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供應鏈下的物流管理
時間:2022-04-20 04:21:00
導語:深究供應鏈下的物流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簡要介紹了供應鏈管理及現代物流的相關理論,分析了傳統物流的局限,討論了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關系,并指出了物流管理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供應鏈管理及現代物流理論
供應鏈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是重要的流通組織形式和市場營銷方式。具有市場組織化程度高、規模化經營的優勢,能有機地聯結生產和消費,對生產和流通有直接的導向作用。供應鏈的概念是年代初提出的,是指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以及最終消費者組成的供需網絡,即由物料獲取、物料加工、并將成品送到用戶手里這一過程所涉及的企業及企業部門組成的一個網絡。供應鏈管理則指在人們認識和掌握了供應鏈各環節內在規律和相互聯系的基礎上,利用管理中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激勵職能,對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各個環節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價值流以及業務流進行的合理調控,以期達到最佳組合,發揮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為客戶提供最大的附加值。供應鏈管理是在現代科技及產品極其豐富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管理理念,它涉及企業及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種跨行業的管理,并且企業之間作為貿易伙伴,為追求共同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共同努力。這一管理要以客戶為中心,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管理目標。從而縮短從生產到消費的周期,縮短供給市場到需求市場的距離,降低物流成本及物流費用水平,使物、貨在整個供應鏈中的庫存下降,并且通過供應鏈中的各項資源(人力、市場、倉儲、生產設備等)運作效率的提升,賦予經營者更大的能力來適應市場的變化并做出及時反應,從而做到物盡其用、貨暢其流。供應鏈管理最重要的方面是它的戰略方面。它的實際應用是以一個共同的目標為核心組織在一起的。
最初,供應鏈管理被認為是一種關于加快物品和信息在供應通道中流動的運作管理活動,這種活動可以優化業務環節,并能使企業和供應鏈中的伙伴的活動保持同步,以在供應鏈中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然而這只是供應鏈管理概念所涵蓋的一部分,供應鏈管理的戰略作用可以使得供應鏈中的合作伙伴達成共識,構筑發展和互利的供應鏈聯盟,管理復雜的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的關系,以便在市場中處于領導地位,并開拓業務,探索新的機遇。總之,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為尋求在快速多變的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而對企業所處的供應鏈中的各種競爭能力和資源進行集成,并對供應鏈中的各種運作進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從而形成高度競爭力,為客戶提供最大價值。物流的概念是個不斷發展的概念。最初的物流是指發生在商品流通領域中的一定組織條件下憑借載體從供應方向需求方的商品實體的定向移動,這是在流通的兩個階段上發生的商品實體的實際流動,表現為一種中介和企業管理的輔助活動。現代物流的概念則源于二戰時期的美國軍方的“后勤管理”理論,并在歐美、日本等國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出現了商物分流、黑大陸學說、物流冰山說、第三利潤源、效益背反說、成本中心說、利潤中心說、服務中心說、戰略說等觀點,目前形成了“物流是指為了滿足顧客的需要所發生的從生產地到銷售地的物質、服務和信息的流動過程,以及為使保管能有效、低成本進行而從事的計劃、實施和控制行為”的認識。可以看出,物流概念及理論經歷了從物質實體的流動中介到通過物質、信息的流動來滿足顧客需要,實現顧客服務的轉變。現代物流專家把物流以較低的成本和優良的顧客服務完成商品從供應到消費的運動概括為“$%”:將合適的質量、合適的數量的合適的產品、以合適的成本、合適的方式和合適的狀態、在合適的時間送達合適的地點交付給合適的顧客的整個流程。在這個流程中,核心是顧客需求響應和顧客需求滿足,目標是企業價值與顧客價值的平衡和最大化。
