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物流成本管理在制造業的策略
時間:2022-04-08 05:07:00
導語:深究物流成本管理在制造業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也日益成為一個突出而又迫切的問題。物流論文物流成本管理是制造企業物流管理的核心。當前,我國制造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水平低下,物流成本較高,企業通過對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采取措施加以改進,才能有效推動物流合理化進程,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制造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對策措施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物流管理已經成為企業降低成本、創造利潤、提高經濟效益的新途徑。我國如果降低1%的物流成本,就等于增長了10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過成本去管理物流,管理的對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說是以成本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
物流成本管理是制造企業物流管理的核心。制造企業物流成本是指為配合企業生產而完成的物流活動占用、耗費的各種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貨幣表現,包括從原材料供應開始直到商品送達消費者的運輸成本、庫存成本(指商品占壓流動資金所花的利息)、儲存(含入庫、在庫保管、出庫作業)成本、裝卸成本、商品加工成本、物流信息處理成本、商品殘損成本、顧客退貨的處理成本,以及物資回收、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的全部物流費用。與流通企業相比,制造企業的物流成本大都體現在所生產的產品成本之中,具有與產品成本的不可分割性。
一、制造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社會物流需求的不斷增大,我國物流業已從起步階段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一些典型的管理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年鑒(2005)》報道,我國自1992年以來,物流成本均占到整個GDP的20%以上,而國外物流發達國家的水平是8%~10%左右。從庫存情況來看,中國企業產品的周轉周期為35天~45天,而國外一些企業的產品庫存時間不超過10天。中國企業更愿用自己的車隊,但貨物空載率達37%以上,同時因包裝問題而造成的貨物損失每年達150億元,貨物運輸每年損失500億元人民幣。當前,國內企業在物流成本的控制上,還處于一種探索階段,感性的成份居多。中國倉儲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有45.3%的企業面臨物流成本過高的壓力。
西方發達國家的物流成本管理研發經歷了了解物流成本實際狀況、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評估、物流盈虧分析五個階段。在制造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實踐中,達到物流成本管理第四階段水平的企業不多,多數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還都處于第三階段。
在我國,制造企業對物流成本的構成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并確認了最需要展開的功能成本分析和動態的成本計算能力。但是由于我國工業化總體水平較低,許多會計核算方法成為解決物流成本問題的障礙,對物流過程進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仍然存在著困難,嚴重影響了工業企業物流合理化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貨物卸貨、搬運、暫存、包裝、資訊、準時配送等方面失控,企業物流專業化技術水平不高,物流不合理,物流運作能力低下。
物流管理水平的低下決定了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較低,組織間交易成本高,物流成本水平居高不下。從物流成本管理經歷的五個階段看,我國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大多還處于了解物流成本的實際狀況,即對物流活動的重要性提高了認識的第一階段,只有少部分企業達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決物流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的第二階段(但核算水平很低、了解和解決問題的層次也不深),物流部門落后于生產部門,物流成本管理遠遠落后于生產管理。
二、制造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原因分析
企業物流成本管理關系到企業成本競爭優勢的建立。在我國絕大多數生產制造企業管理實踐中,很多企業的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物流的體制: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能力建設、合理化改進、物流運作、信息系統建設與維護分別由若干部門完成,物流系統涉及成本方面的基礎數據很難進行完整有效的統計。能明確本企業物流成本在銷售額中所占比例的企業少之又少,報表上所反映出來的物流成本僅是向企業外部支付的物流費用,只不過是物流成本的“冰山一角”,因而無法真正了解物流的全部費用,實現物流成本削減也變得十分困難。
1.企業缺乏“第三利潤源”的理念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發達國家的企業大都把競爭焦點放在生產領域,千方百計地降低物質資源消耗,獲取企業的“第一利潤源泉”,千方百計提高勞動生產率獲取企業的“第二利潤源泉”。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生產企業把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的焦點從生產領域開始轉向非生產領域,包括采購、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分銷、售后服務等物資流通活動以及有關的信息活動。但中國企業缺乏現代物流是“第三利潤源”的理念,沒有將物流看成為優化生產過程、強化市場經營的關鍵,而將物流活動置于附屬地位,大多數企業將倉儲、運輸、裝卸搬運、采購、包裝、配送等物流活動分散在不同部門,沒有納入一個部門對物流活動進行系統規劃和統一運作與管理。
2.現行財會制度和核算方法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
日本早稻田大學西澤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成本時指出,現行的財務會計制度和會計核算方法不適合現代物流的費用管理,不能掌握物流費用的實際情況,導致人們對物流費用的了解甚少,存在很大的虛假性。目前,我國企業現有的會計核算制度主要是按照勞動力和產品來分攤企業成本的,企業現行的財務會計制度中沒有單獨的科目來核算物流成本,企業的“損益表”中沒有物流成本的直接記錄,因而較難對企業發生的各種物流費用做出準確的計算與分析,無法完整統計物流成本,使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無從下手。
3.物流量規模小制約物流成本的降低
