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下會計監督體系研究

時間:2022-06-26 04:14:53

導語:新會計準則下會計監督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會計準則下會計監督體系研究

摘要:為了進一步強化新會計準則會計監督體系的地位,不斷創新會計監督審核管理方法,筆者闡述了會計監督體系在新會計準則下的新挑戰,指出當前會計監督體系存在缺乏實效性、監督審核工作滯后、制度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從行業法律法規不健全、職業素養有待提升等方面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轉變思想觀念、創新監督理念、建立健全制度體系等方面討論了會計監督體系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會計監督體系;創新路徑

目前,會計監督體系是借助于新會計準則建立的組織架構,在工作執行過程中,會計監督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與弊端,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學習態度,適時轉變思想觀念,改革監督方式、優化監督結構、整合人力資源,積極尋求創新路徑,以使會計監督工作高效展開。

1會計監督體系在新會計準則下的新挑戰

1.1會計核算內容不具體。在新會計準則下,會計核算的內容往往高度概括,對一些概念和內容的界定較為模糊,無形中給會計監督工作帶來了諸多困擾。比如對無形資產內容的界定,在新會計準則下,將開發階段與研究階段分離,以保障開發階段涉及到的相關支出滿足資本化要求,不過在具體實施時,兩個階段很難分開,在后期的計量階段,對引入無形資產壽命不確定的無需攤銷,必須應用減值測試的方法進行測定,使得會計信息監督過程受到阻滯。新會計準則強調原則,而忽略了系統、細致的會計規定,針對這一情況,在會計監督審核過程中,往往要分析會計主體的利益取向,視利益點不同,其監督標準也有所不同,因此導致工作效率大幅降低[1]。1.2內容變動多及缺少實戰經驗。國內的上市公司必須執行新會計準則,其硬性規定無形中給會計從業人員增加了心理負擔,因新會計準則中的實體內容變動多,如果會計從業人員逐項進行改革,不但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會計監督工作也會受到制約,所以監督完整性將受到嚴重影響。部分會計從業人員由于缺少實戰經驗,在實際工作當中,只能被動地依附于新會計準則,工作無亮點、方法無創新、過程無改進,久而久之,會給會計監督工作帶來諸多不利因素。

2當前會計監督體系存在的問題

2.1缺乏實效性。會計信息能夠真實反映出企業的經營狀況。部分企業為了追求一己之利,逃避會計監督,刻意篡改會計數據信息,為會計監督人員提供虛假信息,嚴重擾亂了監督人員的正確判斷思路,因此會計監督過程缺乏實效性。如某些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經常出現大量的招待費用、旅游費用或者禮品費用,為了逃避處罰,將這些費用名目轉變為低值易耗品費用或者員工的培訓費用,因為這些費用名目,會計人員易于修改,也易于作假,而且在監督審核時,也不易被察覺,所以無形中誤導了監督審核人員,出現監督結果與現實情況嚴重不符的現象。2.2監督審核工作滯后。目前,部分企業的會計監督審核工作具有時間不確定性的特點,會計監督體系長期在無監督、無監控狀態下運行,因此出現一些偷逃稅款或者隱蔽收入的現象。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素養缺失或完全聽從于上級領導的安排部署,致使會計工作不透明,存在嚴重暗箱操作行為,給會計監督工作帶來諸多負面影響。當監督審核機構對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審核時,這些非法行為就會浮出水面,但是因發現時間較晚,所以給國家造成了巨大損失。2.3制度體系有待完善。由于新會計準則落實執行的時間較短,相應的新型會計監督機制尚未完善,制度體系建立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給監督審核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在實際工作中,工作人員沒有統一的監督審核規范作為參考依據,往往憑借個人的工作經驗進行主觀判斷、得出主觀結論,這將直接影響會計監督審核工作的真實性。相關的責任追究機制缺失,當發生違法違規現象時,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罰也只是流于形式,導致會計監督工作失去效力[2]。

3會計監督體系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3.1行業法律法規不健全。會計監督審核工作必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會計監督行業的法律法規相對較少,對于一些細節內容沒有具體規定,獎懲機制也流于表面,因此當出現責任不清、工作失誤等現象時,沒有法律法規的介入,勢必造成嚴重不良后果。雖然新會計準則是基于時代進步的基礎應運而生的新型條例,但是諸多企業內部的會計管理人員依然沿用過去的思路和方法開展各項工作,制度新、觀念舊、方法老套。而改變這種惡性循環的局面只有依靠完善的制度規范予以約束,才能使會計從業人員與監督審核人員從思想意識上實現轉變,借助法律法規正確指導其高效開展工作。3.2職業素養有待提升。會計人員是會計工作的直接參與者,由于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水準與職業道德素養參差不齊,部分從業人員未經過專業的培訓,學歷低、經驗少、能動性差,導致業務水平長期處于低位,因此沒有晉升跡象。企業對這些人員往往疏于管理、缺乏必要的監管機制,長期處于放任狀態,使得這些從業人員法律觀念淡薄、安全風險防范意識淡薄、企業的大局意識淡薄,在個人利益與法律面前,一直固守著權大于法的錯誤認知,工作效果不盡如人意,也為會計監督審核工作雪上加霜。