二、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管理
全球競爭的加劇、客戶要求以及能否獲得原材料等因素的不可預測性,使企業意識到只有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管理水平才是提高競爭力的最佳手段。其中加強和深化物流管理是提高供應鏈管理的重要一環。
傳統物流的四個主要缺陷傳統物流是圍繞滿足生產商和銷售商的安全庫存需要而進行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四個缺陷:
(1)企業內部物流職能被分割。官僚化層級制管理導致企業的物流管理職能的分散,表面上看,這種層級式的管理似乎很嚴謹,權責相互關聯,其實這種管理方式的核心是“控”而不是“流”,在企業內部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2)庫存太大。傳統供應流程上的庫存緩沖,使得供應商、制造商與零售商都有庫存,而這正是造成供應鏈中其他環節變異的原因。在供應鏈中,如果各個企業都有庫存,必然會導致倉儲和存貨,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都有存貨,加之庫存管理的失誤和供應鏈各個環節的相互影響,當貨物到達供應鏈的終端時,庫存水平與實際的貨物需求幾乎毫無關系。因此這種缺乏整體性的物流規劃,常常導致一方面庫存不斷增加,另一方面當需求出現時又無法及時滿足,這樣,企業就會因為物流系統管理不善而喪失市場機會。
(3)反應過緩。由于傳統銷售渠道的松散性,信息的封閉性,利益的分割性和區域的割據性,加上供應鏈上再定貨過程的脫節,以及企業內部的分權、專權,導致上級供應商不能及時掌握市場信息,而市場信息反饋速度的緩慢,又可能導致不能滿足產品的即時需求。
(4)風險大。由于企業部門內的人為割據導致物流管理的四分五裂及業務鏈過長,經手物流的部門和人員過多,導致損公肥私現象嚴重。同時由于庫存大,反應緩慢,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關系許多學者將供應鏈管理認為是物流一體化管理的代名詞,其原因是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供應鏈管理從物流管理發展而來的,但是供應鏈管理已經超出了物流管理的范圍。
其演化分為四個階段:倉儲與運輸、總成本管理、物流一體化、供應鏈管理。物流一體化管理將企業內部的物流活動和戰略同供應鏈上貿易伙伴的物流活動和戰略進行集成,以增進整個渠道的顧客服務和降低總成本,而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是通過供應鏈上貿易伙伴的密切合作來獲得潛在競爭優勢。物流是為滿足顧客需求,對來源點到使用點的貨物、服務及相關信息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活動和儲存,是進行計劃、執行與控制的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可見物流管理的戰略導向是顧客需求,物流是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物流一體化將物流視為獲取最大的內部戰略優勢的資源,而供應鏈管理則以物流運作的一體化為基礎,來創建“虛擬組織”,它超過渠道界限,將所有的核心競爭力聯結在一起,以便所有的供應渠道來探求競爭優勢的未知領域。
供應鏈管理和物流一體化的區別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識:供應鏈管理是物流運作管理的擴展。供應鏈管理要求企業從僅關注物流活動優化,轉到關注優化所有的企業職能,包括需求管理、市場營銷和銷售,以及制造、財務和物流,將這些活動緊密地集成起來,以實現在產品設計、制造、分銷、顧客服務、成本管理以及增值服務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供應鏈管理是物流一體化的延伸。供應鏈管理將企業外部存在的競爭優勢機會包含在內,關注外部集成和跨企業的業務職能,通過重塑他們與商、顧客和第三方聯盟之間的關系,來尋找生產率的提高和競爭空間的擴大。通過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應用,將整個供應鏈聯結在一起,企業將視他們自己和他們的伙伴為一個擴展企業,從而形成一種創造市場價值的全新方法。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新戰略。