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企業發展綜述

時間:2022-07-09 09:53:50

導語: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企業發展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企業發展綜述

摘要: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是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是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國家競爭力的生力軍。近年來,青海省不斷強化創新主體培育建設,加速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努力使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企業成為拉動青海省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2018年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企業發展現狀,闡述了其經濟發展情況和科技投入產出情況,展望了2019年發展前景。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青海省

1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8年,青海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1家,重新認定25家,截至2018年底,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67家,同比增長15.97%。青海省新認定科技型企業152家,復審76家,截至2018年底,青海省科技型企業數量達到415家,同比增長41.16%。1.1地域分布情況。2018年青海省共有167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西寧市138家、海東市8家、海南州4家、海西州16家、果洛州1家。海北州、玉樹州和黃南州目前還沒有高新技術企業。西寧市已成為青海省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地,集聚效應顯著。按高新區內外企業劃分,高新區內高新技術企業50家,高新區外高新技術企業117家,其中高新區內生物與新醫藥領域高新技術企業30家,占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的60%,高新區生物與新醫藥特色產業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在不斷攀升。青海省415家科技型企業區域分布顯示:西寧市308家,同比增長30.51%,占科技型企業總數的74.22%;海東市36家,同比增長80%,占科技型企業總數的8.67%;海西州47家,同比增長132.81%,占科技型企業總數的11.33%;海南州14家,同比增長40%,占科技型企業總數的3.37%;海北州5家,同比增長66.67%,占科技型企業總數的1.2%;果洛州2家,占科技型企業總數的0.48%;黃南州1家,占科技型企業總數的0.24%;玉樹州2家,占科技型企業總數的0.48%。數據分析顯示,西寧地區科技型企業相對集中,區域優勢明顯;海西州科技型企業數量同比增幅較大,區域發展潛力較大。1.2園區分布情況。2018年青海省167家高新技術企業中,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高新技術企業95家,包括生物園區50家、東川工業園區26家、南川工業園區10家和甘河工業園區9家;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內高新技術企業12家,包括格爾木工業園10家、德令哈工業園2家;海東工業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6家,包括臨空綜合經濟園4家、樂都工業園區1家、民和工業園區1家。數據顯示,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依然是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地,高新技術企業在各園區中發揮產業主導作用。2018年青海省415家科技型企業中位于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90家,其中生物園區96家、東川工業園區58家、南川工業園區25家、甘河工業園區11家;位于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26家,其中格爾木工業園9家、德令哈工業園15家、大柴旦工業園1家、烏蘭工業園1家;位于海東工業園區19家,其中臨空綜合經濟園13家、樂都工業園區3家、民和工業園區1家、互助綠色產業園區2家。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型企業數量占總量的46%,區域優勢明顯。1.3技術領域分布情況。2018年青海省167家高新技術企業中生物與新醫藥領域47家,占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28%;高技術服務領域39家,占23%;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領域14家,占8%;新材料領域24家,占14%;新能源與節能領域16家,占10%;資源與環境領域13家,占8%;電子信息領域14家,占8%。數據顯示,生物與新醫藥、高技術服務技術領域企業數量占比較大,產業優勢明顯。2018年青海省415家科技型企業中生物與新醫藥領域149家,同比增長39.25%,占科技型企業總數的35.9%;高技術服務領域89家,同比增長28.99%,占21.45%;新能源與節能領域34家,同比增長13.33%,占8.19%;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領域32家,同比增長60%,占7.71%;電子信息領域50家,同比增長66.67%,占12.05%;新材料領域41家,同比增長105%,占9.88%;資源與環境領域20家,同比增長11.1%,占4.82%。數據顯示,生物與新醫藥領域企業數量占比較大,產業優勢明顯;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領域增幅均大于50%,發展速度較快。1.4規模化發展情況。青海省167家高新技術企業中總資產超過10億元的23家,占總數的14%;總資產1億元~10億元(含)的企業63家,占比38%;5000萬~1億元(含)企業18家,占總數的11%;5000萬(含)以下企業63家,占38%。數據顯示,總資產上億元企業數量逐年增加。青海省415家科技型企業中總資產10億元以上有25家,占科技型企業總數的6.02%;1億元~10億元有93家,占科企總數的22.41%;1億元~5000萬元有47家,占總數的11.33%;5000萬元以下有250家,占科企總數的60.24%。

