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旅游業發展體系論文
時間:2022-05-23 11:10:00
導語:完善旅游業發展體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保護區定性分類及旅游利用的可能性;歷史文化保護區旅游策劃的方法與原則;完善旅游資源利用的配套環節;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結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傳統商業保護區可考慮與旅游民俗購物相結合、確定各保護區在城區中的功能、定位,以協調保護區與城市其他地區、保護區與保護區之間的關系、發掘各保護區的資源潛力,以帶動旅游業的發展、有形資產“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的原則、以旅游帶動保護區土地使用性質的調整、調查環節、規劃環節、資金籌措與項目建設環節、保護區改造類似,保護區旅游發展也涉及到人口外遷的問題、保護區內的傳統建筑利用應本著“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的原則進行、保護區的旅游開發應注意協調幾方面的關系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北京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歷史文化資源利用方面屬于薄弱環節,分析了歷史文化保護區旅游利用的可能性及旅游資源的分類,在調研的基拙上探討了歷史文化保護區旅游規劃的原則、方法、配套環節及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歷史文化保護區旅游資源利用
近年來,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區的保護工作有了長足的進展,包括制定了33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的詳細規劃,建立了保護區相關法規,完成了南池子保護區危改試點工程等等。總體上說,保護區的工作主要涉及到三個環節,即保護、更新、利用。目前保護區的保護、更新工作已經步入正軌,而利用方面則屬于薄弱環節。因此,合理利用保護區旅游資源,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值得深入研究。
1保護區定性分類及旅游利用的可能性
通過對北京33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歷史風貌、建筑特色、人文環境等進行綜合分析,可把這些保護區劃分為傳統商業保護區、傳統胡同住宅保護區、近代建筑保護區、皇城保護區、寺廟建筑保護區,以及風景名勝綜合保護區等六種類型。
傳統商業保護區可考慮與旅游民俗購物相結合,突出老字號商店的傳統風貌,形成各具特色的北京傳統商業街。傳統胡同住宅保護區可限時、限量地開展“胡同游”等旅游項目。近代建筑保護區可考慮部分建筑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皇城保護區可作為一個完整的瀏覽地區,開展綜合旅游項目。寺廟建筑保護區可開展再現老北京寺廟區的傳統歷史風貌及民俗風情旅游活動。風景名勝綜合保護區為什剎海地區,開展胡同游、水上游等項目,遠期可在此基礎上形成以民俗游覽為主題的綜合旅游。
對北京歷史文化保護區定性分類,研究其利用的可能性,具有重大意義。
其一,確定各保護區在城區中的功能、定位,以協調保護區與城市其他地區、保護區與保護區之間的關系,并根據各保護區的特色,進行針對性的分類保護,力爭達到保護、利用及城市功能改善的共贏格局。
其二,通過對保護區的分類,可發掘各保護區的資源潛力,以帶動旅游業的發展。
其三,從長遠看,對確定各保護區旅游的定位、功能、項目策劃、瀏覽主題、市場開發以及各保護區之間旅游特色的協調均具有現實意義。
2歷史文化保護區旅游策劃的方法與原則
旅游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就世界范圍而言,旅游已成為繼金融業、汽車制造業之后的第三大支柱產業。旅游被譽為“無煙的黃金工業”,其低成本、高產值、無污染、可持續發展的優勢被當今世界各國政府所重視。
自改革開放以來,北京的旅游業有了長足的進步。據有關部門統計,2002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約8000萬人次,人民幣收入700億元,占全市社會總產值的10}v,占全市GDP的2C}0Io。其中,以保護區為主體的民俗風情游占有相當的比例。
針對什剎海護國寺地區、鮮魚口地區、南池子地區和琉璃廠文化園區等不同類型的歷史文化保護區,在進行現狀調查的基礎上,可以分析開發歷史文化保護旅游資源的可行性,提出具體操作的方式及建議。旅游策劃涉及現狀調研、資源評估、前景預測、旅游規劃、經濟估算配套環節等諸多內容,對歷史文化保護區的利用有重要參考價值。保護區的旅游策劃不同于一般旅游區的策劃,應有其特定的原則及模式:
