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味煮散顆粒工藝研究
時間:2022-01-29 10:13:49
導語:獨一味煮散顆粒工藝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儀器與試藥
1.1儀器Agilent11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包括G1311A四元泵,G1322A脫氣機,G1315-UV檢測器,HP化學工作站);AG135型電子分析天平(十萬分之一,Mettler公司);UV-265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WFB02-YZG-600型減壓干燥箱(北京北瑞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1.2試藥獨一味藥材(安國以嶺中藥飲片廠,批號為20161105),經田青存正高級工程師鑒定為獨一味;蘆丁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為100080-201409);甲醇(分析純),乙腈(色譜純),水為樂百氏桶裝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2方法與結果
2.1制粒方式考察稱取獨一味藥材細粉500g,分別選擇擠出制粒、干法制粒、流化床制粒等方法進行顆粒的制備。擠出制粒法:取水200mL,均勻的噴灑在藥粉表面,混合均勻,制備軟材采用擠出制粒法制粒,50℃烘干。干法制粒:加入藥材重量10%的純化水,混合均勻,密閉放置60min后,置干法制粒機中制粒,50℃烘干。流化床制粒:以藥材細粉為底料,以純化水為黏合劑,進行制粒、干燥。結果見表1。可見,采用擠出制粒法制得的顆粒易成型,細粉少,外觀圓整,顆粒的收率相對于其他制粒方法均要好,且該方法的制備工藝簡單,適用于工業化生產,故選擇擠出制粒為獨一味的制粒方法。2.2制粒粒度考察2.2.1顆粒成型性考察根據2015年版《中國藥典(一部)》前言中相關規定,制備獨一味粗粉、中粉、細粉、最細粉,各稱取1000g,均勻噴水,采用擠出制粒法(10目篩)擠壓制得煮散顆粒,置65℃烘箱,干燥4h,取出,整粒,得不同粒度制備的獨一味煮散顆粒。觀察制粒的難易程度、顆粒色澤、顆粒流動性、顆粒松緊,選擇較好的成型粉末粒度,結果見表2。可見,獨一味細粉制粒容易、色澤均勻、顆粒的流動性和松緊度均較好,顆粒中細粉較少。2.2.2可濾過性考察分別稱取制備的獨一味煮散顆粒各100g,加入15倍量水,煎煮30min,趁熱濾過,觀察水煎液濾過情況,結果見表3。可見,藥材粉碎成中粉,加適量的水擠出制粒較容易,且顆粒色澤均勻、流動性好,顆粒的松緊度適宜,細粉較少,濾過性相對較好。因此,確定獨一味煮散顆粒藥材粉末粒度為中粉。2.2.3出膏率考察稱取獨一味煮散顆粒200g,先加10倍量水浸泡15min,煎煮15min,過濾,放冷,濾液定容至250mL容量瓶中,精密吸取10mL濾液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發皿中,水浴蒸干,殘渣于105℃干燥3h,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卻,稱定質量,計算干膏收率。結果見表3。2.2.4總黃酮含量考察溶液制備:分別精密稱取獨一味煮散顆粒1g,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質量,超聲處理30min,稱定質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質量,即得供試品溶液。取蘆丁對照品25.2mg,精密稱定,置250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質量濃度為0.1008g/L的對照品溶液。線性關系考察: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0.1,0.5,1.0,2.0,5.0,10.0mL分別置25mL容量瓶中,分別加蒸餾水至6mL,加入5%亞硝酸鈉10mL,搖勻,放置6min,加入10%硝酸鋁10mL,搖勻,放置6min,加入4%氫氧化鈉100mL,加水至刻度,搖勻,放置15min,500nm波長處測定,以吸光度值(Y)為縱坐標、質量濃度(X)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Y=25.101X+0.062,r=0.9991(n=6)。結果表明,蘆丁質量濃度在10.08~1008μg/mL范圍內與吸光度值線性關系良好。含量測定:分別吸取供試品溶液、對照品溶液適量,置石英比色池中,按標準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以甲醇溶液作為空白參比,于500nm波長測定吸光度值,計算各提取液中總黃酮含量。