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村寨旅游開發新模式論文

時間:2022-12-15 11:10:00

導語:探求村寨旅游開發新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求村寨旅游開發新模式論文

[摘要]近年來,村寨旅游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游者,村寨旅游開發蔚然成風。村寨旅游開發涉及地方政府、當地居民、企業、旅游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在研究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基礎上,筆者提出了村寨旅游開發的一種新模式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村寨旅游開發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特別是廣大西部地區,更有大量的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大多海拔較高,且群山連綿。當地居民依山建房,村寨因之而成。近年來,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旅游扶貧政策的實施,以及國內旅游需求的日益增強與多樣化發展,許多少數民族村寨以原生態的自然風光、極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觀和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各村寨紛紛掀起旅游開發的熱潮。

村寨旅游的開發涉及不同的利益相關者,近幾年國內有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羅永常深入探討了民族村寨社區參與旅游利益保障機制建立的問題[1]。楊昌儒等認為社區居民不僅要參與決策和規劃,還要參與項目經營和管理利益分配[2];江曉云則指出,“只有社區居民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得到切實的合理的利益分割,才能積極參與旅游發展”[3]。還有學者以個案研究了村寨旅游開發對當地社會和村民的多方面影響[4]。縱觀國內學者的研究不難發現,村寨旅游開發所涉利益相關者的研究文獻還很少,大多側重研究社區居民的參與問題,對諸如政府、企業、旅游者等利益相關者的研究則顯得十分薄弱,且系統性的理論研究更顯欠缺。基于此,本文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指導,系統研究村寨旅游開發的不同利益相關者,進而提出村寨旅游開發的一種模式。

二、村寨旅游開發中的利益相關者

村寨旅游的開發是一項利益關聯性較強的工程,它不僅涉及到所在地政府、社區居民、民間旅游協會、文藝團體等當地利益相關者,也與企業、旅游者、媒體等外來利益者有關。所在地政府是村寨旅游開發的主導者,除提供政策和財力等方面的支持,還能起到重要的組織協調作用。社區居民是村寨旅游開發重要的參與者,社區居民參與廣度如何直接影響到村寨旅游開發的成功與否。民間旅游協會是社區居民與政府溝通的重要渠道,同時也能就行業自律、對外交流學習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企業是村寨旅游開發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并為其提供資金支持。旅游開發的以市場為導向使旅游者成為其利益相關者,并在其中扮演特殊的角色。媒體是村寨旅游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平臺,其重要性也日益凸現。

三、基于利益相關者的村寨旅游開發模式

雖村寨旅游開發的利益相關者很多,但鑒于村寨旅游開發的特殊性以及不同利益相關者與之發生聯系的明顯差異性,筆者提出一種村寨旅游新的開發模式即政府主導、社區居民主體、企業參與、旅游者合作、其他利益相關者監督響應的模式。

(一)政府主導

西部許多少數民族村寨有著良好的旅游資源,但發展旅游又受諸多條件的限制,如可進入性差、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居民發展旅游缺乏財力等。所以,實施政府主導戰略是村寨旅游開發的一種較為現實的選擇。旅游開發,規劃先行。政府應組織有關規劃單位和專家編制好當地村寨旅游發展規劃。解決可進入性差的問題是村寨旅游開發的前提條件,政府部門可考慮將其納入財政撥款的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預算。村寨旅游開發中涉及的征地、撤遷、補償等問題,政府也應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加以妥善解決。同時,鼓勵并支持當地居民參與到村寨旅游開發中去。

(二)社區居民主體

村寨旅游開發的目的在于造福社區居民,而社區居民參與旅游是其靠旅游致富的最主要途徑,因而社區居民是村寨旅游開發的主體所在。當前,社區居民參與的廣度有限,參與的形式也較為單一,而且當地居民收入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這些都不利于村寨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村寨旅游的開發應以社區居民參與為主,并不斷拓寬參與的渠道。除了提供食宿服務外,當地居民還可從民族歌舞表演、特色旅游商品生產、村寨巡邏、環境保護、衛生整治等方面進行參與。

(三)企業參與

政府主導并不意味著政府包辦,村寨旅游的開發也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少數民族地區大多財力較弱,政府的投入有限,企業正好能彌補這一缺陷。當地政府應為企業搭好平臺,積極推介旅游招商引資項目,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村寨旅游的開發,并輔以政策優惠。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的參與和當地居民的參與應有所側重,以避免相互間同質競爭帶來的負面效應。企業在用人方面還應盡量任用當地居民,一則可以保持當地村寨旅游特色的原汁原味,二則解決了當地富余人員的就業問題,三則可以將外來企業與社區居民的利益沖突降到最低。

(四)旅游者合作

村寨旅游開發與旅游者關系密切。一方面,村寨旅游的開發在以自身旅游資源為特色的基礎上,還得以游客的需求為導向。另一方面,旅游者在村寨旅游開發中應采取積極合作態度。少數民族村寨地區大多經濟水平較低,居民的生活條件很差,人們的文化教育水平落后,而外來的旅游者個人或家庭收入普遍較高,生活舒適,受教育程度高,進而他們到少數民族村寨地區旅游常有一種優越感,甚至有些游客還將其強加于當地居民。其消極影響是巨大的,它常會導致當地居民心理的失衡,或看不起自己民族的民風民俗,或對外來游客新生厭惡。顯然,這樣的局面有違村寨旅游開發的初衷。因此,旅游者在與當地居民交往過程中要尊重當地社會的風俗習慣,切不可貶低并試圖加以改變。同時,游客要有環保意識,采取環保行為,不能破壞當地自然生態環境。

(五)其他利益相關者監督響應

除了政府、社區居民、企業和旅游者,其他諸如民間旅游協會、新聞媒體等利益相關者應發揮其監督響應的雙重作用。目前,有些村寨已經有民間的旅游協會,但主要限于旅游接待方面,如四川省丹巴縣甲居村就于2003年8月成立了甲居片區藏寨旅游居民接待協會,該協會成立后,對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產生過重要作用。民間旅游協會的監督作用主要體現在規范民居接待的經營行為、加強行業自律等方面。同時,協會在旅游接待分流、旅游安全、文藝活動、環境衛生、協會會員互相交流學習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近年來,由于部分村寨無序的旅游開發導致了諸如環境破壞和社區居民爭利現象的出現,這引起了不少新聞媒體的關注與報道。另一方面,村寨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高離不開媒體的宣傳,新聞媒體還應從中尋找正面的新聞素材,積極響應村寨旅游的開發。公務員之家

四、結語

村寨旅游的開發還涉及其他諸如政府、企業、旅游者、新聞媒體、旅游協會、文藝團體等眾多的利益相關者,如何處理其間的關系并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更值得研究。本論文引入利益相關者理論,結合我國少數民族村寨旅游開發的現狀和國內學術界已有的相關研究文獻,嘗試性地提出“政府主導、社區居民主體、企業參與、旅游者合作、其他利益相關者監督響應”的村寨旅游開發新模式,并就不同利益相關者如何發揮各自作用作了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羅永常,民族村寨社區參與旅游開發的利益保障機制[J],旅游學刊,2006(10):45-48

[2]楊昌儒,潘夢瀾,貴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4(5):8

[3]江曉云,少數民族村寨生態旅游開發研究以臨桂東宅江瑤寨為例[J],經濟地理,2004(4):567

[4]付保紅,徐旌,曼春滿村寨民族旅游中村民社會角色變化調查研究[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2(1):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