1)有形資產“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的原則;
2)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政府引導,各方參與”的原則;
3)旅游區各文物單位、景點要統一管理、規劃的原則;
4)對歷史文化保護區制定較完善的旅游規劃;
5)“突出特色和品牌,走文商旅并舉之路”的經營模式;
6)以旅游帶動保護區土地使用性質的調整,使城市功能趨于合理,原住居民生活有所改善。
3完善旅游資源利用的配套環節
為了合理地利用保護區旅游資源,應當完善相關的配套環節。
1)調查環節
在調查環節中,應當收集有關的文字資料,如歷史沿革、社會經濟狀況、城市旅游發展政策、相關的規劃與法規等等,并進行現場調查,如街區格局、建筑形態、文物古跡等。重點對旅游資源進行調查,包括歷史價值、文物價值、旅游價值、發掘現狀可利用性等,最后由專家組根據調研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可采用加權評分法定出可利用資源的等級,制定評估報告。
2)規劃環節
目前,北京歷史文化保護區沒有關于旅游方面的規劃。為了合理利用保護區的資源,適度、規范地開展旅游活動,制定保護區旅游規劃具有現實意義。旅游規劃應包括文本、規劃圖紙、基礎資料匯編三部分內容,并以國家相關法規及現行保護區詳細規劃為依據。
3)資金籌措與項目建設環節
保護區內旅游項目建設的資金可由政府、企業、個人多方面籌措。市政設施應由政府實施,單體項目可由社會建設,新建項目應符合保護區相關法規的要求,與保護區風貌相協調。
4)管理與立法環節
對較大的旅游開發區(如什剎海等),應依照國際通行做法,建立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委員會具有對保護區內旅游開發及再建項目的初審權,并承擔保護、監督、行政、日常管理和執法工作,使保護區內各項工作步入正軌。此外應制定相應的法規以保證保護區旅游活動的健康發展。
5)相關配套環節
①根據對什剎海多年的調研,建立保護區內的旅游行會可以協調行業協作,避免不正當競爭,創造互惠互利的局面。旅游行業協會屬群眾性社團組織,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門領導,服務于政府和會員單位。②對旅游產品進行深度開發:對景區景點的包裝,包括游覽項目、住宿設施、交通方式、飲食內容、表演特色、購物商品、環境氛圍等;對附帶產品的開發,包括服飾、旅游紀念品、票證等;確立標識、申請專利,打造旅游項目的品牌特色。③樹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是旅游興旺發達的重要保障。從景區的環境質量、服務意識與服務質量方面來建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4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4.1人口問題與保護區改造類似,保護區旅游發展也涉及到人口外遷的問題。自1997年以來,什剎海地區“胡同游”規模逐漸擴大,酒吧街的興起對外遷人口形成了新的壓力。疏散人口應采取漸進的方式,并應保留相當數量的原住居民。從保護和旅游的角度看,保留了原住居民就是保留了北京的傳統民俗文化,老北京人同樣是保護和旅游開發的寶貴資源。
4.2資源利用問題保護區內的傳統建筑利用應本著“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的原則進行,旅游開發應有利于文物的保護,有利于傳統風貌的延續。總體上說,文物建筑應嚴格保護,室內外均應保持歷史原貌,游覽方式以參觀為主;風貌及質量較好的建筑應保持建筑自身的傳統風貌,內部可以改造,利用方式以不破壞外觀風貌為原則,經營形式可多種多樣;對于一般性建筑可以根據經營的需要進行改造,但改造后的建筑形象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對于特殊需要的地段可拆除原建筑,但必須報規劃部門予以審批。
4.3適度開發問題保護區的旅游開發應注意協調如下幾方面的關系:①核心保護區適度,協調區放寬;②居民密集區適度,商業、風貌區放寬;③可達性差的地區適度,交通方便地區放寬。
5結語
上文已就保護區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進行了闡述。歸納起來為:“一個分類,五項環節,三點注意”。“一個分類”探討了保護區旅游資源利用的可能性,“五項環節”建立了保護區旅游發展的框架體系,“三點注意”涉及了旅游開發應考慮的問題。這些內容各有重點,彼此文不能分離。建議有關職能部門組織專家學者就保護區旅游資源利用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與研討,盡快出臺相關的旅游規劃和政策法規,配合保護區的改造任務,完善保護區旅游業發展的體系,使保護區的保護、更新、利用工作相互協調,健康發展。
- 上一篇:和諧勞動關系提升競爭論文
- 下一篇:綠色會計調配經濟資源論文
精品范文
3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