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研究

時間:2022-07-19 11:01:20

導語:工業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研究

內部控制直接關乎企業生產經營及經濟利益,決定著企業未來走向。尤其是現代工業企業,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勞動分工精細、生產過程持續均衡、生產社會化等特征明顯,必須通過強化內部控制建設,提升盈利能力,促使工業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工業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意義

(一)明確各部門職責。通過內部控制可明確各部門職責,以及工作合力劃分,出現問題可及時追究責任。同時提高了部門、員工任務完成的主動性,確保內部控制效率。(二)促使企業持續發展。鑒于工業企業生產科學且系統,協作關系復雜、嚴密,同時生產具備一定比例性,對比必須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通過分工明確,約束員工行為,實現工業企業良性運作。(三)規避企業風險。強化內部控制建設,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更是防范風險的重要舉措。尤其是面臨不斷變化的經濟市場環境,不確定因素的增加,促使著企業加強完善內部控制,規范員工、部門義務與責任,實現企業科學內部控制。(四)規范會計工作。企業會計工作管理是內部控制的核心,制定企業會計制度,必須圍繞現行的會計法規定,確保企業會計工作規范展開,規范會計人員工作行為,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有效。

二、工業企業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建設不足環境建設是企業內部控制一部分,直接關控制體制實踐的理想程度。我國是工業大國,崗位業務、職責必須可續劃分。但實際上大部分的工業企業在職能界定方面并不完善,體制執行力不足且缺乏監督。部分會計工作人員對會計信息相關票據界定模糊,會計崗位工作效率低下,會計信息問題時常出現。加之管理層、領導層缺乏內控意識,導致工作人員忽視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致使內部控制主觀性強,體制實踐形式化。同時不利于企業文化建設,員工歸屬感、向心力缺失,增加了企業內部管理的難度。(二)內部控制體系不優化。內部控制建設,直接關乎經營全過程的管控效果。在實踐中涉及環境分析、信息溝通等監督內容,更是各部門、員工等共同努力、維護的結果。但實際上大部分的工業企業,對內部控制內容的統籌劃分模糊,環節分工不明確,未設立監督審計部門,即使設立了部門但形式化嚴重。加之各環節信息溝通不暢,監督力度不足,導致內控工作難以有效展開。大部分企業財務數據分散性強,數據收集、整理工作難以有序展開,不能為內控工作提供價值依據。加之企業自身框架復雜,信息溝通閉塞,導致企業管理難以有效落實。(三)評估體制不科學。工業企業存在高收益、高風險特征,風險包括市場風、技術風險等。鑒于風險因素的不確定性,加之管理層風險意識淡薄,導致風險不斷加劇,經濟損失嚴重。對此工業企業必須積極引進風險評估體制,借助其圍繞市場經濟環境缺強化抗風險能力。按目前來看企業并不具備完善的評估體制,以及科學的風險防范流程,導致風險防范效果不理想。(四)內控管理者專業素養不夠。由于內部控制體系涉及到的環節、內容較多,對內控管理者的專業素養有著較高標準。要求其不僅要掌握現行法律政策,更要熟悉企業制度、會計操作準則,了解市場投資方面知識。但實際上,企業內控管理人員專業素養并不夠,無論是審計或是會計人員,財務管理知識片面,缺乏對企業全局規劃認識,消極應對企業各種財物管理活動,也與管理權力下放等因素有關。

三、工業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對策

(一)合理定位內部控制。內部控制主要圍繞企業發展需求實現,隨著企業管理的深入滲透逐漸成型。基于企業發展戰略角度分析,內部控制正在處于摸索性前進階段,在實踐、理論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強化內部控制建設,為企業經營發展增添了生命力。但內部控制不是獨立存在的,是與企業內部管理協調共進的,對此必須將內部控制建設提升到工業企業的發展戰略層面,對企業控制合理定位。對采購、財務控制、人力資源、崗位職責等方面明確界定。最重要的環境基礎建設,積極構建企業文化,在不違背企業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尊重員工意愿并為其個人目標實現提供機遇,實現個人目標、企業目標共同前進,提升員工向心力。利用內部控制活動,全面提升企業經濟利益。作為工業企業的領導者、管理者必須積極轉變內部控制觀念,起到正確示范帶頭作用,實現企業整個內控體制的創新與完善。(二)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完善內部控制機制,需要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工作人員的密切配合,將內控機制貫穿于企業業務全過程,實現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動態管理。首先設立內控框架,圍繞企業實際情況,要生產、出貨、銷售、財務管理等工作環節納入到內控結構框架內。其次借助互聯網等技術優勢,構建信息化溝通平臺,實現內部信息高效傳輸的同時,確保員工間、各部門間的有效溝通,確保內控工作的效率。最后提高監督力度,加強對內控管理工作的外圍監督,積極吸取群眾反饋意見,實現人性化、科學化、系統化的內部控制機制,促使工業企業健康發展。為提升會計信息的實效性,給會計人員足夠的學習空間、平臺,不斷更新自身專業知識、專業素養。通過完善的內部控制體制,為會計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確保會計數據的真實有效,通過內部控制避免違規行為出現,為企業創造更多利益。(三)設立科學風險評估體制。現代化的工業企業內部控制管理,需要對影響運營目標的風險因素加以歸納,圍繞各種影響因素,提出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措施。優化風險管理機制,控制風險擴大。同時一改傳統注重經濟利益忽視經營目標合理計劃、會計信息風險強制性防范,以及內部控制與牽制曲解等缺陷。大力發展企業內控建設,組建專業管理團隊體系。強化企業道德文化建設,積極設立科學的風險評估體制。在風險管理實踐中,必須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及事后處理的全過程管控。合理調節各內控環節,有效規避各項風險。強化內部審計工作與權利,本著維護企業秩序原則,盡可能的縮小企業風險事故損失。執行內部控制措施,必須配以外圍監督等有效管控,確保企業經營活動全部處于可控狀態,強化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自我評估是指分析、評估企業自身發展狀況,以及內控執行效果,為強化運營管理標準奠定基礎。在實踐中,鼓勵員工全員參與,根據結構性方式系統性評價。通過評估使員工、領導、各部門認識到運營管理的不足及后果,通過針對性的防范確保企業安全運營。(四)強化內控管理者素質。內部控制管理工作實踐程度,直接受內控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影響。對此需要定期展開培訓、考核活動,培養其專業知識、技能與素養。首先通過激勵制度,員工相互監督措施,強化內控人員的管理意識。其次通過培訓、考核等方式,強化其分析外部環境能力,為其業務素質提升起積極帶動作用。同時積極展開風險防范方案宣傳、學習活動,組織內控相關人員學習,轉變員工風險防范意識,更新其經濟活動評估知識,切實提升企業整體風險評估、防范、控制能力。最后注重對員工的思想教育,加大員工工作行為監督力度,發現不良行為及時懲處,切實維護工業企業經濟利益。

四、結束語

工業企業的內部控制建設,必須從圍繞企業發展實際展開,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通過強化內控的執行力度、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強化信息流動及溝通、優化內部控制監督、提升內控管理人員專業素養等途徑提升企業內部控制水平,遏制企業內部不良行為,彌補企業管理缺陷,促使工業企業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林鐘高,徐虹,王帥帥.內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復、合規成本與高管變更[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7(5):89-98.

[2]吳方紅.基于內部控制的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研究[J].建筑經濟,2016,37(10):105-108.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7.

作者:于彥媛 單位:齊齊哈爾華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