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專業群建設研究

時間:2022-07-22 11:24:16

導語:物流管理專業群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管理專業群建設研究

摘要:該文梳理了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歷程,基于經濟新常態視角,認為建設好物流管理專業群,要從四個方面做起:掌握好新常態下物流專業群建設的時機;充分利用現有專業基礎;把握好物流行業動態,適時申報新專業;整合既有專業,實現既有專業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新常態;物流專業群;物流管理;物流金融管理

經濟新常態是指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甚至低速增長的一種態勢,此時經濟結構需不斷升級,需實行創新驅動戰略促進經濟增長。自2014年9月開始,物流業的發展表現為明顯的“新常態”:從全年社會物流總額來看,2014年為210萬億元,2015年為220萬億元,只增長了4.76%,而往年基本都是增長8%。從行業發展結構來看,速遞快運、電商物流、冷鏈物流等生活消費性物流增長快速,鐵路貨運加快向現代物流的轉型升級;在增長放緩情況下,物流企業普遍通過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管理創新,創新新的商業模式。物流行業要適應新常態下的要求,打造“主動適應、服務發展”的物流專業群顯得日益必要。

1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

1.1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誕生

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推動高職高專教育的持續發展,規范專業管理,教育部2003年2月成立“全國高職高專指導性專業目錄”課題組,并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國高職高專指導性專業目錄研究工作的通知》(教高司〔2003〕8號文)。此時的高職專業的劃分,其特色是職業性與學科性相結合,遵循了“以職業崗位群為主兼顧學科分類”的原則。物流管理專業劃分為一級大類“12財經類”中的二級類“1205工商管理”下的三級專業目錄,其專業代碼為120506,是“1205工商管理”下6個專業之一,自此,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正式誕生。

1.2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

2004年教育部教高〔2004〕3號文《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的通知》中,要求從2005年起高職高專教育的招生和統計等工作使用該試行的目錄,而之前高職高專教育在校生仍按原專業培養至畢業。《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中,物流管理專業劃分為“62財經大類”中的“6205工商管理類”,專業名稱仍為“物流管理”,專業代碼變為620505。但是,二級類中的“6205工商管理類”的專業變化卻很大,如表1所示。以后的10年,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其專業名稱及代碼再也沒有變化。

2新常態下物流管理專業群的形成

2.1新常態下物流管理專業的升級

作為培養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而言,高職專業設置就要堅持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的需要。同時也要適應各地、各行業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適應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新的形勢和新常態經濟發展形勢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群正式形成。以發展的觀點來看,物流管理專業群的形成就是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產物。簡而言之,物流管理專業群的發展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

2.2新常態下物流管理專業群的形成

從教職成〔2015〕10號文《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和〈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疲I目錄(2015年)〉的通知》開始,物流類專業群正式形成。不但成為二級專業類,并且有7個專業組成,分別為物流工程技術、物流信息技術、物流管理、物流金融管理、工程物流管理、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采購與供應管理。這7個專業是在原來12個專業的基礎上整合而來的。唯一新增的專業是“物流金融管理”;原屬于電子信息大類的目錄外專業“物流信息技術”和原屬于制造大類的目錄外專業“物流工程技術”正式調整進入“物流類”。由此,說明此次的高職專業目錄調整更具科學性和系統性,更符合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也是新常態下專業轉型升級的結果。

3新常態下物流管理專業群的建設

3.1新常態下物流管理專業群建設的時機

掌握人才培養具有天然的滯后性,這就要求在物流管理專業群的建設上需要具有前瞻性。在申報一個新專業過程中,教師團隊會對社會需求和企業的需求作出廣泛的調研與分析。若看不準某一專業人才需求的苗頭,等到人才需求很旺盛的時候,再申報專業就晚了,這是因為從專業申報到學生畢業,最少也需要4年的時間。因此,要適應新常態下物流行業的發展,就要把握住物流發展的前沿及方向,適時申報新的專業,進而成為專業群。