供應鏈管理的運作方面關注傳統的物流運作任務,如加速供應鏈庫存的流動,與貿易伙伴一起優化內部職能,并且提供一種在整個供應鏈上持續降低成本以提高生產率的機制。但供應鏈管理更重要的在于戰略方面。供應鏈管理擴展企業的外部定位和網絡能力將使企業建立一個共同市場和競爭視野,構造一個變革性渠道聯盟,以尋找在產品和服務方面的重大突破,并且管理復雜的渠道關系,使企業能主導市場方向,產生有關的新業務,探索關鍵性的新機會。供應鏈環境下物流管理的特點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管理是以業務流程簡捷合理為基礎的,因此物流管理權限在物流管理中心的統一分配與調節下,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連接保證管理的統一。在信息技術的溝通下,實物并不必在每個環節流動,只是在流程的最后一環才完成交接,整個運行過程公開,增加了物流管理的安全性和響應的敏捷性,表現出管理統一、響應敏捷的特點;其二,信息共享。和傳統的縱向一體化物流模型相比,供應鏈一體化的物流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反饋信息傳遞不是逐級傳遞,而是網絡式的,企業通過可以很快掌握供應鏈上不同環節的供求信息和市場信息,達到信息共享和協調一致。共享信息的增加和先進技術的應用,使供應鏈上任何節點企業都能及時地掌握到市場的需求信息和整個供應鏈上的運行情況,每個環節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與其他環節進行交流與共享,從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現象。同時,通過消除不增加價值的過程和時間,使供應鏈的物流系統進一步降低成本,為實現供應鏈的敏捷性、精細化運作提供了基礎性保障。由于供應鏈網絡規劃的科學化,信息資源共享化,物流流程的敏捷化,使企業對物流的跟蹤能力提高,使供應鏈物流過程更加透明,也為實時控制物流過程創造了條件,這樣就實現了物流供應鏈的全程化管理。其三,過程同步,配送合理。就像戴爾一樣,收到顧客訂單,下達組裝任務,安排配送,啟動服務程序運行,使物流通過信息流一步到位,使顧客得到“一站式”服務。其四,服務滿意。管理的統一性、響應的敏捷性、交付的準時性的結果是減少了環節,縮短了流程,提高了效率,顧客能夠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所需的質量與數量的貨物和服務。
三、未來物流管理的三個趨勢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廣泛應用,企業理論的發展和先進管理方法的采用,現代物流發展呈現出三大趨勢:第一,以供應鏈技術來提高物流的敏捷性。以供應鏈技術來提高物流的敏捷性已是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的共同選擇。許多國際知名企業都在積極實施供應鏈管理,目的無不是希望以供應鏈技術來提高物流的敏捷性,從而保證以最高的效率來滿足顧客的要求。如果說部門間的產、銷、物結合追求的是企業內部經營最優的話,那么,供應鏈管理則通過所有市場的參與者的聯合,追求生產、流通全過程效率的提高,這種供應鏈管理帶來的直接效應是產需的結合在時空上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緊密,并帶來了企業經營方式的改變,即從原來的投機經營(生產建立在市場預測基礎上的經營活動)轉向實需型經營(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來生產)。其次,以戰略聯盟的合作行為降低風險和提高物流效率是物流發展的另一個趨勢。現代企業已擯棄自產、自運、自銷的經營模式,代之以在戰略聯盟基礎上的非核心業務外包。從實際情況看,合作行為可以排除浪費和重復努力,降低風險和大大提高物流過程的效率,特別是第三方物流的興起和蓬勃發展使這種趨勢更加明顯。第三,為顧客提供增值化服務。物流已經不僅僅是將原料、貨物,按照要求送達那么簡單了,為顧客提供增值化服務以成為物流功能多元化的核心。傳統的物流功能僅僅是在企業生產、營銷之外的倉儲和運輸。現代物流在市場環境的壓力和顧客需求變化的影響下,功能大大擴展了。物流不僅是倉儲和運輸,而且也是提高生產率,增強營銷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它的目標是為了滿足顧客的及時可得性、服務一致性和質量可靠性,三者統一于顧客服務的完美性。
參考文獻:
[1]張鐸,周建勤-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徐章一-顧客服務-中國物質出版社。
[3]李荊洪,等-電子商務概論-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上一篇:透析回族社區法文化傳統研究
- 下一篇:小議黑澤民電影中完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