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企業會計監督論文

時間:2022-10-28 11:47:39

導語:合資企業會計監督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合資企業會計監督論文

一、合資企業中實行會計監督的必要性

會計監督對合資企業的作用和意義更大,合資企業因其特殊的融資結構,不僅需要和獨資企業一樣需要對國家財政紀律的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督,還要對其合作運行的機制、利益分配的公平性進行監督,所以,會計監督在合資企業中的實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保證合資企業的正常運轉,更應該增加合資企業會計監督的力度和內容。

二、我國合資企業會計監督力度不足的原因

目前,我國部分合資企業偏重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違規使用現金等問題時常出現,導致會計監督不力,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國家法規制度不夠完善

由于我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異常迅速,在新的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新的經濟問題,但與此相對應的國家法規的制定卻沒有跟上發展腳步,使得法規不能有效地約束新出現的企業會計問題,使得國家對于會計監督的力度大打折扣,導致諸多經濟問題的產生。從企業內部來看,很多合資企業對于我國法規的理解不到位,他們往往將企業的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混為一談,但實際上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會計監督是要求貫穿于整個會計活動中去的,但是審計監督更多的是強調事后監督,即對合資企業的會計活動在一定時期內進行統一審核,進行監督。這就要求國家要盡快完善法規,建立健全會計核算體系,盡可能的將審計監督融合到合資企業的日常會計工作中去,使得會計監督有較強的實效性,能夠及時發現合資企業的問題。在對法規的執行過程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由于多數會計監督的人員是由企業內部會計人員完成,這就使得在進行會計監督時會存在一定的人為因素影響,當企業的利益和國家和利益發生沖突時,審計人員既代表國家也代表企業,但是從利害相關程度較大的員工角度來看,審計人員很有可能會以維護合資企業利益為出發點,通過各種會計手段來讓企業的會計行為合法化,甚至有可能會以違法方式來維護企業利益,使得國家會計監督在執行時缺乏力度。另外在會計監督的檢查過程中,大多只是針對企業的違法數額進行審查,但是沒有重視對企業會計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并且大多采用罰款的方式,處罰力度不夠。

(二)企業的自身監督能力不足

不同于國家的會計審核監督,企業的自身監督的施行主體就是企業本身的會計機構,他們對企業會計行為進行監督,其實也就是對自己的日常工作進行自檢,這樣一來,很有可能會讓企業的自身監督完全失效,因為企業的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監督時,很有可能會將一些人為因素帶入到工作中去,如果發現企業的會計行為出現問題,就證明自己的工作不到位,會對自己產生影響。另外,從企業的利益角度來說,如果自己實行的會計監督會對企業的利益造成損害,那么會計人員一般會選擇企業立場,因為其直接受益來源于企業,如果對企業的違法亂紀行為進行審計,不僅是否定了自己的工作,還會讓企業受到損害,從而危及個人利益,所以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一般是形同虛設,沒有起到應有的價值。

(三)社會的監督力度不足

社會監督是國家監督和單位監督以外的另一種會計監督辦法。其操作的主體是獨立的注冊會計師,在國家監督和單位監督遠遠不到位的今天,社會監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很多會計事務所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不能有效地執行社會監督職責,在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和合資企業串通一氣的現象,影響著社會監督的效果。另外,由于體制和人員素質不盡相同,各會計事務所的水平也良莠不齊,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監督的正常實施。

(四)合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業的內部財務控制系統是企業對會計行為進行規范的保證,同時也是國家對合資企業的會計監督的重要依據,健全的會計監督體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管控企業的會計行為。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合資企業往往沒有完善的規章制度,很難對企業的基本會計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規范。甚至在一些企業根本沒有會計方面的規章制度,企業的會計監督只依靠會計的以往經驗進行,不能對會計監督起到實質性作用。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數字化、網絡化的管理系統在企業不斷投入使用,給會計工作帶來了飛躍式的發展,同時也給會計監督工作帶來了更多要求,而相關的規章制度也要因此做一些調整,但是很多企業仍然延用以往的制度,在實行時有很多新的問題產生。另外,在企業的員工管理制度上,也必須將會計部門區別對待,因為如果會計人員在會計監督時發現一些利益相沖突的情況時,往往會以自身的利益為主,同時也會讓企業的利益位于國家利益之前,不然很有可能受到企業的排擠。

(五)合資企業的法制觀念淡薄

由于合資企業體制的特殊性,合資企業在對待國家法律時會有不同的態度,外方投資者一般對于中國的法律法規了解不足,而中方的投資者更以企業為合資企業為借口,盡可能地鉆法律的漏洞,并且沒有足夠的法律意識。在我國,人們對于會計方面的法律法規了解不是很多,同時也沒有一定的重視,這是因為在我國,國家對于企業的會計監督還不是很到位,如果不能對企業的違法行為進行一定的懲罰,不僅讓國家利益蒙受損失,還會助長企業的不正之風,從而產生惡性循環。

