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物流規劃問題剖析論文

時間:2022-12-14 04:32:00

導語:區域物流規劃問題剖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域物流規劃問題剖析論文

內容摘要:區域物流作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推進型服務業,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發展水平的高低是評價一個經濟區域綜合實力和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標志,正成為區域經濟新的重要產業和經濟增長點。本文在《湖北省“十一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就區域物流規劃的程序、方法、內容及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理論上的探討。

關鍵詞:物流規劃區域物流現代物流

區域物流規劃的程序

制定區域物流規劃可遵循以下技術路線:首先對區域經濟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并結合國家經濟發展總體目標、區域經濟發展總體目標、區域經濟的輻射區域以及區域內各城市的功能定位,運用現狀分析、實證分析和需求分析的方法,確定區域物流規劃的目標。然后將區域物流規劃目標的定性描述與區域物流需求量的定量預測相結合,運用系統優化理論和方法,在物流體系的建設中,理順物流與區域各相關產業的關系,從政府、市場與需求、基礎設施、工商企業與物流企業、物流技術與網絡的角度通盤考慮物流的布局,制定出包括區域物流空間布局規劃、物流基礎設施平臺規劃、物流信息平臺規劃、物流政策平臺規劃和物流產業主體發展規劃等方面的具體規劃方案。最后本著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原則,通過向有關單位反復征求意見和進行專家論證的方法,檢討方案的合理性與現實可行性,完善總體規劃,并形成最終規劃方案。

區域物流規劃方法

區域物流的產業環境定性分析

區域物流發展的環境分析是制定區域物流規劃的前提和基礎,對區域物流的產業環境進行定性分析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區域物流發展的內部環境,即區域物流的體系環境,它包括交通運輸環境、商業環境、倉儲環境、物流企業環境等;另一方面是區域物流發展的外部環境,即區域物流的市場環境,它包括宏觀環境、行業環境、競爭環境、政策環境、人才環境等。以SWOT分析為工具,對區域物流發展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以及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定性分析。

區域物流的市場需求量定量分析

通過調查區域的產業分布和未來的投資項目,定量分析社會對物流服務的需求量。這種需求量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在實物量方面,可以運用經濟計量模型,對物流中的貨運量進行趨勢分析、相關分析、彈性分析和定量預測;二是在價值量方面,可以從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和物流在第三產業增長中的貢獻率等方面進行定量分析,為政府對區域物流產業的科學定位提供決策依據。

區域物流規劃的內容

區域物流空間布局規劃

區域物流網絡體系由“物流樞紐城市——物流園區——專業物流中心”構成。其中,物流樞紐城市是指在區域經濟中有突出的經濟地位、交通優勢、信息網絡與技術條件、物流量大、物流企業較為集中、有樞紐地位的中心城市。物流園區是指由多家物流企業或與物流相關的企業在空間上集中布局的場所,具有多功能、高層次、集散功能強、輻射范圍廣、在區域內有突出地位的社會化物流結點。物流園區可分為四類:轉運型物流園區,是指可實現兩種以上運輸方式轉換的物流園區;存儲配送型物流園區,是指以大規模的倉庫群為基礎、以存儲配送為主要功能的物流園區;流通加工型物流園區,是指具備部分加工功能、實現了廠商產品到客戶轉換銜接的物流園區;綜合型物流園區,是指同時具有以上功能的物流園區。專業物流中心是指在某專業領域內具有一定綜合功能的物流結點。物流園區和專業物流中心可主要依托港口、交通樞紐、開發區和商貿市場等進行建設。

在綜合考慮區域的產業布局、產業關聯程度、輻射集聚效應、交通運輸條件及與周邊區域相互關系等因素的基礎上,合理配置資源,科學規劃區域物流的空間布局,使其不僅能滿足區域經濟內部活動的物流需求,而且還能滿足區域對外經濟活動的物流要求,以形成能提供高效物流服務的網絡體系。同時,根據區域物流服務體系的空間布局,圍繞區域的產業優勢,按照先導產業、支柱產業和戰略產業三方面優先次序,重點對物流園區和專業物流中心的功能(基本功能、增值服務功能、配套服務功能)進行定位。

區域物流基礎設施平臺規劃

物流基礎設施平臺需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協調發展。首先是基礎設施類,包括機場、鐵路、道路、航路及管道網絡、倉庫、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站場、停車場、港口與碼頭等。其次是設備類,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內部的各種運輸工具、裝卸搬運機械、自動化作業設備、流通加工設備、信息處理設備及其他各種設備。再次是標準類,包括物流術語標準、托盤標準、包裝標準、卡車標準、集裝箱標準、貨架標準、商品編碼標準、商品質量標準、表格與單證標準、信息交換標準、倉庫標準、作業標準等。

需要注意的是,構筑物流基礎設施平臺的過程,是一個在現有交通、倉儲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完善的過程,所要解決的是既有資源對物流系統的適應性問題。因此,其主要作用之一是要增強現有各類基礎設施之間的兼容性和協同性,追求系統的最優。

區域物流信息平臺規劃

物流信息平臺是要解決各種物流信息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系統集成以及各類信息通道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區域物流信息平臺包括4層體系結構:物流公共信息系統、物流信息交換系統、物流電子交易系統和物流信息標準化系統。其中,物流公共信息系統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對其他三個系統提供信息支持。