2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企業經濟發展情況

2.1總體經濟情況。2018年青海省167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494.28億元,同比增長32.97%;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70.87億元,同比增長14.78%;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45.77億元,同比增長19.87%;累計實現凈利潤0.7億元,同比增長102.35%。受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外部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高新技術企業中部分企業含大中型企業獲利空間持續壓縮,甚至出現虧損局面,導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凈利潤縮減。另外,青海省167家高新技術企業按照營業收入規模劃分,其中在10億元以上的有15家,占高新技術企業總數9%;1~10億元(含)之間的有30家,占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8%;5000萬元~1億元(含)的有16家,占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0%;5000萬元~1億元(含)的有16家,占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0%;2000萬元~5000萬元(含)的有32家,占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9%;2000萬元以下的有74家,占高新技術企業總數44%。2018年青海省科技型企業415家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555.96億元,同比增長56.41%;實現工業增加值89.47億元,同比增長27.49%;實現總收入560.14億元,同比增長51.05%;實現凈利潤33.88億元,同比下降3.64%。2.2不同技術領域發展情況。2018年青海省167家高新技術企業涵蓋生物與新醫藥、高技術服務、先進制造與自動化、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資源與環境、電子信息七大技術領域,其中生物與新醫藥領域高新技術企業47家,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45.95億元,累計營業收入39.62億元,分別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和營業收入的9.29%、5.91%;高技術服務領域39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81.38億元,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的27.04%;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領域14家,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9.93億元,累計營業收入8.91億元,分別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和營業收入的2%、1.33%;新材料領域24家,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01.74億元,累計營業收入215.19億元,分別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和營業收入的40.78%、32.08%;新能源與節能領域16家,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61.77億元,累計營業收入63.68億元,分別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和營業收入的12.49%、9.49%;資源與環境領域13家,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74.73億元,累計營業收入161.18億元,分別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和營業收入的35.32%、24.03%;電子信息領域14家,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0.16億元,累計營業收入0.91億元,凈利潤0.15億元,分別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和營業收入的0.03%、0.14%。可以看出,在新材料、高技術服務、資源與環境三大技術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成為主力軍,占據高新技術企業經濟總量的主導地位。2018年青海省415家科技型企業涵蓋生物與新醫藥、高技術服務、先進制造與自動化、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資源與環境、電子信息七大技術領域,其中生物與新醫藥領域149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2.24億元,凈利潤1.23億元,分別占全省科技型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11.11%、3.63%;高技術服務領域89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8.77億元,凈利潤2.96億元,分別占全省科技型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8.71%、8.73%;新能源與節能領域34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5.63億元,凈利潤1.2億元,分別占全省科技型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6.36%、3.54%;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領域32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0.45億元,凈利潤0.17億元,分別占全省科技型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1.87%、0.52%;電子信息領域50家,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0.68億元,凈利潤0.02億元,分別占全省科技型企業工業總產值和凈利潤的0.33%、0.04%;新材料領域41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56.39億元,凈利潤-6.87億元,分別占全省科技型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27.92%、-20.28%;資源與環境領域20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44.83億元、凈利潤35.17億元,分別占全省科技型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43.71%、103.83%。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在資源與環境、新能源與節能、生物與新醫藥領域的科技型企業工業總產值占科技型企業工業產值總量的近70%,特色優勢產業依然是助推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

