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特爾主義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影響
時間:2022-03-11 11:22:02
導語:溫特爾主義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全球高新技術產業及其生產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溫特爾主義成為新的生產方式。本文以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為例,探討溫特制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雙重影響,分析發展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如何應對這一變化趨勢,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占據微笑曲線高端位置。
關鍵詞:溫特制;高新技術產業;影響;研究
1溫特爾主義
20世紀80年代后期,信息技術成為全球經濟的主導產業,計算機產業迅速從垂直型結構走向水平型結構,產業價值鏈被拆分為單個獨立的節點,從上游半導體的設計、晶圓制造,到軟件開發、硬件生產以及打印機、掃描儀等配套產品生產與售后服務,都成為獨立完整的產業部門。與之相對應,涌現出微軟、英特爾等專業化企業,專攻產業鏈上的某個節點,與傳統多元化經營的垂直型跨國公司完全不同。這種新的生產方式以微軟和英特爾聯盟推出溫特爾平臺為典型標志,被稱為溫特爾主義。其特點如下:
1.1模塊化與外包
溫特制將產業鏈按一定的“模塊”進行分割、生產和組合,模塊化基于某一產品體系的流程再造,包含產品設計、生產、企業組織形式三個方面。隨著模塊化的進展,出現了外包現象,即把一項現有的企業活動轉移到企業外部的過程,該過程通常伴隨著將相應的資產轉移到第三方(企業外部)。
1.2大規模定制
溫特制生產是以滿足每一個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為基礎的大規模定制過程,有機地結合了大規模生產和定制生產兩種生產模式的優勢。既通過大量投資、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降低成本,追求利潤最大化,又通過定制體現差別化,以多樣化、高性能、低成本的產品模塊、零部件與產品組裝形式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1.3產業快速升級,產品生命周期縮短
模塊化與外包使企業可以將資源集中于產品價值鏈的某個環節。主導企業專注于核心技術研發和標準的快速升級,低層級企業為適應主導企業的技術標準,在不同模塊和節點上實施快速的技術創新和標準升級,從而導致整個產業各個節點的研發能力快速提升。在溫特制平臺中,每隔一年左右就有一輪新產品潮。企業往往在全球同步發售新產品的同時,就開始研發下一代產品。利潤來自產品問世的頭3個月,此后企業不得不將生產轉移到海外。
1.4水平型跨國生產體系
新型水平型跨國生產體系是一個企業賴以進行的研發活動、產品設計、采購、加工、分銷,以及各種支援性活動的關系網絡。與傳統的垂直型跨國公司相比,突出特征是跨國界企業之間的非股權合作關系,整個企業的經營功能都可以通過外包的方式獲得,主導企業出現“虛擬化”和產權控制一定程度的弱化。但由于主導企業控制著銷售渠道、市場規則和產品標準,價值的實現依然控制在主導企業手中。
1.5主導企業通過控制技術標準來控制整個產業鏈
企業競爭的重點不是投資與降低成本,而是標準的提升和客戶群的鎖定。依靠虛擬價值中強大信息網絡,控制、傳遞核心技術標準和商業游戲規則來整合全球資源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有效配置,構建全球價值鏈顯得日益重要。
2.1融入全球生產體系新型跨國生產體系將價值鏈各個環節在全球進行有效配置,任何廠商都無法全過程參與價值鏈的生產經營。產業主導企業雖然控制了行業標準,但其生產、設計以及全球供應鏈管理體系卻離不開其它地區企業的配合,標準制定者與模塊生產者通過產品模塊化的生產與組合形成雙贏。產業價值鏈的不斷分解使市場上出現了許多相對獨立的、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增值環節,當產品標準與商業游戲規則得到確定后,規模與成本便成為比較優勢,給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機遇。發展中國家通過融入全球化分工體系,接受產業轉移以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20世紀90年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正是把握住這一趨勢,尤其是深圳等沿海城市,積極承接香港、臺灣產業鏈轉移,加大代工業務,從而融入信息產業的全球價值鏈之中,迅速成為全球OEM基地。
2.2改革高新技術產業生產組織方式
我們應該利用溫特制改革高新技術產業生產組織方式,以期取得兩個突破。第一項突破是推動垂直一體化型企業向水平分工轉變。產品模塊化設計是分工體系的基礎,每個模塊可獨立于其他模塊,專注自身的研究。盡管中國政府和企業多年來強調發展核心技術,然而情況并沒有取得很大改善。其教訓是深刻的,我們應盡快利用溫特制改革生產組織方式,逐步變垂直型結構為水平型結構,以適應當今世界跨國生產的潮流。第二項突破是研發、生產和營銷的分割。在溫特制下個人計算機的生產方主要是亞洲企業,首先是韓國、臺灣和新加坡,其后隨著中國的開放政策,臺灣廠商逐步把生產線西遷至大陸,中國在短短數年間成為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生產國,這正表現了跨國產業分工的特質和后來者的易追趕性。我們仍須再接再厲,并逐漸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即附價值更高的研發和品牌方向延伸。