區域物流信息平臺涉及企業間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牽涉到多個物流樞紐、環節、企業、政府部門。在物流過程中信息的流動是跨企業、跨地區、跨行業進行的,物流信息平臺必須實現大跨度的信息實時傳輸、遠程數據訪問、數據分布處理等功能。在物流信息平臺規劃中,必須處理好新信息平臺和原有各種信息系統間的交互,統一標準和規范,對已有的功能單一的信息系統進行整合,避免重復建設;應充分考慮物流信息平臺與其他相關行業的接口,保證平臺的成長性和增容性,例如將政府辦公的部分系統融入物流信息平臺,為客戶直接提供網上電子政務服務,減少傳統業務流程中政府審核過程造成的信息延遲和滯后的影響;盡量使用模塊化設計,使平臺各分割部分有相對獨立性和較強的移植能力,使不同企業可以根據自身要求選擇、搭配、擴充各模塊并深度開發。

區域物流政策平臺規劃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涉及計劃、經貿、財政、規劃、工商、稅務、城建、交通、鐵道、航空、海關、公安和城管等十幾個部門。由于經濟體制原因,物流業的管理處于多元的管理狀態,行政管理體制把橫向的經濟聯系縱向切斷。隨著區域物流一體化的發展,物流管理一體化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物流政策平臺建設就是在政府意志及物流規劃下,制定有利于發展現代物流的政策法規。具體包括:物流法規、市場管理(準入、運作、監管)、項目規劃、協同制度、行業政策、行業標準、技術支持、財政政策、土地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交通管理政策和人才政策等。這種管理一體化并不是要求物流業的管理歸于某一政府部門或重新成立一個新的管理部門,而是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能的協調和理順。物流政策平臺規劃的目標是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軟環境,切實保障現代物流系統發展目標的實現。

物流產業主體發展規劃

貨主物流企業規劃選擇區域內一些特大型工業企業及支柱產業中的重要企業進行企業物流規劃。主要目的是提高這些企業在采購、生產及銷售過程中的物流效率,建立企業完整的供應鏈組織,并在政策上鼓勵企業將非核心業務外包,鼓勵大型企業的物流系統開展社會物流服務。

物流基礎設施企業規劃選擇一些重要的物流園區(中心),進行綜合的企業物流規劃工作。規劃的目的是建設市場化、規范化、社會化的物流基礎服務運營商。

物流信息技術企業規劃選擇一批有信息網絡基礎、軟件開發能力和配送資源的電子商務性質的企業,并將政府公共信息資源授權給這些企業進行整體開發,同時制定特別政策,鼓勵物流信息技術企業進行商流、物流、信息流一體化的現代物流系統建設。

物流裝備制造企業規劃選擇一批有完善裝備體系、設計開發能力和市場擴展力的企業,開展新型物流裝備的開發。

第三方物流企業規劃選擇一批現有的運輸、倉儲、貨代、外貿、批發等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促進其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運作,并在此基礎上培育一批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網絡化水平較高的大型骨干第三方物流服務商。

區域物流規劃中注意事項

明確區域物流規劃的定位

區域物流規劃的定位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是通過發展現代物流業,為工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良好的物流環境,加大商品的輻射范圍,提高工商企業的物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二是將物流業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帶動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三是利用本地區優越的區位優勢和交通條件,建設成為區域性的物流樞紐。要做好物流規劃,首先要明確規劃的目的,并結合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特點和資源條件,確定物流規劃的方向。

結合區域經濟水平和特點總體規劃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高度依賴于本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特征,這是因為現代物流業是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才會迅速發展的新興產業,要有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作支撐。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必須依托于當地經濟的發展,物流業的市場主要來自于當地工商企業以及普通消費者對物流服務的需求,如果只強調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而忽視了當地經濟發展的水平,物流業的發展也就失去了物質基礎。同時從區域經濟學的角度看,一個區域的協調發展離不開該區域內部交通基礎設施和中心城市的支持,因此區域物流的規劃必須考慮該區域的區位特點及其對周邊地區經濟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與區域城市整體規劃和其他產業規劃相銜接

區域物流規劃往往涉及到物流節點和通道的重新布局和建設問題,這與區域內城市整體規劃密切相關,二者必須緊密銜接、相互結合。同時,物流作為一種服務,必須考慮其服務對象的需求。因此區域物流規劃要考慮作為其服務對象的區域內各個產業的發展要求,即各個產業規劃中對物流服務的需求內容和規模。

突出政府的指導、協調和推進作用

按照現代物流的復合產業特點和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的需要,政府應處理好區域內物流需求和供給的關系、物流存量與增量的關系、物流外部資源與物流內在要素的關系,加強對現代物流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政府管理部門、各類企業等之間的協調,通過調整和制定有利于現代物流發展的政策及措施,通過對現代物流的綜合管理和宏觀指導,使現代物流的宏觀運行能高度協調,使微觀企業物流管理能積極跟進,以便在不同領域對現代物流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和營造良好的系統環境。公務員之家

科學規劃物流結點

物流結點包括物流園區、專業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等。政府在對物流結點進行統籌規劃時,應該首先考慮鐵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交通干線和樞紐的規劃建設,通過調查生產力布局和物流現狀,并根據各種運輸方式銜接的可能性,在區域范圍內進行規劃,主要考慮其空間布局、用地規模和未來發展。同時要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的輻射范圍和能力,以及周邊地區物流結點的分布和規劃情況,避免出現物流結點分布過密或物流結點作用不大的情況,從而影響整體的物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