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資源“柔性管理”探索

時間:2022-01-23 10:39:15

導語:高校人力資源“柔性管理”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人力資源“柔性管理”探索

摘要:本文解釋了高校人力資源柔性管理的概念、特點,它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實行的意義。隨著全球化的推動,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各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人才在競爭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已成為現代競爭中的核心力量,高校是教育培養青年人才的重要園地,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在新時期,高校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優勢,不斷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柔性管理”是相對于“剛性管理”提出的概念。是目前管理學中最受關注的一種管理模式,它是出于企業管理中,成為如今企業發展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趨勢。

關鍵詞:高校人力資源;柔性管理

1.“柔性管理”的概念和意義

“剛性管理”是以工作為中心,強調規章制度的管理模式。這是20世紀通行的泰勒管理模式。它以制度約束、紀律監督、獎懲規則等手段對企業員工進行管理,具體表現為一系列的管理與原理原則制度的逐步完善,它要求在實際的管理活動中,一切照章辦事,不講情面,注重效率和實績,以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柔性管理”在于它不是依靠外力,比如發號施令,而是依靠人性的解放、權力平等、民主管理,從內心來激發每個員工的潛力、主動性和創造精神,使員工能真正做到心情愉悅、竭盡全力地為企業著想,為企業發展業績,成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的力量源泉。“柔性管理”是以人為本的管理,采取非強制性的方式,在管理對象的心目中激發潛在的說服力,自覺自愿地為集體出力,為集體的提升做足自己的力氣。

2.“柔性管理”的特點

2.1具有持久的影響性。柔性管理注重員工在對組織行為規范、各種規章制度的認識理解上,把高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的要求轉化為員工內心的自覺自愿,自愿履行各種要求,這種自愿情緒一旦形成后必會產生長久的功效,進而實現持久的管理。保證了高校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高校的發展。2.2具有有效的激勵作用。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認為為了維持生活所必須滿足的最低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相當于保健因素,而被尊重和實現自我的高層次需求則屬于激勵因素。柔性管理注重于滿足員工的高層次需求,看重人的感情因素,積極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注意工作的合理安排,量才適用,注重對教師的精神鼓舞,提供教師成長、發展和晉升的機會。提高了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發員工對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因此有顯著的激勵作用。2.3具有內在的驅動性。作為柔性管理最重要的特點,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一種管理模式,不依靠外力,不依靠強壓,通過柔性的管理手段,讓員工逐漸地自覺自愿地接受組織的價值觀、組織目標和組織要求,形成對自我的約束力。柔性管理是建立在尊重員工的人格和尊嚴的基礎上,憑借著民主的管理,從員工的內心處產生主動創造的潛力。2.4具有很快的適用性。表現在適用不同的環境下和環境變化下的及時性。在現今社會,員工的文化素質日益提高,他們能夠依據環境的變化發揮才能,柔性管理還有堅韌性的特點,能夠積極應對環境的變化而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影響。

3.“柔性管理”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實施

高校中推行柔性管理,一定要做到一切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柔性管理不是全面否定剛性管理,是剛性管理的完善、升華,使人力資源管理有更加完善、健全的規章制度。3.1設置柔性的組織結構。傳統的教學組織結構是依照剛性管理的需求而設計的,從形式上看,表現為金字塔式、直線式的科層結構。傳統的教學組織結構強調的是職能的分工,強調上級對下級的監督和控制。員工的信息、建議和需求要達到管理者手中要經過層層的傳遞,傳遞的渠道單一并且緩慢。不符合飛速發展的當前時代的要求。3.2設置柔性的激勵機制。柔性管理關注于激勵員工,輕控制員工,特別是對于從事創造性工作的高素質員工。創造性工作是個探索性強的過程,科技含量高,有著不確定性和偶發性,不能用硬性指標來衡量,否則會打擊員工的積極性和創新性,抑制了潛能的發揮。所以說高校實行柔性的激勵措施要多樣化,建立定性和定量不同的績效評價系統,有物質上的獎勵,也有精神上的激勵,讓員工感受到組織的關心和愛護,心情愉悅的在工作中有更高的成就。3.3設置柔性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校園文化是社會整體文化的一部分。校園文化是高校在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文化傳統和特色。校園文化越有柔性,越能夠創造出和諧的學習和工作的環境,創造出多樣性、多元性、包容的文化氛圍。創造出高校員工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信任的人文環境。建設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提高員工們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促進高校的各項工作發展。

由以上對高校柔性管理的特點和實施分析可見,在高等教育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今高校的管理模式,剛性的管理模式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外部環境。高校是高素質和高層次人才非常密集的地方,對于他們的管理適用柔性管理方式,為他們營造舒適寬松的工作環境,滿足員工的精神需求,調動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性,有利于工作的開展和持續發展。總之,高校人力資源要進行柔性管理,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今形勢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濟瑜.淺析普通本科高校教師人力資源的柔性管理[J].經貿實踐,2002(23)

[2]張錦平.論柔性管理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技術與市場,2007(12)

[3]鄒紅.論我國高校人力資派的柔性管理[J].現代教育論壇,2006(06)

[4]劉雪.淺談高校人力資源的柔性管理[J].高教管理,2010(01)

[5]熊焰.淺議高校人力資源的柔性管理[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01)

作者:陸娟 單位:安徽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