3.2充分利用新常態下物流專業群的建設

基礎建設一個專業群,需要經過充分調研、認真分析,打牢基礎。以我院為例,現有條件下物流管理專業的各項條件是最扎實的。首先,物流管理專業是廣西優質專業,也是學院建設國家骨干示范高職院校過程中重點建設專業,近三年,招生規模位于廣西首位,一次就業率達98%以上,據麥可思對企業以及畢業生的調查,企業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滿意度達到91%,學生對專業的滿意度達到94%;物流管理專業具有功能完備的中央財政支持的“物流管理專業實訓基地”,也是中國物流學會產學研基地,已承辦三次省級大賽,集裝箱運輸實務取得國家資源共享課項目,物流信息技術獲得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等等。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無論師資隊伍建設、實訓條件,還是課程體系建設,該專業都具有良好的基礎,非常適宜打造成專業群。

3.3把握物流行業動態,適時申報新專業

在現有基礎上,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團隊一直在進行廣泛而持續的調研,主要包括畢業生就業質量、物流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兼職教師教學質量調研、校外實習調研等等。筆者在近幾年的調研中,發現物流金融管理和冷鏈物流管理領域對人才需求非常旺盛。新常態下,物流金融平臺風起云涌,物流業與商貿業、金融業、制造業等“多業聯動”,產業方面的合作也從傳統的倉儲、運輸、配送等業務向集中采購、訂單管理、物流金融、流通加工、倉配一體化等高附加值的增值業務、個性化創新服務拓展延伸,物流金融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作為一種創新型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產品,物流金融管理為金融機構、供應鏈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業間的緊密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是可以達到雙贏目的。經濟新常態下,物流金融管理主要包括發生在物流業務過程中的各種存款、貸款、租賃業務、投融資、信托、倉單質壓、貨物抵押、貼現、保險、有價證券發行與交易,以及金融機構所辦理的各類涉及物流業的中間業務等。物流金融為物流產業的發展和企業轉型升級提供資金融通、結算、保險等服務的金融業務,它是伴隨著物流產業的發展而產生。通過近三年的企業人才需求調研發現,在物流企業內部有36.78%的人員在從事與物流金融崗位相關的工作,最常見的工作崗位是會計、出納、信托、抵押、倉單等票據管理與借貸、有價證券質押、原始憑證填制與審核等等工作。因此,申報物流金融管理專業是建設物流管理專業群的必需舉措之一。

3.4適應新常態,整合既有專業,實現專業轉型升級

經濟新常態下,創新驅動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而物流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則會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業物流效率。尤其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在物流行業的廣泛應用,更是需要物流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當前,嵌入物聯網技術的物流設施設備快速發展,車聯網技術從傳統的車輛定位向車隊管理、車輛維修、智能調度、金融服務延伸。云計算服務為廣大中小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帶來巨大的好處。大數據分析幫助快遞物流企業預測運力需求,緩解了“雙11”等高峰時期的“爆倉”問題。2015年,由菜鳥網絡牽頭,國內主流快遞企業全部普及使用電子面單,快遞基礎業務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加上國家發改委支持冷鏈物流、糧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物流誠信建設;交通運輸部重視物流通道建設;商務部開展城市共同配送示范試點,商貿物流標準化、電子商務與快遞協同發展試點;工信部加強物流信息化引導,開展物流供應鏈推進工作;郵政局全面開放國內包裹快遞市場等等措施,都與物流信息技術密切相關,因此物流信息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趨于穩定需求的狀態。結合這一現實,可以對現有物流類專業進行整合、轉型、升級,從而形成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可持續發展的物流管理專業群。

4小結

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放緩,勢必影響物流產業的發展,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來說,建設服務經濟發展、提升學生就業水平的物流管理專業群顯得日益必要。而基于現有專業基礎、整合既有資源、適時申報新專業是現階段建設物流管理專業群的最好選擇。

作者:吳硯峰 單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吳硯峰,蘇慧,楊清.高職物流管理人才需求調研報告[J].物流技術,2014(10):486-488.

[2]中國物流學會.崔忠付: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14年主要工作及2015年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