3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企業科技投入產出情況

3.1科技投入情況。(1)從科技活動人員投入分析,截至2018年底,青海省167家高新技術企業年末從業人員58022人,同比增長8.82%,科技活動人員16776人,同比增長13.85%;企業從業人員中含博士105人、碩士570人、本科14675人,同比增長分別為23.53%、-2.06%和12.22%。一方面,高新技術企業從業人員組成不斷優化,一批高學歷高層次人才不斷加入,另一方面,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成為制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影響因素。科技型企業年末從業人員5.72萬人,同比增長23.28%,其中科技人員1.35萬人,同比增長40.63%。青海省科技型企業從業人員中博士211人,占從業人員的0.37%;碩士951人,占從業人員的1.66%;本科16627人,占從業人員的29.03%;大專15975人,占從業人員的27.89%,其他23510人,占從業人員41.05%。科技型企業高端人才占比仍然偏低,人才依然是制約企業發展的短板之一,中高端技術人才儲備有待進一步提高。(2)從研發投入情況分析,截至2018年底,青海省167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研發投入25.9億元,同比增長44.85%,這表明,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呈現大幅度增長趨勢,研發活動持續活躍。科技型企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19.27億元,同比增長61.12%,占當年銷售收入的3.44%,這表明,隨著市場競爭力的不斷增強,企業對科技創新的認知程度越來越高,高質量的發展離不開企業高水平的研發能力和研發水平,離不開企業對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3.2科技產出情況。2018年青海省167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授權專利577件,同比增加134件,同比增長30.25%,其中發明專利88件,實用新型專利484件,外觀設計專利5件,同比增長分別為54.39%、54.63%和-93.15%。截至2018年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平均擁有專利數12.96件/家,其中發明專利2.81件/家。可見,隨著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企業科技產出成果顯著。青海省科技型企業新增(當年授權)知識產權626項,同比增長29.88%,其中發明專利29項,同比下滑67.42%;實用新型專利473項,同比增長78.49%;外觀設計專利16項,同比下降52.94%;軟件著作權108項,同比增長14.89%。

4發展前景展望

4.1政策環境不斷優化,政策紅利持續發力。配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的實施,進一步推進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企業的發展,近年來青海省制定出臺了《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及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實施方案》,通過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獎勵、支持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承擔省級科技項目、對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按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免稅額的10%給予獎勵等一系列措施,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活動。2018年9月,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三部委聯合發文,將企業科技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75%,為進一步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落實到青海省,伴隨全省綠色經濟、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背景,鋰電、新能源、新材料、鹽湖化工、電子信息等一批企業將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有望通過科技創新成長壯大起來。4.2高效培育服務模式全面推進實施。2019年青海省將繼續把培育和服務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作為重點來抓。一是明確培育服務內容。進一步加大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將“一般型企業—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的梯級培育模式予以貫徹;關注企業發展動態、技術需求及發展瓶頸,堅持“一企一策”精準培育服務,強化企業政策宣講、專利輔導、融資對接、技術引進,助推企業成長壯大;鼓勵企業產學研結合,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鼓勵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掌握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應用于生產,逐步從“學習者”轉變為“創新者”,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二是側重培育發展主陣地。依托兩市六州和各類園區,以青海國家高新區、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和海東工業園區為重點,打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增長的主陣地,把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納入當地重點工作任務。三是強化聯動機制助力。充分發揮省市州、園區的科技服務職能,大力宣傳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政策,協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上下合力助推培育工作的開展。4.3企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受地域環境、經濟發展等大背景的影響,2019年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在受政府政策紅利激勵的同時,也將面臨巨大的市場挑戰。一方面,相比于國內發達省份,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力量相對較弱;另一方面,企業整體研發水平不高,高精尖人才短缺,制約了企業向高端發展的步伐和速度;再則,地區企業以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以產業鏈上游企業居多,產業技術層次相對較低,企業受市場競爭壓力較大,企業產品的利潤和附加值不高。4.4把握機遇,迎接挑戰,追求高質量發展。在市場大環境下,如何利用青海省豐富的礦產、生物、環境等優勢資源引進技術引入人才,解決企業發展技術瓶頸,實現地區企業全產業鏈縱深高效發展,提高經濟增長點,將是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企業發展中需要突破的一個重要環節。2019年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應以國家、地方政府對企業科技創新的大力倡導和政策引領為動力,以全省經濟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為契機,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力度,為企業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為青海省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倍增計劃穩步推進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