三、合資企業中會計監督的工作重點

(一)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是一個企業長治久安的前提條件下,也是企業進行會計監督所必須遵守的有基本原則。從企業的出資雙方來講,外資的投資方可能對我國的法律法規尤其是經濟方面的法律規定存在不太了解的情況,這就很有可能發生其制定的企業目標是只追求企業利益,進而出現不重視國家法律的現象。對中方投資者來說,很多投資人會將責任推脫到外方投資人身上,也要求企業管理者在經營過程中以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從而有意無意的違犯國家法律。因此,在對合資企業進行會計監督時,首先要讓企業的投資方建立一個正確的法律概念,并以此為基礎安排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企業的管理者也要在企業股東和國家法律之間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堅決抵制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

(二)要對企業經濟核算做到準確有效

會計核算的數據準確與否,取決于會計人員的主觀態度,雖然也有技術方面和人員素質方面原因,但根本原因還是企業投資方對利益最大化的過度要求。因此,作為合資企業的會計人員,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減少人為因素對數據的影響。舉例說明。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部分合資企業的小股東會千方百計要企業在會計計算時減少甚至忽略企業的設備折舊。這樣一來就會減少企業的當年支出,從而增加企業的利潤,使得在分紅時能占有更大利潤。這種行業在短期內可能對于企業的影響不大,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卻存在很大的危害:首先,這種行為在長期積累以后,當企業的設備到達報廢年限需要更換時,會發現沒有折舊基金儲備,影響企業正常生產。其次,前期企業的設備折舊被當作利潤分紅分給了小股東,而將企業的風險轉嫁給大股東,使大股東的利益受到損害。最后,其還會使企業的利潤虛增,使企業的負稅增加。所以,在合資企業的會計計算時,一定要將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如實、準確地反應,在進行會計監督時也要對數據進行全面檢查,防止投機現象出現。

(三)規范財務核算

合資企業的股分組成比較特殊,從不同國家的投資方角度來看,其都有著不同的理財觀念,在股東大會時也會對企業的利潤目標提出自己的意見,管理都要以規范的財務核算方法為依據,堅決杜絕弄虛作假的現象發生,從根本上將投機行為拒絕。

(四)建立健全企業內控制度

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增加企業員工工作的標準性,同時也能對企業的會計行為有一個約束,在制定制度時一定要以國家法規為依據,注意對以下內容進行規范:1.企業管理上的隨意性。很多企業的經濟活動都沒有一個完善的標準來控制,使得企業的經濟活動比較混亂。2.企業中存在著很多違規使用資金的狀況。3.原始憑證留存不規范。企業的制度一定要加強對于原始憑證的管理,從而保證會計行為以實事為依據。

(五)合理的分配利益

合資企業的組成特殊性決定了其利益分配的特殊性,這就要求企業的各個部門要認真履行自己的的職責,保證財務數據的準確,做到利潤分配的平等、合理。財務總監、監事會、財務部門等各職能部門要努力平衡各方的利益,財務總監要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做好企業財務管理的決策工作;監事會要通過對財務賬簿的定期檢查進行積極有效的財務監督;財務部門的主要作用就是努力培養會計人員的公信力和責任心,及時進行經濟數據和財務信心的核算及通報工作。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對小股東的利益進行保護。企業在管理時一定要及時向小股東通報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最新財務調整情況,同時要積極執行對小股東有利的政策。2.要保證大股東的利益。在保證小股東的利益時,也要對大股東的利益負責,保證其利益分配的合理性。

(六)要求控股方要對企業的會計行為負責

大股東作為企業的控制方和財務管理方,一定要對企業的整體會計行為負責,做好以下工作:1.將企業的財產進行完善的保護,控股方要通過有效的財政策略、資金運作,為企業的資產爭取最大利潤,同時也要保證企業的長遠發展。2.在會計監督中控股方要以大局為重,在各方利益權衡中首先考慮國家利益。

(七)注重監督工作的和諧有序

財務部門是合資企業中的重要機構,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任務,在重視大股東在財務管理中的主導地位的同時,還要提高對小股東的關注和重視,讓小股東更多地參與到日常的業務管理工作中去,在減少各利益方的猜疑心,促進各股東方的財務人員之間的和諧關系的同時,也對合資企業的財務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會計監督作用,促進財務監督工作和諧有序地運行,使相互之間能夠進行更穩定更持久的合作。

做好合資企業的會計監督工作,是對國家利益的保護,也是國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合資企業會計監督問題,既有一般企業中會計監督的共性,也有因多方合作而產生的特殊因素,因此,國家有關部門和企業要相互合作,結合合資企業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做好會計監督工作。

作者:王超單位: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