模式在健康管理的應用

時間:2022-09-09 09:48:07

導語:一病一品護理模式在健康管理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病一品護理模式在健康管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高血壓患者應用“一病一品護理模式的效果。方法: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高血壓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試驗組應用“一病一品”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自我管理依從性及血壓控制達標率。結果:試驗組自我管理依從性及血壓控制達標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血壓患者應用“一病一品”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高血壓健康管理效果。

關鍵詞:高血壓患者;“一病一品”;護理模式;健康管理;效果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而且嚴重消耗醫療和社會資源,給家庭和國家造成沉重負擔[1]。有研究顯示,降壓治療可降低心力衰竭風險超過50%,降低腦卒中風險35%~40%,降低心肌梗死風險20%~25%[2]。因此做好高血壓的管理非常重要。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的推進,“一病一品”護理理念在臨床中逐漸開展。“一病一品”就是針對自己科室的一種疾病,制定出相應的特色專科護理,要求每一個科室具備一個高品質的專科護理特色服務項目,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專業護理。將所有專科的服務項目串成優質護理服務的品質鏈。一品,就是比較有特色的專科護理[3]。有文獻指出,“一病一品”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提升科室形象品牌,改善患者疾病預后[4]。“一病一品”護理模式在高血壓健康管理的實際應用中,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高血壓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試驗組中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齡(54.80±10.39)歲,學歷:大專及大學本科3例,中學及中專24例,小學及以下23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齡(55.24±12.07)歲,學歷:大專及大學本科4例,中學及中專22例,小學及以下24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年齡≤70歲;②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血壓≥130/80mmHg(1mmHg=0.133kPa),有高血壓病史,入高血壓臨床路徑;③無心、腦、肝、腎等嚴重并發癥及合并其他慢性病;④非哺乳期或妊娠期;⑤能夠配合隨訪工作。排除標準:①已經合并嚴重并發癥;②不愿意配合此研究。剔除標準:①護理過程中病情發生變化;②中途死亡。方法:(1)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以醫囑為導向的護理。(2)試驗組主要針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專科護理,按照“一病一品”護理模式進行護理:①“一病一品”實施:a.確定符合入選標準的高血壓患者為實施對象。b.成立“一病一品”小組,由醫生、科室高年資護士組建團隊,由護士長擔任活動組長。c.制定活動計劃:擬定“一病一品”活動方案,優化出入院流程,提升護理人員的基礎知識。d.實施:按要求落實患者的院內及出院隨訪。②“一病一品”實施細則:確立實施對象后,嚴格按照“熱心接、耐心講、細心觀、誠心幫、溫馨送、愛心訪”的流程實施護理。a.熱心接:責任護士從接收患者的那一刻起,就要用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對待每一個患者,讓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和重視,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認真做好首次護理評估。b.耐心講:為患者講解高血壓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主要檢查、治療方式、常用藥物、低血壓的處理及高血壓危象治療等內容,并應用循證護理的思路,開展專科特色護理:降壓操-主要按摩的穴位有百會穴、太陽穴、人迎穴、膻中穴、巨闕穴、心經穴及合谷穴[5-6],2次/d,15~30min/次,當出現麻木、酸痛時要停止[7]。建立高血壓檔案管理[8]:檔案會登記患者詳細情況,包括一般資料、健康體檢表、隨訪登記表等,入檔患者分別在出院后的1周、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接受電話隨訪[9]。c.細心觀:觀察患者血壓波動情況,在住院期間高血壓出現的頻次及臨床表現,觀察患者服藥后有無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觀察患者飲食、運動、作息、用藥、依從性以及心理狀態等行為,如果有不正確的地方及時宣教并糾正。d.誠心幫:在患者住院期間,誠心幫助患者解決切實需要的問題。e.溫馨送:做好出院指引,講解出院帶藥的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告知隨訪時間,建檔的患者,贈送患者血壓記錄表,指導按照對應的時間進行血壓的測量和登記。f.愛心訪:完成出院后1周的常規隨訪,對建立患者隨訪檔案,定期電話訪視,及時糾正不良行為,囑患者定期門診隨訪。