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物流標準化建設推動物流產業發展
時間:2022-10-27 02:45:00
導語:加快物流標準化建設推動物流產業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我國傳統的交通運輸、倉儲、流通加工以及信息等企業也紛紛向物流業進軍,物流產業已初步形成。2009年國家提出了振興物流產業的規劃,明確要求加快發展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物流標準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因此,培育和發展中國的物流產業,物流標準化的建設勢在必行。
一、物流標準化的意義及作用
物流標準化是指以物流為一個大系統,制定系統內部設施、機械裝備,包括專用工具等的技術標準,包裝、倉儲、裝卸、運輸等各類作業標準,以及作為現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標準,并形成全國以及和國際接軌的標準化體系。
標準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標準化對物流成本和效益有重大的決定作用。托盤標準化、集裝箱標準化、運輸工具標準化等手段對生產、流通都能起到很大作用。標準化可以加快流通速度,保證物流質量,減少物流環節,降低物流成本,從而較大地提高經濟效益。同時,物流標準化也是保證國際物流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物流技術發展,實施物流管理的工作中,物流標準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物流標準化是物流管理,尤其是大系統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進行系統管理時,系統的統一性、一致性、系統內部各環節的有機聯系是系統生存的首要條件。保證統一性、一致性及各環節的有機聯系,除了需要有適合的體制形式、有效的指揮和決策協調的機構領導體制外,還需要許多方法手段的配合,物流標準化就是其中之一。同時,方法、手段是否健全又會反過來影響指揮能力及決策水平。例如由于我國目前物資編碼尚未完全實現標準化,各個領域又分別制訂了自己領域的物資編碼,其結果是不同領域之間的信息不能傳遞,電子計算機無法聯網,妨礙了系統物流管理的實施。又如,我國鐵道及交通兩個部門集裝箱未能實現統一標準,極大阻礙了車船的廣泛聯運,妨礙了物流水平的提高。
2.物流標準化對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的決定作用
標準化可以帶來效益,這早已在技術領域得到公認,在物流領域也是如此。標準化可以實現一貫到戶的物流,做到速度快,中轉費用低,裝卸作業費用降低,中間損失降低。例如,我國鐵路、交通集裝箱由于未實行統一標準,雙方銜接時要增加一道裝箱工作,為此,每噸物資效益損失一元左右,相當于火車30公里以上的運費,這在廣泛采用集裝箱運輸,物資運量加大后,效益損失是很大的。
3.物流標準化可以加快物流系統建設,促進物流產業現代化
物流系統涉及面廣,推行標準化,會少走彎路,將進一步加快我國物流產業現代化的進程。例如我國平板玻璃的集裝托盤、集裝架的發展初期未能及時推行物流標準化,各部門、各企業都發展了自己的集裝設備,一下子出現了幾十種集裝方式,使平板玻璃物流系統的建立出現了困難,延緩了發展。執行統一的標準化后將可大大提高其物流速度和降低物流成本。
4.物流標準化給物流系統與物流以外系統的聯結創造了條件
物流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流通領域,上接生產系統,下聯消費系統。在生產物流看,物流和相關工序相聯結,彼此有許多交叉點。要使本系統與外系統銜接,通過標準化簡化和統一銜接點,這是非常重要的。
二、我國物流標準化工作的現狀
目前我國有70多萬家與物流有關的機構和企業,其中多數是由傳統企業的流通部門轉換而來,分布于汽車、家電、醫藥、化工等不同行業企業,涉及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不同運輸部門。這些物流機構和企業各有各的管理部門,如鐵路運輸由鐵道部管理,公路運輸由交通部管理,航空運輸由民航總局管理等,主管部門相互割裂,行政管理分散;盡管國家標準的行政主管部門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但標準的歸口管理大多數設在各個部門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例如條碼標準的歸口單位是中國物品編碼中心,集裝箱標準的技術歸口單位是交通部科學研究院。各部門奉行各自的物流標準,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界限明顯,缺乏溝通。例如水泥筒倉標準是建設部制定的,而散裝水泥運輸車卻是由交通部系統企業改裝,結果車的出口與筒倉進口管徑不一樣,這就還需要準備一個異徑管接頭,造成了很多不便。而這些標準都屬于物流標準化的范疇。因此,現有的管理體制增加了標準協調的工作量和管理難度,阻礙了物流標準化的推進。此外,統一標準短期內會觸動一些部門和行業的既得利益,這些部門和行業又都打著各自的“小算盤”,試圖將自己的標準上升為全國統一標準,導致國內物流標準化推進步伐十分緩慢。
物流信息的標準化工作滯后,嚴重制約了我國物流業的物流信息化的發展。中國物流企業大多停留在傳統經濟模式下,沒有物流信息系統,缺乏面對新經濟模式的物質和技術基礎。為數不多的、較為先進的物流企業往往只擁有物流信息系統之形,匱乏其實質,表現為物流模式的信息系統設計落后,不同信息缺乏相互鏈接和共享。
現代的物流非常依賴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統一的數據信息對供應鏈成員信息的交換和共享非常重要。數據傳輸格式、接口、產品分類、編碼的標準化對數據交換速率具有關鍵作用,但現實中在這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據相關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234家工商企業中,僅有6家與貿易伙伴的數據一致,占2.6%,不一致的數據無法實現交換和共享,嚴重地影響了物流管理和電子商務的運作。最基本的產品分類也不統一。例如膠鞋在生產領域屬橡膠制品,與膠管、膠帶分在一起,而在流通領域屬鞋類,與皮鞋、布鞋分在一塊兒,相差甚遠,給數據交換帶來極大的不便。據估算,如果有一個可參照的標準,目前我國企業的信息系統開發費用可以降低80%,將各系統連通起來的成本也可以減少一半以上,從而避免大量的低水平重復開發、降低建設成本。物流信息化需要標準先行,但標準化的落后牽絆了物流業的高度化發展。
