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設備管理探討

時間:2022-12-06 11:16:57

導語:電廠設備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廠設備管理探討

1新建電廠常見的設備檢修管理模式

近幾年,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型火電機組開始建設和投產。按照新廠新機制的管理辦法,對電廠機構進行精簡,設備管理一般采取“點檢定修管理+檢修維護外包”模式,電廠對熱控和電氣繼保的核心點進行檢修,其他點不設檢修人員,機組日常維護和大小修全部外包。一般電廠專業點檢員設置3—4人。1.1點檢定修管理。點檢定修管理是以點檢為核心,對設備進行全員、全過程的動態管理體制。點檢定修管理體制自上世紀90年代引入以來,經過不斷的發展、優化,在火電廠尤其是在大型新建火電廠中得到全面推廣和應用。借助于有效的設備點檢、劣化控制和傾向性管理手段,通過點檢定修管理可及時掌控設備技術狀態,進一步優化檢修策略,科學平衡設備大小修工作量,降低設備故障發生概率,提升檢修效率,同時控制維修成本。點檢人員是設備的責任主體,既負責設備點檢,又負責設備全過程管理。在電廠中,點檢、運行、檢修都非常重要,其中點檢處于核心地位。點檢定修管理是在點檢基礎上進行的組織和定修制度,要求做到優化檢修(合適檢修),使設備的可靠性和經濟性達到最佳。點檢員是管理人員,不是設備維護檢修的工作人員,要具備設備管理的知識,熟悉設備的結構、特點、檢修工序、工藝標準,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點檢定修管理實現了設備管理和設備維修作業的分離,使責任分工更加明確具體。新建電廠從組織體系、人員配置到管理制度等,基本上都已滿足了應用點檢定修管理的要求。1.2設備檢修和維護外包優勢。隨著電力市場的發展,電力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為控制企業成本,提升競爭力,將設備檢修和維護工作外包已是新建火電廠的主流設備管理模式。理論上,設備檢修和維護外包具有以下優勢。1.2.1降低設備維護成本。設備日常維護和檢修承包商擁有豐富的設備維修經驗和大量的專業檢修人員及工器具,維護外包可以降低企業對檢修維護檢測儀器設備的投資及設備檢修人員培訓費用等,從而降低維護成本。1.2.2獲得專業化的技術服務。專業檢修公司擁有專業維護人員,可通過自身人力資源、物資的調配,為電廠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技術服務。1.2.3精簡設備維護機構和人員。設備日常維護外包后,可以精簡電廠內部設備管理機構,優化管理流程,使設備管理人員能更加專注于技術管理工作。

2存在的主要問題

點檢定修要求設備管理和設備維修分離,由電廠負責設備管理,由檢修維護承包單位提供專業化的檢修服務,兩者結合,互補性強,這種結合有利于新建電廠精簡管理,提升效益。但從近幾年的電廠管理實踐來看,“點檢定修管理+檢修維護外包”設備管理模式也存在不少問題。2.1檢修維護承包單位難以滿足要求。目前,國內專業檢修維護承包單位主要由老電廠檢修人員和電建安裝人員組成。近幾年,檢修維護承包商規模擴張迅速,但提供的維護服務水平不僅沒有明顯提升,甚至出現倒退。(1)檢修維護市場競爭激烈,承包費用下降,檢修維護承包商必然努力降低成本。成本的控制,影響了承包商對安全、工器具、人力的投入,導致服務水平呈下降趨勢。(2)檢修維護承包商人才難留,檢修人員素質普遍較低。設備檢修維護是專業技術工作,但現實情況是,承包商從自身利益出發,采用低素質人員或臨時工代替熟練技術工,導致人員技能水平有限且流動頻繁,給電廠安全和技術管理帶來了風險。(3)檢修維護承包商僅按合同條款完成相應的檢修任務,沒有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意識,進行管理定位也是基本不現實的。盡管檢修單位具備一定的檢修技能,但要他們單獨完成檢修管理工作,效果則令人擔心。(4)設備可靠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日常維護承包商對承包期內設備維護和檢修質量負責,設備維護往往呈現急功近利、得過且過等短期行為特點。(5)檢修維護承包商或人員經常輪換,對設備性能不熟悉、設備歸屬意識不強以及檢修工藝缺乏統一標準。(6)各檢修維護承包商管理制度不同,與業主企業文化價值觀存有差異,較難融為一體。2.2點檢定修管理實施偏差。各新建電廠基本上按照點檢定修管理來配備設備維護管理人員,即除電氣繼保和熱控外,其他專業僅配備專業主管(專工)和少量的專業點檢員。按照點檢定修管理的要求,專業點檢員是設備的責任主體,既負責設備點檢,又負責設備全過程管理,點檢的重要工作是設備狀態分析和檢修策劃等技術管理。點檢定修管理實現了設備管理和設備維修作業的分離,責任更加明確、具體。但電廠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導致點檢工作與點檢定修管理模式存在偏差。2.2.1點檢員任務存在模糊性和狹隘性。把點檢工作簡單等同于點檢員工作,將日常點檢(設備巡檢)、專業點檢任務(設備維修策劃、項目制定和材料管理)和狀態監測等集合為一體。大量而繁重的現場設備點檢、數據記錄、信息管理和維修管理工作,易造成點檢員疏忽了對重點設備、薄弱部位等實施定向重點管理和深層次分析。2.2.2點檢員角色定位模糊。點檢員角色定位不準確且人員較少,造成消耗過多的時間在日常消缺管理工作中。點檢定修管理的重點包括實現設備管理與設備維修作業的分離。但現實情況是,檢修維護承包商服務水平有限,且各集團公司嚴禁以包代管,點檢員作為設備管理基層執行者,必然深度介入設備檢修。由于設備缺陷較多,造成點檢員忙于協調、維護、檢修和消缺,沒有精力進行深度設備點檢和技術培訓工作。2.2.3技改項目及安全整改項目增多。近幾年,由于節能環保和安全生產的要求越來越高,電廠各類技改項目及安全整改項目也越來越多。在許多新建電廠,此類項目的策劃、實施和現場監控最終都由點檢員來執行,造成點檢員的工作量大且繁雜,影響了點檢定修管理的實施效果。2.2.4檢修技能培訓不足由于新建電廠人員精簡,不設置檢修崗位,許多點檢員的培訓力度不夠,未經系統檢修技能培訓就直接進入設備管理崗位。

