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09 03:10:20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論文

【摘要】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學校、學生和教師三個層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加強相關的教學改革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因此,作好高職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程,成為強化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基礎,需要從明確“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理念入手,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主渠道作用,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管理機制

從我國高等院校的管理歷程來看,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經歷了從說教管理、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發展歷程。而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學生管理還處于制度管理,甚至是說教管理的階段,根據高職院校的教學特色和生源組成,這種管理狀態必須進行有效的轉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職學生管理的最主要管理工作,需要高職院校確立新管理理念,探索并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積極探索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現狀分析

1.1學校層面。受困于高職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就業特色,導致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還停留在辦學目標模糊、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混亂、高職院校思想文化建設缺失等突出問題。首先,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還停留在保就業率的層面,他們將更多的辦學精力集中到招收更多的學生、加強特色專業課程教學和加強專業技能培養等學校建設上,忽視了對于高職學生的思想管理和品質培養。其次,很多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較滯后,他們將思想政治教育視為應對教育主管部門的教學任務安排,導致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目標不明確,而思想政治教育機制陷入混亂狀態,缺乏明確的學生管理措施和專項管理人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嚴重缺失和片面化。最后,很多高職院校沒有開展與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的思想文化建設,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相應的文化氛圍和校園氛圍,不能創建長效穩定的學生思想管理體系。1.2學生層面。在信息時代的發展背景下,高職學生正處于碎片化信息沖擊和多元化文化思想的影響下,他們對于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愿意從自己的信息渠道和個人感受上去理解掌握,導致很多高職學生存在著思想政治狀況表現為多樣性和功利性、價值取向表現為自私性和目的性、心理狀態表現為自卑性和封閉性等諸多特點。一方面,高職學生的文化層次整體不高。目前,受困于各種主客觀原因導致高職學生的學習層次和綜合素質表現為層次不齊。有些學生的學習比較端正、綜合素質比較好,他們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擺正學習的態度;有些學生的思想比較狹隘,只是將高職學生作為升學和就業的敲門磚,他們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會顯得漠不關心;有些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差,對于高職專業學習容易產生厭倦情緒,而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則會產生抵觸情緒。另一方面,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比較突出。受困于高職學生的就業和升學壓力,導致他們非常容易受到自卑、萎靡和憤世等負面情緒的影響,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制定相應的思想管理道德培養措施,幫助高職學生盡早擺脫負面情緒的影響。1.3教師層面。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隊伍層面,集中體現在專職思想政治教師數量不足、思想政治教師素質不高、思想政治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思想政治教師的獎勵機制不明確等諸多問題,導致很多高職院校的思想管理和道德建設不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和監督。首先,高職院校是應對新經濟形勢的教育改革產物,它們的成立時間都不長,導致很多熟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點的管理人員不到位,導致很多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了專業技能教育的附著品,不能結合學生管理的需要進行專項教育。其次,很多高職院校的現有政工干部沒有接受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培訓,而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的數量和素質都有待提高,導致思想政治教師隊伍的結構不合理,很多新時期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政策不能得到貫徹和落實。最后,現有思想政治教師隊伍的激勵和獎勵機制不明確,不能調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員和教師人員的積極性,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僵化,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優化措施

2.1確立“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理念。在新課改教學目標中,高職院校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文化素質和思想品質,加強學生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教育和引導,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理念,將人才培養和素質提升作為學生管理的第一要務和歷史使命。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服務于學生學業成長這個教學大環境,堅持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密切配合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和職業素養養成,突出學生的崗位能力提升和可持續發展的學習方針,能夠有效融合到高職院校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教育教學體系中來。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確立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避免傳統教育中“滿堂灌”和“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基本權利。最后,思想政治教育避免與學生的正當權益相沖突,保證學生不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喪失自身的正當權益,保證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有所成長和不斷發展。2.2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主渠道作用。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機制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高職院校學生思想管理的主要渠道,必須保證教育課程在高職學生思想管理中的主流地位和教育價值。首先,高職院校必須明確思想政治必修課的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保證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能夠結合社會實踐和學生需求開展道德培養和思想管理。時事政治教育也是思想政治必修課的重要教學內容,需要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能夠緊跟國內外發展形勢,保證在思想政治必修課和相關專項課程中都能引入時事教育和育人功能。其次,高職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心理都是伴隨著校內外環境而不斷變化的,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密切根據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環境變化,制定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件,保證課堂教學的教育內容、相關規則、教育制度都能與學生管理措施相一致。最后,從服務專業崗位和社會需求的角度上,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必須有效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長,有效開展相關的學習體驗和實踐活動,保證這種隱性教育能夠和學生管理措施做到相互補充、相得益彰。2.3強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面對信息時代的碎片化信息和多元化思潮的沖擊,需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從教學內容、學生個體和教師隊伍三個方面強化微力量。首先,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學生管理中的信息技術應用,積極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教育資源和先進事跡報道,爭取在高職院校內部營造積極向上、品行端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氛圍,保證學生能夠在校園BBS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平臺上及時了解到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動態,積極向優秀學生看齊。其次,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建立一支網絡管理員隊伍,發揮學校學生會骨干的模范帶頭作用。學校政務處和學生會管理人員應該積極進駐校園各級網絡社區,積極發揮積極向上的微力量,成為學生群體的輿論引導者和思想帶頭人,營造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輿論氛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整合力。

三、總結

當今,高職教育是新經濟形態下的教育改革產物,它需要應對各種思想文化的沖擊和價值觀念的碰撞,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的考驗。高職學生具有鮮明的學習特征和思想觀念,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密切配合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措施,拓展教育思路與工作途徑,努力從教學理論、教育途徑和實踐措施等方面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做出有力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哲勛,新時期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J],人才資源開發,2015(24)

[2]姚兵,增強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7)

[3]帥陸虎,淺談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來提升學生管理質量[J],才智,2018(13)

作者:李翠英 單位:山東理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