我國第三方物流還處于發展初期,第三方物流市場還相當分散,第三方物流企業規模小,多數第三方物流企業重基礎設施建設,輕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缺乏標準化的運作程序,無法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難以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沒有物流業務外包的生產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物流量小,達不到規模經濟,并且物流設施和技術落后,在倉儲、運輸、配送各個環節仍然以手工作業為主,使企業物流成本管理難以開展,物流成本較高。
4.物流成本橫向比較困難
各企業通常是分別對物流成本進行計算和控制的,即各企業是根據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來把握物流成本,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各企業間無法在物流成本方面進行比較分析,也無法得出確切的行業平均物流成本值,難以建立物流成本比較優勢。
三、提升制造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對策
物流成本管理是制造企業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對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能推動企業物流的合理化進程,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既然物流管理是“第三利潤源”,那么,如何提升我國制造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筆者認為,關鍵是要用現代物流理念做指導,再造物流程序,建立現代物流企業,組建專業物流機構,培養物流管理骨干,將經營意識、雙贏意識灌輸到物流全過程管理中去。同時,在物流成本的控制過程中運用系統理論和系統方法,將與物流相互聯系的各項業務環節組合成統一的整體,并將計算機運用到企業物流成本的綜合控制中,從系統整體出發,互相協調,為客戶、本企業內各部門提供最佳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1.增強企業成本管理意識
隨著市場竟爭的不斷加劇,制造企業建立竟爭優勢的關鍵已由節約原材料的第一源泉,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第二源泉,轉向高效的物流系統的第三源泉,即通過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獲得利潤。要把降低成本的工作從物流管理部門擴展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并從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全生命周期中,進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業員工具有長期發展的“戰略性成本意識”。
2.優化物流流程
企業降低物流成本應從優化物流流程,改善物流管理入手,從企業組織上保證物流管理的有效進行。應組建專門的物流管理部,將原來分散管理的產、供、銷、運等環節的物流統一管理。重新規劃,重建物流程序,實現物流管理的專門化。樹立現代物流理念,重新審視企業的物流系統和物流運作方式,吸收先進的物流管理方法,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尋找改善物流管理方法,有效管理企業物流成本。
3.完善物流途徑
傳統的狹義的物資成本概念僅限于物資本身的購進價款,物資的質量成本及延期交貨成本對企業成本的影響往往沒有得到計算、考核和控制。在物流成本構成中,倉儲成本比重僅次于運輸成本,因此企業應注重倉儲成本的管理,采用JIT(JustInTime)方法,完善物流途徑,縮短物流運程,減少庫存量和周轉環節,合理庫存,提高保管效率,這是降低物流成本最重要的方法。
4.再造業務流程
為適應當前的競爭態勢,制造企業物流管理部門必須進行以市場、客戶為導向的流程再造,變職能管理為流程管理,通過流程再造,建立以市場為導向、面向客戶、以客戶評判作為服務考核結果、體現運作效率和效果的流程,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首先,企業應從資金實力、管理能力、物流在企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以及物流市場的交易成本四個方面進行綜合權衡,選擇恰當的物流模式。其次,根據物流活動之間存在著效益背反,管理人員必須研究總體效益,以成本為核心,用系統論觀點,按照總成本最低的要求,調整各個分系統之間的矛盾,把它們有機地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從而達到物流總成本最小化,實現企業的最佳效益。再次,加強物流成本的核算。要做好運輸費用的控制、裝卸搬運費用的控制、儲存費用的控制、包裝費用的控制。
5.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在控制物流成本方面,歐美國家采用較多的是物流的外包,或稱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它是利用企業外部的分銷公司、儲運公司或第三方貨運人執行本企業的物流管理或產品分銷職能的全部或部分。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者可以使一個公司從規模經濟、更多地門到門運輸等方面實現運輸費用的節約,并體現出利用物流專業人員與技術。物流業務外包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還可以提高企業的服務水平和作業效率等。
6.構筑現代物流信息網絡系統
局部物流效率優化無法保證企業在競爭中取得成本上的優勢,為此,企業必須借助于現代化信息系統的構建,把物流系統內部各功能要素和外部的戰略伙伴有效地聯系起來,實施“全程供應鏈”管理,形成物流快速反應系統。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貫穿了兩個過程,一個是物流,一個是信息流。物流的推進過程中產生各種運動信息,企業管理者正是通過這些信息做出決策。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快速、方便的信息傳輸系統,是實現現代物流管理的保證。制造企業應建立MIS系統,ERP系統,實現零庫存。通過網絡將定購的意向、數量、價格等信息進行傳輸,從而使生產、流通全過程的企業或部門分享由此帶來的利益,充分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需求,進而調整不同企業間的經營計劃和行為,從整體上降低物流成本。
21世紀,我國企業面臨著全球化的挑戰,絕大多數產業出現產能過剩,買方購買力低于市場供給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制造業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務水平作為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物流系統降低成本并不意味著同時降低服務水平。控制物流成本的目的是將物流成本降低到與所提高服務水平的最佳匹配點或區間,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達到降低企業成本、促進企業增收節支的目的。我國企業應有選擇地吸收成功經驗,借鑒國際物流管理研究的成果,與理論界開展多方位的合作,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32~33,344~355。
[2]蔡小龍:《中國科技信息》?2006.1.16。
- 上一篇:新校區學生公寓管制探究
- 下一篇:干部作風問題的解決研究之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