3改進思路及方法

3.1電廠配置檢修維護人員。在點檢定修管理中,實現設備管理和維修作業分離的前提是,點檢員和檢修人員的素質較高,檢修作業可由檢修單位自行管理。但在檢修維護外包模式下,檢修單位整體素質難以達到要求,這將影響點檢定修管理工作。因此,實行點檢定修管理模式的電廠應打破常規,在檢修維護外包的基礎上適當增設檢修崗位人員,參與機組基本的維護消缺工作。電廠檢修崗位人員與點檢員要有所區分,明確職責。(1)電廠配置基本的維護消缺人員,可以培養自己的檢修技術骨干,解決新建電廠技術人員動手能力差的問題。(2)電廠配置檢修人員,可以深度介入檢修維護承包單位班組的管理,有效提高外包單位的班組管理水平。(3)電廠配置檢修人員,與點檢員明確職責分工,有利于深度實施點檢定修管理。電廠檢修人員更注重于現場檢修作業的過程管控,包括檢修工藝、質量、安全文明等。點檢員注重于設備狀態監控、數據分析、檢修策劃、材料管理、標準制定、組織實施等。兩者分工明確,相輔相成。電廠增加檢修人員配置,可有效分擔點檢員承擔的檢修現場管理工作,使點檢員能更有效地深度實施設備點檢和技術監督工作,有利于對設備狀態的掌控。(4)電廠配置檢修人員后,可從檢修技術骨干中選擇點檢員,從而提高點檢員的整體素質。3.2強化對檢修外包單位的管理。(1)電廠與承包商之間是合同委托關系,應通過招標及合同談判,選擇優秀的承包商。在招標階段,嚴格審查承包商的資質和業績,在安健環管理、質量管理、技術管理上明確對承包商的要求,避免簽訂合同后因承包商投入不足造成管理上的漏洞。(2)平等對待,提高雙方公平感,理清雙方責任,完善生產考核管理系統;同時,要求承包商參加電廠設備技術改進專題會,參與公司管理決策,提高檢修專業程度。(3)注重電廠與承包商的企業文化建設,增加雙方親和力,增強承包單位檢修人員的歸屬感。改善承包商的工作條件并定時座談,介紹公司的發展趨勢與目標,積極引導承包商參與公司的各項活動,促進不同企業文化的交融。(4)與優秀承包商簽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避免頻繁更換承包商,有利于設備的長期可靠性管理。(5)規范承包商班組基礎管理工作,提高檢修班組作業水平。承包商的檢修班組是檢修的具體執行者,其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設備的可靠性。電廠應制定檢修班組管理規定并嚴格執行,同時確保承包商的班組管理制度與電廠體系一致。(6)積極的獎勵措施能充分發揮檢修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嚴格的考核管理制度能增加檢修單位消極對待的成本。(7)推行檢修標準化,規范檢修工藝,制定質量標準,應用標準工作票,確保檢修現場規范化,提高承包單位的整體水平。

4結束語

目前,各新建電廠設備管理基本采用“點檢定修管理+檢修維護外包”模式,有效降低了電廠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各電廠通過現場實踐,不斷優化檢修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升了設備管理效果,充分發揮了點檢定修管理和外包管理模式相結合的優勢。

作者:郭境忠 單位:國電福州發電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劉鋒琦.供電企業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六道關”[J].電力安全技術,2012,14(1):47-49.

2李林.淺談如何加強承包商安全管理[J].電力安全技術,2014,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