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機制論文:當代國外食品機制解析及啟發

時間:2022-02-22 04:11:16

導語:食品機制論文:當代國外食品機制解析及啟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機制論文:當代國外食品機制解析及啟發

本文作者:劉鵬劉文馬愛進工作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歐盟新法規要求所有的食品和飼料行業必須強制執行追溯t4]"按照歐盟5食品法6的規定,食品,飼料,供食品制造用的家畜,以及與食品,飼料制造相關的物品,其在生產,加工,流通的各個階段必須確立這種可追蹤系統"近幾年歐盟的追溯體系正逐漸完善,其相關的法規如下"(l)EC1760/2000號條例在對牛類動物產品的可追溯性方面,要求建立對牛類動物和牛肉,牛肉產品標記的識別和注冊體系"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共同制定了5牛肉制品追溯指南6"歐盟的牛肉制品追溯系統中的條碼子系統由三部分的內容組成,分別是編碼系統,數據載體(如條形碼)和數據交換(如電子數據交換)"(2)EC2065/2001號條例EC2065/2001號條例,對魚類提出了可追溯性要求,要求向消費者提供關于漁產品和水產品的信息,并對漁業產品和水產品標記進行了特別的規定:鮮活和冷凍食品必須正確標記或貼標簽才能出售給最終消費者;標記或標簽須體現品種的商業名稱,生產方法(活水,海水或養殖),捕撈的地區"(3)Ee175/2002號條例第一s款關于歐盟追溯體系的規定"¹在食品,飼料,生產食品的動物或其他有意或已經包含在食物或動物飼料的任何物質的加工,生產和流通的各階段均應建立起追溯制度"º食品和飼料經營者應當能夠識別向其提供食品,飼料,生產食品的動物或其他有意或已經包含在食物或動物飼料的任何物質的供應商"為此目的,經營者應當建立包含上述信息的制度或程序,應主管機關請求隨時提供該信息"»食品和飼料經營者應當建立包含其產品購買商有關信息的制度或程序,并應主管機關請求隨時提供該信息"¼在共同體或旨在共同體市場銷售的食品或飼料應當根據細則要求的有關材料和信息,充分標明或標識產品以利于追溯"(4)EC1830/2(X]3號條例對轉基因產品的可追溯性和標記以及從轉基因產品生產的食物和飼料的可追溯性進行了規定"要求從事轉基因食品的經營者必須保證將下列文字信息傳遞給消費者:¹注明每一個由轉基因物質生產的食品成分或食品添加劑;º對于沒有列出成分表的食品,要說明該食品由轉基因產品生產;»必須建立相應的體系和標準化的管理程序來保存上述信息,以恒織寸轉基因物質的來源和去向進行追溯"(5)EEC19(巧/9()號和EC2295/2的3號條例EEC1907/90號,EEC19(拓/9()號和EC2295/2(X)3號條例,對蛋類和禽類提出了可追溯性要求.(6)EC852/2(X拜號條例EC852/2以科號條例規定:飼養動物或生產以動物為原料的初級產品的食品業從業人員必須保留記錄,并在需要時將這些記錄包含的相關信息提供給權威機構和進貨的其他食品業從業人員"(7)EEC89/396號指令EEC89/3%號指令規定:須對食品作標記以確定批次,即為保證產品的自由運輸和消費者擁有充分信息,需要建立一個識別已生產包裝食品所屬批次的共同體系,通過批號編碼來識別食品"(8)EC22(X)/%號條例理事會EC2200/%號條例,對水果蔬菜提出了可追溯性要求:要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某類水果干必須標明原產地"但這一規定也適用于土豆,葡萄,香蕉,豌豆,飼料豆和橄欖"。日本食品追溯現狀分析2003年4月公布了5食品可追溯指南6"5指南6后來又經過2007年和2010年兩次修改和完善"5指南6明確了食品可追溯的定義和建立不同產品的可追溯系統的基本要求,規定了農產品生產和食品工業,流通企業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應當注意的事項閻"2003年6月通過了5牛只個體識別情報管理特別措施法6"實施的銷售牛肉履歷表制度,規定日本國內飼養的每一頭牛都要建立相應的信息識別號碼"自從作為肉牛出生后的所有信息,每頭牛都設定10位數的個別識別號碼,并由家畜改良中心集中管理"同時,建立網站供查詢,還將其印刷在包裝上和相關的宣傳資料上,消費都可通過包裝,標識和手機進行查閱和咨詢"2009年,日本頒布5關于米谷等交易信息的記錄及產地信息傳遞的法律6,實施大米的可追溯制度"根據5大米可追溯法6,所有國內的大米經銷商,生產大米制品的食品商以及大米種植者均應當保存交易記錄以及提供關于大米及大米配料的原產地信息"該法要求各單位自2010年10月1日開始建立并保存交易記錄,自20n年7月1日起開始實行產地信息的傳送和公開"另外,日本制定5農林物質及質量標識標準化法6簡稱/JAS法0,生產信息公開JAS制度開始實施[e]"對生產中使用的農藥,農場,栽培管理,包裝等設定了標準,并以消費者可追溯(追溯產品的履歷)的形式提供,國家對能提供以上資料的生產者實施生產信息公開JAS制度的認證"日本已分別就貝類(牡礪和扇貝),養殖魚類和紫菜制定了不同的質量安全可追溯操作規程"。