隨訪內容包括患者的血壓、飲食、體質量控制、運動、服藥、定時復診等內容,并做好記錄。觀察指標:(1)高血壓自我管理依從性,參閱相關文獻并結合臨床經驗[10],制定依從性登記表,圍繞生活習慣(合理飲食、堅持運動)、用藥(規律服藥)、血壓管理(按要求自測血壓)、定期門診復診等內容制定如下5個問題:①是否經常忘記要低鹽低脂飲食;②是否經常忘記每周要3~5次,30min以上的運動;③是否經常忘記按時服藥;④是否經常忘記按要求測量血壓;⑤是否經常忘記門診復診;否代表依從性好(3分),偶爾代表依從性良好(2分),是或經常代表依從性差(1分),分數越高依從性越好。(2)血壓控制達標率:控制范圍是否達到醫生制定目標值,用是否評價。統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依從性比較:試驗組自我管理依從性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患者出院后血壓達標率比較:試驗組血壓達標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流行病學統計,高血壓人群高達2.7億,這么高的患病人群,實際救治率卻不高,更多是因為高血壓早期,甚至是中期,多數患者無任何不適癥狀,不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意識上認為病情不重,沒有必要堅持服藥或做好血壓的自我管理,然而臨床實踐表明,中、重度高血壓舒張壓如不及時治療,容易誘發心腦血管并發癥,危害性極大。所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控制非常重要。本研究使用“一病一品”的護理方法,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全程的護理、宣教、監督,在臨床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患者依從性及血壓達標率: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血壓的管理是個長期不間斷的過程,也受多方面的影響,比如飲食、運動、休息、藥物等,但很多患者受年齡、文化、經濟條件、自身控制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和影響,使得血壓的控制達不到要求,高血壓“一病一品”護理模式,針對每個不同的患者情況做出個性化指導,除了讓患者知道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同時將制作的血壓管理登記手冊贈予患者,按時間要求測量和記錄血壓情況,明確血壓管理目標值,1周、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習慣、血壓控制情況以及用藥、復診情況,對不達標的患者進行再教育,與患者共同做好血壓的管理。試驗組自我管理依從性及血壓控制達標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士業務知識方面:通過活動的開展,護士們認真的查找資料、認真學習藥物知識,理論知識得到提升,認真的分析可能會引起血壓控制不良的原因,進而對患者進行個性化指導,提升自身護理思維,最后總結出高血壓的護理流程圖,進一步完善高血壓護理常規,同時,義診活動也成為高血壓降壓操作的特色護理,備受關注。綜上所述,高血壓“一病一品”的實施,有效提高了高血壓患者依從性、血壓達標率,同時對樹立科室品牌效應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慢性病的管理要上升到很明顯的社會效應,需要長時間追蹤,也需要收集更大的數據量。

參考文獻

[1]曹媛,蘇廣,彭玉梅,等.糖尿病足護理中應用"一病一品"護理模式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科學,2017(16).

[2]王寧,魏延,胡曉江,等.江蘇省社區《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實施效果評價指標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5,35(12):1510-1514.

[3]宋厚梅,華皎,錢宏,等.“一病一品”特色化護理模式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20):57-59.

[4]劉利吉,郭錦瑞.中醫護理干預在原發性高血壓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護理康復,2016(12):177-178.

[5]王玉,潘婉,陳海.云中醫穴位護理技術在1級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聯合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6(8):172-173.

[6]貴琳,中醫穴位護理技術在3級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27.

[7]趙春.連續性護理干預對出院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衛生管理,2016(36):113-133.

[8]楊玲.個體化延續護理對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改善的相關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6,1(4):138.

[9]王華巧,個體化延續護理對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改善作用([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5):959.

[10]張紅,胡杰.對高血壓出院患者開展延伸護理服務的體會[J].當代護士,2014(10):42-44.

作者:黃榮芳 潘英文 李玉媚 單位:清遠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