三、我國物流標準化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條塊分割、部門分割、地區分割
由于物流和物流管理思想在我國誕生較晚,組成物流大系統的各個分系統在沒有歸入物流系統之前,早已分別實現了本系統的標準化,這就必然導致在標準制定內容上的條塊分割、部門分割。同時由于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下,各地區各行業各自為政,物流標準不一致,跨區域性、多式聯運物流效率下降。
2.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缺乏基本設備的統一規范
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缺乏基本設備的統一規范。例如,現有托盤標準與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備標準之間缺乏有效銜接,降低了托盤在整個物流過程中的通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貨物運輸、儲存、搬運等過程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其中托盤標準存在的問題較為典型,我國的物流企業有的采用歐美標準,有的采用日韓標準,還有的干脆自己定制,與產品包裝箱尺寸不匹配,嚴重影響了物流配送系統的運作效率。而且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也不統一。比如海運與鐵路集裝箱標準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海鐵聯運作業的有序銜接。我國海鐵聯運的集裝箱運輸在集裝箱運輸總量及鐵路運輸總量中的比例都比較低,對我國國際航運業務的拓展、港口作業效率的提高以及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3.物流包裝標準與物流設施標準之間缺乏同步協調性
雖然目前我國對商品包裝已有初步的國家和行業標準,但在與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施、倉儲設施相銜接的物流單元化包裝標準方面還比較欠缺,這對提升各種運輸工具的裝載率、裝卸設備的荷載率、倉儲設施空間利用率方面的都有較大影響。
4.信息標準化落后
目前我國許多部門和單位都在建立自己的商品信息數據庫,但數據庫的字段、類型和長度都不一致,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嚴重影響了作為物流管理基礎的信息交換和電子商務的運作。
5.采用國際標準的比例低
在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下,我國的標準包括物流相關標準在制定過程中較少考慮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因此,目前能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物流標準所占比例很低,這必將為我國的國際貿易設下障礙。
四、對加快我國物流標準化建設的幾點看法
1.強化政府部門對物流標準化工作的重視與協調
針對當前物流標準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國際物流標準化的發展方向,政府部門要加強對物流標準化工作的重視。一方面要在計量標準、技術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物流作業和服務標準等方面做好基礎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最為迫切的,是要加強對標準化工作的協調和組織工作,對國家已頒布的各種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深入研究,及時淘汰一批落后的標準,增加通用性較強的物流設施和裝備的標準制定。要注意不同功能活動的特殊要求,但更應強調各類物流活動間的兼容性。
2.制定物流基礎設施標準規范
硬件方面要要形成整個物流體系的標準化,在各主要環節包括包裝、運輸、裝卸搬運、儲存中尋找一個基點,針對不同性質的運輸貨物制定相應的標準,同一體系內的標準之間要滿足級數基準。基礎模數尺寸一旦確定,設備的制造、設施的建設、物流系統中各個環節的銜接、物流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配合就有了依據。
3.加快通用軟件標準體系的建立
盡快實現標準數據傳輸格式和標準接口,通過網絡和信息技術連接用戶、制造商、供應商及相關單位,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用。借助信息技術實現對物流的全程跟蹤,實現有效控制。制定統一的條碼格式,使用一致的計量單位。此外,要進行環境體系的認證,規范各類物流企業的信息體系建設標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國際標準化組織和一些歐美國家為了促進國際物流的發展,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國際上公認和通用的物流標準。我國在促進和推動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過程中,應盡可能采用國際標準。這既能加快我國物流標準化的建設步伐,也不失為與國際物流標準保持協調一致的有效手段。同時對不斷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我國物流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上一篇:電子廠假期實習工作總結
- 下一篇:國內高校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創新的重要性與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