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飼羔羊生產管理與疫病防治

時間:2022-11-16 10:12:33

導語:舍飼羔羊生產管理與疫病防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舍飼羔羊生產管理與疫病防治

摘要:規模化舍飼繁育場中的羔羊飼養密度大、死亡率較高,一直困擾著養羊業的發展。影響羔羊存活的原因較多,筆者經過多年調研及實踐,從產房建設、員工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給出了針對性的管理方案,以期為相關企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羔羊;舍飼;疫病;生物安全

提高羔羊存活率是影響肉羊規模化養殖過程中很重要的技術環節,尤其在北方地區,冬季氣溫低,管理人員及飼養員工的應對措施普遍還保留在農戶階段,羊場從建設到管理普遍沒有針對嚴寒季節的相應措施。在我國北方地區,近年來規模化舍飼的肉羊養殖場主要還是飼養育肥階段羔羊為主,而規模化舍飼繁殖母羊一直沒有成熟而又高效的體系,這一點從北方肉羊繁殖企業的數量和規模就可以看出。養殖企業提高羔羊成活率除了重視技術手段,更應該注重管理效率。

1圈舍功能

良好的圈舍功能可以大幅度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能夠降低因頻繁調整、驅趕群體而產生的應激。產房要求飼養人員固定,同時周邊環境良好,應選址于整個羊場中調度方便但車輛和人員流通較少的區域。圈舍外盡量硬化和綠化,以免在多風季節空氣質量下降。尤其投料槽水平位置低的圈舍內要設計凈道及污道。在北方地區如果圈舍安置漏糞板,要注意羔羊腹部保暖,否則極易引發消化系統疾病。產房的設計主要應該考慮從妊娠母羊后期到接產補料等飼養流程,根據羊群特點進行設計,羔羊生產區域的欄位應該面積小但是數量多,有利于初生羔羊分群和分欄管理。在某些湖羊養殖企業,平均每只母羊占地不到1m2、羔羊每只0.5m2,因此產房欄通常計劃飼養13~15只母羊即可,每個欄位都要有信息牌,方便做好生產記錄。

2員工管理

工作人員相對固定,飼養員及保羔人員禁止到其他棟舍活動,在有疑似傳染病發生時期,防疫人員的衣服要勤更換,根據患病羔羊的解剖情況及時調整妊娠母羊、羔羊的免疫方案以及保健程序,盡可能使羔羊保留特異性的抗體,同時要保證羔羊在出生1小時內吃到初乳。每一欄內的羔羊盡量保證出生日期接近,同一天出生的更好。羔羊一出生應連同母羊一起單獨放到一欄中,待母仔關系建立牢靠且吃夠初乳方可與其他羊只混群,因此建造圈舍時要確保欄位之間羔羊無法自由通過。該辦法尤其對于母性較強的湖羊適用。妊娠后分欄要及時和嚴格。羔羊7日齡之后可隨母羊轉入較大群體。羊場一線員工的專業素質普遍不高,主要依靠傳統經驗,職業獸醫配置有限,技術人員對于初上崗的員工要及時進行培訓,通常情況下,不同生產階段的飼養員需要接受不同的培訓內容,由羔羊護理人員直接用藥,可以使疾病治療更加及時。同時飼養員等普通員工要了解繁育或者獸醫的工作流程,以便在飼養過程中能夠配合工作。

3常見疫病防治

規模化養殖肉羊,通常羔羊生產均按計劃分批進行,產房由于對硬件條件要求較高,在產房內羔羊密度較大,而且大部分是全封閉模式,缺少紫外線直射,因此應該設計沒有噪音的霧化消毒設備,每日一次消毒處理,消毒時長應保證能夠使地面濕潤為準。同時還要準備消毒噴壺等,被胎衣、死胎和死羔等污染過的地面要做臨時消毒處理,同時與病羊接觸人員的衣服以及使用的工具等要經常更換及消毒。

(1)大腸桿菌病。大腸桿菌為條件致病菌,通常情況下,圈舍中大腸桿菌數量不容易控制,在污染的環境中分娩、產后羔羊沒有吃好初乳以及氣候寒冷潮濕情況下極易發病,臨床上有敗血型和腸炎型。敗血型常出現神經癥狀,而筆者常見的則是腸炎型,羔羊久臥不起,精神不振,發病后1~2天就死亡。解剖后可見胃腸內充盈乳酪樣內容物,胃腸黏膜有出血點。結合流行病學,出現多例病羔羊時即可初步判定。預防該病必須嚴格執行圈舍消毒制度,及時隔離羔羊及母羊。給羔羊按體重全群肌注土霉素預防2~3天,恩諾沙星或磺胺類藥物也都有良好效果。

(2)梭菌性痢疾。俗稱羔羊痢疾,病羔持續性下痢和小腸發生潰瘍,死亡率很高,而且主要發生于剛出生1~3天的羔羊,氣溫突然變化且羔羊體弱都能誘發該病。通常羔羊發生水樣腹瀉,開始為黃色,后發展為綠色或棕色,直至衰竭死亡。還有的病例嘴角流泡沫狀唾液,黏膜發紺。剖檢可見腸黏膜有炎癥甚至潰爛,腸系膜淋巴結腫脹,腸內容物有血液。除加強保溫哺乳等護理工作外,可采取青霉素為主的治療方法,每隔4小時注射10萬~20萬IU,同時口服0.2~0.3g土霉素及等量胃蛋白酶,也可以使用承氣湯或者烏梅散治療。

(3)傳染性口瘡。羊口瘡可感染山羊和綿羊,綿羊羔羊最易感染,病例可見唇齒齦發生潰爛,一旦發病,隔離效果并不是很好,結合流行病學較容易確診。口瘡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痂內,病痂有很強的傳染性,自然條件下可存活數月,因此在頑固發病地,首先需要嚴格地進行環境消毒。病輕者自愈,病重者一般用抗生素軟膏對癥治療即可,主要是防止因采食困難引起免疫力下降。病程為10天左右,若治療時間較長還有新病例出現,需要把注意力放到傳播媒介上,患病群體中不要再新增羔羊。

(4)羔羊多發性關節炎。主要癥狀為發病初期體溫升高,隨后跛行。病程長者腕關節發生彎曲變形,病原一般為衣原體,這種衣原體主要存在于羔羊消化道內,隨糞便排出體外,病死率較低,但可致生長發育緩慢和終生跛行。剖檢可見在關節腫脹部位有大量液體及纖維素性絮片。平時多注意圈舍衛生及消毒,及早發現病例后做好隔離,因為四肢關節發生結構性病變,治療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個別嚴重者可用長效土霉素進行局部注射減輕癥狀。

4結論

羔羊的存活率是肉羊繁殖企業最重要的生產指標。羔羊免疫力相對較低,任何疫病的發生均會對羔羊造成損失,而且疫病治療比較耗費人工。管理和技術人員首先要注意對環境衛生進行評估,事實證明對環境要求越嚴格,羔羊死亡率越低。一旦發生病例要及時地進行有效的處理,可以大幅降低獸醫人員的工作量,保障生產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王建辰,曹光榮.羊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2]趙有璋.中國養羊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3]尚玉昌.動物行為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包阿東 孫衍立 謝國民 汪長壽 單位:河套學院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農牧業局 內蒙古金草原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河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