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根親文化的資源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2 02:47:00

導語:原始根親文化的資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原始根親文化的資源研究論文

摘要:根親文化旅游作為文化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旅游形式。固始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因緣,成為閩臺及東南亞華人華僑的重要的祖根地之一。加快根親文化旅游發展,對推動固始旅游的發展,振興固始社會經濟文化事業,加強區域交流和合作,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義。文中分析了固始根親文化旅游開發的優勢條件,提出了根親文化旅游開發的戰略措施。

關鍵詞:河南固始;根親文化;戰略意義;策略措施

河南省固始縣地處鄂豫皖三省結合部,在古代的交通條件下,那里的地勢平坦,便于牛馬車駕的行駛,同時也是南下渡過長江到閩浙必經之地。在由晉唐至明清的漫長歲月里,作為歷史上中原地區向皖蘇閩粵浙贛尤其是閩臺一帶移民的肇始地和集散地,在中原移民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和深遠影響。其間有四次較大規模的“移民潮”,舉族南遷固始籍民,帶去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和農耕文明,加速了我國東南邊陲社會的發展進程。經數代繁衍遷徙,移居閩地的固始籍后裔漸次遍布閩、浙、粵、港、澳、臺等及日、新、馬、菲、加、美等國,無數閩臺同胞、海外僑胞,由古至今譜載口授,代不失傳;牢記鄉關祖地,勿忘“光州固始”。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華人華僑來到固始尋根謁祖、反哺投資興建家園。固始因而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中原僑鄉、唐人故里”。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如何發展區位地緣和旅游資源優勢,無疑是固始旅游發展的重要議題之一。

根親文化的定義目前學術界還沒有統一的定論,但比較一致看法是:以血緣、地緣關系為基礎,以姓氏和宗族為紐帶對祖先發源地追索和探究的一種區域文化現象。它的主要特點有:血緣性、地域性、凝聚性和情感性。主要內容涉及到:姓氏文化、移民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它不完全等同于尋根文化,除尋根這個主體之外,還有突出的是親緣,親情,即尋根懇親,認祖歸宗,緬懷先賢。

一、根親文化旅游開發的條件和優勢分析

河南省固始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和歷史因緣,歷史上曾作為中原地區向東南沿海數次大規模移民的肇始地和集散地,現已成為閩臺和一些海外華人華僑公認的的祖根地,這為固始發展根親文化旅游帶來得天獨厚的條件。所形成的旅游資源的個性與特色是其他地區無法相比的。

(一)奇特的旅游資源。

從自然景觀看,固始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豐富多樣的生態資源,擁有稀有樹種800多種,野生動物40多種;固始具有魅力無限的原生態旅游資源。固始南擁大別山,襟帶長淮,南北相距100公里,海拔落差1000余米。河流縱橫,山川秀美。堪稱“中國地理教科書”。原汁原味、古樸多彩的原生態環境,是人們親近自然、考察地理、休閑度假、放飛心情的理想之地。

固始具有中原特有的根親文化旅游資源。春秋孫叔敖修建雩婁灌區,使固始自古以來便是物產豐饒之地。歷史上,固始人先后4次大規模向東南沿海一帶定向移民,使固始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中原第一僑鄉”,在閩臺和東南亞等地具有高度的認可度;遷離故土的固始先民,在固始這塊土地上留下了大量遺址、遺跡,如現存的陳氏將軍祠、王審知故里、施瑯祖墓地、鄭成功墓等等,都是開展尋根旅游的有效載體。

固始有著極具影響的紅色旅游資源:固始是鄂、豫、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是紅四軍、紅25軍和紅28軍誕生地之一,境內爆發了著名的“大荒坡農民暴動”、“富金山抗日保衛戰”等等;從這里走出了洪學智、皮定鈞、楊森、余成斌、余克勤、毛和發、李大江、丁選武等紅軍將領。境內有鎖口王堂子蘇維埃縣政府舊址、大荒坡烈士墓、楊山煤礦爆動舊址、黑湖烈士陵園等等。

(二)特殊的區域條件。

固始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邊陲,鄂豫皖三省交會處,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處在“吳頭楚尾”、“豫南揚北”,自古是中原通往華東的咽喉。固始地處華東經濟圈的邊沿,屬東西部結合帶,是“東引西進”和“豫滬合作”的橋頭堡。它背靠中原,面向華東、華南經濟區,處于鄭州、武漢、南京、上海大經濟圈的腹地。京九鐵路、京珠高速緊鄰固始,寧西鐵路、滬陜高速、312國道、204省道、216省道穿境而過,阜陽國際交通港近在咫尺,合肥、武漢國際機場也僅有2個小時路程。便利的交通更利于旅游業的發展。

(三)廣闊的市場客源。

固始縣是河南人口第一大縣,這本身就意味著客友眾多;再加上歷史的因緣就會,固始縣成為部分閩臺和東南亞一帶華人華僑的祖根地。特別是閩臺地區固始籍后裔人口眾多。據1953年臺灣人口統計資料表明,臺灣500戶以上的100個大姓中,有63個姓氏的族譜均記載其先祖來自河南光州固始。這63個姓氏的戶數,占臺灣總戶數的80.9%,表明每5戶臺灣居民中有4戶祖地在固始。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固始共接待尋根問祖的海內外各界人士達2600人,其中臺胞350人。歷年來陳氏將軍祠接待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有15000多人。