結果見表3。2.2.5制粒粒度確定采用綜合加權評分法計算,總分為100分,其中以出膏率和總黃酮含量作為重要的2項指標,均給予0.3的權重系數,滿分均為30分;成形性和濾過性直接體現了獨一味煮散顆粒的質量及臨床應用的物理性質,均給予0.2的權重系數,滿分均為20分。確定獨一味細粉制成的煮散顆粒綜合評分較高,可用于煮散顆粒的制備。結果見表4。2.2.6制粒粒度驗證試驗取獨一味細粉1000g,共3批,均勻噴水后,采用擠出法(10目篩)擠壓制得煮散顆粒,置65℃烘箱干燥4h,取出,整粒,以顆粒的成型性、濾過性、干膏收率和總黃酮的含量為指標進行驗證,結果見表5。可見,3批驗證試驗的結果與粒度考察試驗結果基本一致,說明確定的制粒粒度適合于獨一味煮散顆粒的制備,工藝穩定、可靠。2.3制備條件考察2.3.1加水量考察根據預試驗結果,取藥材細粉500g,加純化水200mL,能滿足成型的基本要求,可進一步確定制粒中的最佳加水量。稱取獨一味藥材細粉100g,共5份,分別均勻噴灑10,20,30,40,50mL于粉末表面,混合均勻,制備軟材,并采用擠出制粒法制粒,考察不同加水量制得的獨一味煮散顆粒的成型性及顆粒的外觀形狀,結果見表6。可見,加水量為30~60mL時,成型更容易,顆粒的外觀較圓整、細粉較少,顆粒的流動性也較好。綜合考慮,選擇以30mL水制粒,確定加藥量為100g,即獨一味細粉中加入30mL的純化水制粒。2.3.2烘干時間考察煮散顆粒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對顆粒的質量和穩定性均有一定影響,故制得顆粒應當進行適當地干燥。文獻[18-21]報道獨一味藥材所含化學成分為黃酮、皂苷類成分,且該類成分對溫度不敏感,故選擇常規減壓干燥方法。稱取獨一味藥材細粉100g,共5份,分別均勻噴灑30mL于粉末表面,混合均勻,制備軟材,采用擠出制粒法制粒,制得顆粒在65℃減壓干燥箱中分別干燥30,60,90,120,150min,以顆粒的含水量和外觀為指標,結果見表7。可見,獨一味煮散顆粒在65℃干燥90min后,煮散顆粒的含水量小于6%,顆粒的外觀圓整、細粉少,故選擇65℃干燥90min。2.4獨一味煮散顆粒與傳統飲片比較試驗分別稱取獨一味煮散顆粒和傳統的飲片10g,共3份,分別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提取15min,以總黃酮含量和干膏收率為指標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見表8。可見,獨一味藥材的煮散顆粒和傳統飲片比較,在相同提取條件下,煮散顆粒的總黃酮提取率是傳統飲片的2倍多,出膏率約為傳統飲片的3倍,獨一味藥材的提取率大大提高,有利于節約資源,降低生產成本。
3討論
近年來,我國日益縮減的中藥材資源儲量與不斷增加的中藥材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愈加尖銳,中藥材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備受關注,“煮散”這一古老的制備技術再次被提上研究日程。獨一味除了作為單味藥使用外,還有顆粒、膠囊、片劑、分散片、軟膠囊、滴丸等數10個劑型,市場產值在10億元以上。目前,獨一味野生藥材資源(文中獨一味的藥材僅指地上部分)的實際年消耗量藥為2.5×106kg,但隨著深層次的不斷開發,如獨一味小容量注射劑和獨一味巴布劑等的開發,獨一味藥材的潛在市場需求還將急劇擴大,野生資源面臨更大壓力,雖然進行了人工栽培試驗,但距離規模化的人工栽培還很遠,導致其價格上升較快。獨一味被粉碎成粉末后,不同粒徑的粉末加入適量水,充分混勻,采用擠出制劑法制備成型,干燥、整理,藥材粉碎后表面積增大,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但在實際應用中,藥材粉碎過細會造成吸附力提高,不易分散,可能會導致有效成分的浸出率、出膏率下降,同時為煎煮后藥汁和藥渣的分離帶來困難。因此,考察對獨一味煮散顆粒的性能及制備造成影響的因素,以成型性、濾過性、出膏率和有效成分含量為考察指標,以篩選出制備獨一味煮散顆粒的最佳粉末粒度。加強對該藥材煮散制備技術的研究,不但可以節約資源,滿足市場需求,提高藥材的利用率,而且還可大大降低相關中成藥的生產成本,將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王 永 王 猛 李向軍 單位: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廢水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研究
- 下一篇:數據交付系統二維碼工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