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輔導員學生管理優化研究
時間:2022-06-05 10:18:09
導語:高職輔導員學生管理優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代高職院校做好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最根本就是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從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現狀及挑戰、高職院校輔導員自我素質提升優化策略和思政教育在學生管理中的優化策略三個維度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較強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高職輔導員;學生管理;思政教育;優化研究
一、引言
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職院校師資力量有限。同時,生源的綜合素質較差。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下,高職院校往往重技能輕思政,導致部分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急需進一步提升。新時代高職院校應秉承“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原則,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新高度,積極轉變育人理念,加強對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對輔導員素質提升和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優化工作,全面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堅實基礎。
二、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現狀及挑戰
(一)新時代輔導員開展思政教育的現狀和挑戰。當前,統計顯示貴州省內高職院校專職輔導員均管理著200人以上的學生,平時忙于龐雜的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就業指導、心理健康及黨團建設等的事務性、行政類工作。嚴重影響了輔導員思政教育的開展,也影響了輔導員對自我角色的認同感、獲得感。同時輔導員流動性強,多數輔導員3-5年內會選擇轉崗,不能全身心投入思政教育工作中。甚至部分輔導員并非思政專業出身,專業能力有待提高,平時忙于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導致沒有足夠的機會和時間參加新思想的學習,知識儲備薄弱,在學生管理中政治原則、思維廣度、個人素養等都存在差距,思政教育缺乏生動性、藝術性、參與性。影響學生管理中思政教育開展的成效。(二)新時代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現狀和挑戰。新時代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其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知識、新思想和新理念。但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和就業壓力,他們擁有較強的成長、成才欲望。但由于高職院校生源結構復雜,部分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習新的專業知識易導致知識銜接斷層,對學習失去興趣。加之信息技術的變革,豐富而便捷的信息讓思想不夠成熟的學生應接不暇,并帶來思想困擾。文化的多元化、思想意識多樣性、互聯網的便捷性,給思政教育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三、高職輔導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素質提升的路徑策略
(一)新時代思政教育輔導員素質提升政治要強、情懷要深。一是輔導員在學生管理中宏觀上要思考清楚“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微觀上要為學生解答清楚困擾人生的難題。二是政治上要堅定立場,始終如一,教育時把道理講清楚。思想上高度認同,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情懷上要圍繞學生,因人而異,把思政教育做到學生心上,準確把握工作主線,找準關鍵發力點,把立德樹人的具體工作落到實處。(二)新時代思政教育輔導員素質提升。思維要新、視野要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被稱為“數字原住民”的新生代學生進入校園,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帶來變化,改變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和認知方式。高職輔導員應順勢而為,拓寬視野,創新思維模式,主動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思政教育內容,切合學生需求,探索多樣化管理策略,讓學生在更加宏觀、開放、多元的視野中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新時代思政教育輔導員素質提升。自律要嚴、人格要正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多、關系最密、交往最廣、感情最深,輔導員的工作態度、言行舉止、辦事能力、學識水平以及個人魅力不但影響其工作開展,還會對學生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思政教育中,輔導員要調動自我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打造人格高尚、博學多才、情感深厚、語言美、形象好、能吃苦、意志堅、肯付出的好榜樣,在學生眼中塑造獨具魅力的美好形象,身體力行為學生樹立榜樣。
四、新時代思政教育在學生管理中的優化策略
(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優化策略。理論性是思政教育的內在邏輯,理論能深入學生的心靈,“以理服人”促進學生“靈魂轉向”。實踐能內化學生思想信念。通過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在學生管理中要將理論貫穿學生管理全過程,并加以實踐運用,用科學理論培養人,用實踐領悟理論,把思政教育同社會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二)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的優化策略。思政教育在學生管理中由輔導員“導”和學生“行”兩個方面相統一。思政教育離不開輔導員的主導,輔導員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在大是大非面前輔導員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充分發揮主導和引領作用,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用精湛的管理藝術征服學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只有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充分調動輔導員和學生兩個方面的能動性,思政教育在學生管理中才能“活”起來。(三)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優化策略。學生管理中的思政教育不可能自發生成,因此輔導員開展思政教育時必要堅持灌輸性,“灌輸”在思政教育中任何時候都不輸理也不過時。當然,堅持灌輸性,絕不意味著強塞硬灌,要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啟發性教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積極參與管理全過程,在不斷啟發中讓學生水到渠成調整認識。輔導員要在灌輸與啟發的辯證統一中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循循善誘、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入腦入心。(四)浸潤式與信息化相統一的優化策略。思政教育在學生管理中,輔導員要做好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浸潤式”教育,讓正能量的思想深入管理,深入人心。面對信息化浪潮帶來的挑戰,輔導員要主動適應思政教育信息化環境的變化,逐步摸索出了一條課內課外結合、線上線下互動、校內校外聯合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之路,將“浸潤式”教育與信息化平臺相結合,提高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認同與情感認同,強化使命與擔當。(五)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的優化策略。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三觀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離不開輔導員的管理培育,也離不開顯性、隱性的教化感染。思政教育既要重視學生管理過程的“言教”,也要做好線上線下的“身教”,推進學生管理優化創新,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既推動學生管理的系統化改革、綜合性建設、整體性提升,也要挖掘其他管理方式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形成協同效應,實現“三全”育人。(六)思想導師制和全員導師制相統一的優化策略。輔導員是學生思政教育的導師,導師通過學生管理過程的觀察、一對一的心理咨詢、社交網絡溝通等形式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教會學生辨別是非真理的哲學思維。同時,按照“三全育人”要求啟動全員育人制,將學生以小組或宿舍為單位分組,全體教職工都擔任導師,從入學到畢業,從學習、生活到德育的各個環節,對學生的教育形成整體性和一貫性,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達到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目的。
五、結語
本文結合思政教育工作實際,從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現狀及挑戰、高職院校輔導員自我素質提升優化策略和思政教育在學生管理中的優化策略三個維度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較強的優化策略,在學生思政教育實踐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為新時代高職輔導員思政教育在學生管理中的優化研究提供借鑒和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宮猛.淺談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小學電教,2018(12):3-4.
[2]賈敏.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模式創新與實踐[J].職業,2019(3):41-42.
[3]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上海教育,2019(10):6-7.
[4]馮君洪.新時代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探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7):41-43.
作者:嚴芳 張廷宇 劉夏 張穎 王瑩 卜繼斌 單位: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思考
- 下一篇:高職學生管理賞識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