(四)根親文化旅游方興未艾。

固始縣根親文化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確立了“讓根親文化揚名固始”口號,著力打造“中原第一僑鄉”、“唐人故里”和“閩臺祖地”,把民間自覺活動變成政府主導和扶持下文化活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投入,對各種資源也進行有效的整合,舉辦大型的根親文化節;但是無論在開發的思想上、層次上和水平上都有待于進一步的提升。

二、固始根親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戰略意義

(一)有利于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單就根親文化內容之一的家譜來說,它是記載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是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正史、方志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的三大支柱。家譜反映人口繁衍、家族遷移,還記載著家訓、族訓及本家族史上的杰出人物。家譜是歷史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對歷史學、民族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獨特的功能。家譜中的家訓,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親情、鄉情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二)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尋根的本質是民族的認同,體現了中華民族凝聚、團結、協作精神,尋根、謁祖、懇親不僅是炎黃子孫一種寄托和凝聚的方式,更是弘揚中華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的不竭動力。正確認識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主要依據,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礎,是培育民族創造力的智慧源泉。尋根謁祖,必然加強與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的交流,必然促進海外華人華僑、臺港澳同胞與祖國大陸的交流交往與經濟合作,成為中華民族團結發展的紐帶。

(三)有利于加強區域交流和合作,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近十多年來,閩臺同胞、海外僑胞不遠萬里,尋根謁祖,紛紛踏上固始這片令他們世代為之眷戀的土地。他們有的投資創辦“反哺”產業,有的傾情捐資助學,為祖根地的發展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目前,全縣共有臺資企業14家,其中投資款過億元就有2家,極大的帶動和促進了地方經濟的迅速發展。兄弟縣的建立,促進促進區域經濟的交流與合作。

(四)提高固始縣的知名度、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華人華僑懷著對祖根地無限敬仰之情,每年定期的大規模回歸祖籍尋根謁祖、拜祭先人活動,濃濃的血緣之情必然會提升固始縣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在尋根祭祖、探親訪友和參觀故里過程中必然會促進固始旅游業的發展。

三、加速固始根親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對策與措施

(一)制定積極的產業政策。

當前旅游業發展趨勢就是政府包辦旅游資源開發和經營的局面將被打破,大部分景點的經營權可以進入市場轉讓和拍賣,景點必須要市場化和企業化。按照固始縣的實際,目前應主要制定企業經營規范、引資政策、旅游糾紛、旅游資源及其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行政規章和實施辦法,引導旅游業健康的發展,。在投資方面應制定明確的優惠政策,如達到一定規模的旅游企業,實行五年全免所得稅,或按15%征收,然后返還企業再投入旅游基礎設施,對投資重點旅游項目的私營企業,提供貸款貼息,擴大融資渠道。

(二)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區域旅游協作。

固始縣的旅游業的開發中要有新思維、新觀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旅游飯店業、娛樂業、旅游資源開發以及旅游交通、旅行社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向國內外開放。廣泛吸納區外、港澳臺和國外的資金以及技術人才參與固始旅游的開發,進一步的簡化各種手續,使固始縣成為新的自由貿易旅游區吸引國內外商客。還可以通過合辦旅行社,合作開發旅游景點、旅游商品等,有計劃的發展旅游項目,使旅游業在起步的時候就高起點高標準的與國內、國際對接。公務員之家

進一步加強區域旅游經濟聯合與協作。一是要加強與港臺澳、東南亞地區及的旅游項目開發,二是加強和東部沿海的聯系,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三)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切實保障旅游資源與生態環境相協調。

旅游資源開發是指以發展旅游業為前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旅游資源為核心,以發揮、改善和提高旅游資源對游客的吸引力為著力點,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旅游資源加以利用的經濟技術系統工程。其實質在于挖掘旅游資源的內涵價值,提高其吸引力,使資源變成現實的旅游吸引物。規劃是開發的先導,使旅游資源的開發在漸進有序、統一和可持續的狀態下進行。充分利用根親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加快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開通旅游線路和旅游專列。通過加強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加游客的上座率,更好的發揮區域性旅游的紐帶作用。

生態旅游是21世紀發展潛力最大的旅游產品,在旅游項目開發中,要始終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的原則,切實保護好資源和環境,堅決杜絕一哄而上的“打開荒現象”,注意將生態環境和旅游開發相結合,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加強旅游營銷,提升旅游整體形象。

旅游宣傳和市場促銷,不斷地提高根親旅游的知名度,是將固始縣的旅游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的重要手段,固始的旅游管理部門和旅行社要對旅游資源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掌握,對建設精品景點和精品線路要達成共識。固始旅游部門,在宣傳和促銷上要打出“根親文化”牌,形成統一的對海內外的宣傳攻勢,以謀求整體的綜合宣傳效益。要充分的利用傳播媒體和因特網定期和分批地宣傳根親文化旅游資源及其優勢。應盡早的建立旅游信息系統,除為管理部門和相關企業提供服務外,更重要的是為旅游者提供游、行、購等多方面的信息,利于旅游者作出旅游決策。

參考文獻:

【1】戴吉強,楊傳樂,《縣域概況-固始縣信陽年鑒》,2003,01:27

【2】固始旅游局,《2007年度統計資料》,固始旅游局,2008,01.6:66

【3】固始縣統計局,《2009年度統計資料》,固始縣統計局,2010.,0110:87-88

【4】張詢濤,《“十一”黃金周健康有序成效顯著》,中國旅游報,2003-10-25(1)

【5】甘茂枝,馬耀峰,《旅游資源與開發》,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