3溫特爾主義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消極影響
溫特制導致國內外高新技術產業競爭愈加激烈。發達國家通過嚴格限制高技術流出、向外轉移低級產業、挖掘他國人才等手段,發展中國家有可能一直處于從屬地位,趕超發達國家的希望將難以實現。這一影響可以通過“微笑曲線”形象地予以揭示。“微笑曲線”最早由Acer的施振榮提出,用來描述PC各生產工序的附加價值,因拋物線像人微笑時的嘴形而得名。產業鏈曲線前端從事核心技術研發和核心部件生產的企業以及后端從事品牌創新和營銷管理的企業,都能獲得很高利潤,而處在曲線中段勞動密集型制造、裝配型企業,由于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空間小。在全球高新技術產業價值鏈分工體系中,發達國家企業利用其雄厚的科研力量,將資源集中在開發新產品、維持市場標準等最能夠創造利潤的微笑曲線兩端,而把耗費大量資源、市場風險大、折舊快的生產領域逐漸轉移到其他地區,獲得最大利益。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企業則通過模塊生產落實著這些標準,集中在利潤最少的中段。目前我國高新技術制造業正呈現出從終端制成品向零部件、材料等技術含量高的價值鏈高端環節移動、從引進技術加工制造向自主研發轉向的趨勢。然而從整體上分析,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仍處于“微笑曲線”的中段,沒有抓住新一輪電子產業興起的機遇,進入高利潤率的產品領域并形成產業規模。高新技術產業的加工貿易比重大,加工裝配性質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產值較高,主導產品結構升級緩慢,高端產品、核心零部件和關鍵設備相對缺乏。產品附加值偏低,企業所獲得的利潤遠低于擁有核心技術和國際品牌的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人力資源的增加,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如果僅僅滿足于憑借低成本優勢進行OEM貼牌生產,只能在全球產業分工中一直處于末端被動地位,而且這一位置還將會被勞動力、土地成本更低的國家或地區取代。因此,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向高端化轉型勢在必行。
4應對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應采取如下發展對策積極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升級:一是繼續擴大各類企業為國際品牌制造商、國際采購商以及全球供應商進行貼牌生產的范圍和規模,同時推動大中型貼牌廠商積極承接國際外包,向ODM、OEM或者具有綜合能力的模塊供應商方向發展。中小專業制造商還可以通過與跨國品牌制造商的合作、結盟以及并購重組,逐步發展成具有集成服務功能的零部件企業集團。要通過制造業的集聚式發展來增強企業間的互動、學習和競爭,形成對關鍵價值模塊開發與創新的群體優勢。二是鼓勵和推動本土企業在某些核心價值模塊上加大研發力度,爭取在若干核心技術和產品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向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延伸。如中國在機械電子制造業中已經集中了不少具有核心價值模塊的品牌制造商以及模塊供應商,但主要是以外資企業為主,即使是合資,也多以外方控股或掌控核心技術為主。因此,中國今后要獲取若干核心模塊的關鍵技術,在產業發展中獲得主動性可以通過設立政府性的研發基金以及給予政策導向與扶植集中開發關鍵的價值模塊,并與全球生產網絡對接,在做專做精的基礎上做強做大,實質性地提升產業的技術創新水平。三是在制造業等產業領域探索實施模塊化改造,組建若干大型專業化零部件供應商,積極參與本產業相關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為產業的發展爭取更多的利益。在產業模塊化框架下,一國產業的競爭力并不完全在于最終產品的生產,而在于對關鍵價值模塊和技術標準升級的控制。因此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要擯棄“大而全、小而全”的一體化產品開發模式,通過產業重組和流程重組,形成專注于核心價值模塊開發的品牌制造商和能為國內外品牌廠商提供專業化服務的模塊供應商。
參考文獻:
[1]伊查克•艾迪思(美).企業生命周期(中譯本)[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2]單寶.溫特制:跨國公司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及其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8,(7):300-303.
[3]張輔群.福特主義、豐田方式和溫特爾主義之比較研究[J].現代財經,2006,26(9):51-55.
作者:高凌霄 單位:青島科技大學
- 上一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研究
- 下一篇: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現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