大型食品企業示范作為食品追溯法規制度建立的準備基礎美國,歐盟等國家的食品質量追溯系統都是在大型食品企業,或者農產品種養殖基地試點的基礎上建立的,企業生命力強,年代久遠的龍頭公司成了整個食品供應鏈中追溯體系的促成者,比如:雀巢,卡夫,百事,可口可樂等大型食品企業,紛紛建立率先建立成為了美國食品追溯體系最終得以確立的驅動因素"正是由于這些企業自身的實力和在行業內的示范帶頭作用,最終使法規制度的建立水到渠成"。統一標識編碼作為食品追溯法規制度建立的技術基礎食品標識編碼是食品追溯系統建設中最為重要我國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存在著很多世界上其他國家食品企業不具有的特點,從而使得我國建立食品追溯制度也不能照搬國際上的做法,而需針對我國實際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通過立法對食品溯源的要求進行更加明確和嚴格的規定通過對國外食品追溯制度建設的分析和闡述,可見國外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食品追溯法律方面的建設,而我國在這方面相比國外還不夠重視"我國在5食品安全法6中并未對食品追溯作出強制要求,食品追溯制度建設的法律基礎應該進一步加強,可在5食品安全法6的基礎上通過地方立法的方式進行食品溯源的法制建設"由于我國的食品企業發展參差不齊,各地方經濟水平也不盡相同,因此,食品追溯立法工作應該選擇地方經濟發展比較好,食品企業比較集中,產業化程度比較高的地方進行試點"食品溯源的相關法律應對食品溯源的定義,食品溯源執行者)食品生產企業,食品監督管理者一一政府監管部門的權利,義務,責任等進行明確界定,特別是在加大食品企業的違法成本方面進行規定"此外,還應對食品溯源需要具有的關鍵信息如:原料及供應商信息,生產過程控制信息,產品庫存以及銷售信息等進行硬性規定,并明確應將食品溯源制度的建立作為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從業門檻,將食品溯源制度的建設與食品加工企業的誠信制度建設通過立法來進行掛鉤"。充分調動資源,對小,微企業食品追溯建設進行技術和財政支持我國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指出,我國食品衛業發展中存在大中型企業偏少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低,-,,,散,低0的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的問題"小,微型企業和小作坊仍然占全行業的93%"這些企業具有生產管理者素質低,企業生產技術水平低,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低的特點"另一方面,食品追溯的關鍵是能追溯到食品的源頭,而我國食品生產原料供應者)農戶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我國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低,農戶的生產行為,質量意識,技術水平直接決定農產品的安全,進一步決定了食品安全"我國現階段農戶的組織模式短期之內不可改變,食品追溯所要求的大規模生產基地和農民散戶經營現狀的二元模式長期存在I10]"而西方發達國家食品企業和農業生產大多數是工業化集中生產,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高,食品安全意識強,在資金和技術等方面基礎好,自覺地把產品的可追溯系統作為提高自己企業效益的必要手段l0lo因此,建立食品追溯制度時,可以采用財政專項經費支持,調動民間資本進人,給予相關優惠政策等多種手段,注重針對小,微企業食品追溯建設進行技術和財政支持,并且調動各種社會資源,對小,微食品企業的從業人員和管理者進行食品溯源的技術培訓和政策宣貫,加強各種對食品追溯的輿論引導,營造一個全民參與食品追溯的社會氛圍"3.3大力推進跨行業,部門的食品追溯信息交互的標準化工作國外發達國家在食品追溯信息交互標準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完備的法規標準,要求參與食品追溯的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參與方都遵守統一標準化的產品標識,物流單元標識,參與方標識,信息記錄等內容,從而實現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我國雖然在食品追溯信息編碼方面制定了不少標準,但大多都是非強制性的,沒有被廣泛采用"這就造成不同省市,行業,企業的追溯系統沒有進行標準化,造成彼此之間系統架構,數據格式都不一致,形成一個個數據孤島,造成資源的浪費和重復建設,,]"因此,在建立食品追溯制度時要加強食品追溯信息交互的強制性標準制定工作,制定我國統一的強制的食品追溯信息交互標準,建立統一的食品追溯信息平臺,建立食品身份網上查詢系統,包括信息標識,系統數據規范等要素,實現數據信息的互通,只有這樣才能讓食品追溯發揮其真正的作用"。重點產品突破,以點帶面食品產業是一個覆蓋范圍極廣的產業,不同產品的產業成熟度也不盡相同"因此,不經試點直接在整個食品產業全面推廣食品追溯在我國是不現實的"國外發達國家也是根據本國食品產業特點和風險的高低來有重點地確定追溯法規"因此,我國在建立食品追溯法規時要針對中國的實際情況"應當選擇那些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產品風險高,影響大的重點行業(如乳制品,肉制品等)和地區率先推行食品追溯,積極獲取經驗教訓,反過來修正法規制度,最終實現以點帶面,在食品行業全面鋪開ll2]"需要注意的是,在政策的制定方面,應遵守不同地區不同產品制定不同政策的原則,即使是地方立法,也要充分考慮地區特點,采用試點帶動等方式逐步展死不可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