4會計監督體系的創新路徑

4.1轉變思想觀念及創新監督理念。在新會計準則下,會計監督人員應及時轉換思想觀念,摒棄過去傳統的工作方法與監督方式,實施監督與服務一體化,改變“重檢查、輕管理”的監督意識,將會計監督貫穿于整個會計管理流程,因此監督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忽視任何一個重要環節,應及時發現不足,查找問題源頭,將風險隱患徹底消滅在萌芽狀態,保障會計體系正常運營。4.2建立健全制度體系。為了確保會計監督審核信息的真實公允性,監督機構應建立健全制度體系,以法為據、以制束人,將法律法規作為重要的監督審核工具。會計從業人員所在單位也應根據企業實際發展與會計工作的特點,制訂適時可行的管理機制,優化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規避市場風險,使企業經營合法合規。在接受外部會計監督審核時,能夠提供最基本的內部制度條款,為監督工作提供必要的文件支持。此外,企業填報的財務報表應真實準確,不得弄虛作假,在會計管理的相關制度中應明確處罰條款,堅決杜絕作假賬現象的發生,對違規行為采取“零容忍”態度,加大處罰力度,以避免再發生類似的事件。會計監督體系只有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環境下開展工作,才會收到理想的效果。4.3以市場為導向摒棄陳舊觀念。在新會計準則下,會計從業人員必須樹立正確的個人價值觀,認真學習新會計準則條例,對新時代、新形勢下的新會計準則理念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清醒地意識到會計監督審核的重要性,對市場信息予以準確定位,進行準確分析,用不斷變動的市場信息正確指導財務會計工作,進而實現規避風險的目的。會計監督人員應以新會計準則為著眼點,剔除舊思想、摒棄老觀念,將市場中反映的真實信息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來,堅持以人為本、以事實為出發點的原則,兼顧被監督者的切身利益,權衡利益,凈化會計監督環境,提升工作效率與監督效果,使會計監督體系在新會計準則下保持全新的姿態,發揮積極的正向監督價值[3]。4.4對公允價值和債務重組等重點內容強化監督。在監督過程中,監督人員事前必須認真分析監督內容,針對重點內容進行重點監督,比如公允價值,它是一種有明顯可觀察性和決策相關性的會計信息,從商業實質角度出發,應作為重點監督內容。而債務重組問題也是會計監督的重點內容之一,因為這項會計信息,一些上市公司經常采用,通過債務重組的方式實現企業資產轉換,進而使企業的各項工作能夠正常順利展開。原會計準則體系當中,允許對已發生減值的固定資產、長期投資、存貨等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并在價值恢復時予以轉回。此規定給房地產以及鋼鐵企業提供了盈利上升,多計提減值準備,盈利下滑,將減值準備沖回的利潤操控機會,這與市場上的謹慎性原則相背離。而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有效避免了這一情況的發生。雖然也保留了原有八項資產的減值準備,但是對一些影響長遠、價值較大的無形資產或者固定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如果已經得到確認,將沒有恢復的可能。新會計準則使一些企業失去了內部操縱利潤的機會,會計信息更加真實、準確,可信度更高。會計監督的內容還應包括研發階段的區分和研發支出的內容與金額。在產品的研發階段,通常包括以獲取新知識為目的的活動、評價與最終選擇、設備、產品、工序的研究等內容,通過對研發階段各項內容的有效監督,能夠嚴格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使監督過程與結果更具真實性。4.5全球經濟一體化新形勢下開展監督審核工作。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架構已經形成,面對這一新形勢,會計監督人員應緊跟時代步伐,以與時俱進的學習態度開展監督審核工作,堅守資產價值真實性的監督理念,堅決抑制虛假會計信息,并對制假造假者進行嚴肅處理。

在實際工作中,會計從業人員應結合國際報表準則與新會計準則精髓,進一步拓寬經濟視角,適應市場發展需要,共同實現企業經營目標,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總而言之,會計監督體系重要作用不容忽視,無論是各級領導還是會計從業人員均要以監督審核結論為依據,對企業內部經營發展狀況了然于胸。在新會計準則下,會計監督體系良性發展也必須依托于理念與模式的創新,才能實現平穩過渡。

參考文獻:

[1]林茂年.新會計準則下會計監督體系的創新路徑研究[J].中國市場,2016(27):156-157.

[2]張莉.新會計準則下如何完善會計監督體系[J].商場現代化,2017(13):217-218.

[3]遲淑臻.新會計準則下如何完善會計監督體系[J].現代商業,2017(10):162-163.

作者:林友珍 單位: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