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美學教育問題思考
時間:2022-01-29 10:25:26
導語:工業設計美學教育問題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般來講,理工科學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屬于機械學院,他們具有良好的機械設計、制造的學習氛圍,工業設計學生接觸的同院系非本專業的學生也都是與機械相關的專業,耳濡目染中對本專業的工業部分了解相對較多,遇到結構等方面的問題請教同學或相關專業教師也相對方便,但就整個機械學院而言,其美學教育方面幾乎是沒有的,雖然在大學之前的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課程設置中有類似美術概論方面的課程,但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下,美術、音樂、體育等學科被認為是浪費時間而被減少甚至取消,導致學生的基礎審美沒有得到良好的引導,如今在大學將美術上升到藝術的高度更是讓學生難以理解。美學基礎薄弱,工科背景的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美學教育亟待加強。通過對幾所理工類學校工業設計專業課程設置分析,筆者發現,大多數學校的課程設置偏向技術,比如表現技法、計算機輔助設計、機械制圖、設計構成、設計表達等,只有幾個別的學校設置了藝術概論、美學基礎等以提高學生審美水平為目的的基礎課程,但“技有道而藝無瑕”,藝永遠指導著技的方向,“技”就像是一塊兒磚,沒有設計、沒有美的創意,磚就無法壘成或是氣勢恢宏、或是曲徑通幽、或是波瀾壯闊、或是安靜祥和的建筑。雖然這些學校開設的設計概論、工業設計史等理論課程講述了設計的形式美等有關美學方面的內容,但是這些課程針對性太強,對提高學生的美學修養確是杯水車薪。有些學校試圖通過開通三大構成課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但效果總是差強人意。三大構成課程可以說從視覺的各個角度對設計進行了詳細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平面構成的對稱平衡、對比調和、重復漸變,色彩構成中對比色、調和色、鄰近色以及立體構成中不同材質的空間表現,這些是學生成為設計師的基礎,是學生學習設計的開端,但是一位作家說過:繪畫是思維的痕跡。工科背景的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在大一會學習一年的基礎繪畫課程,表達能力提升的同時思維的發散性及敏銳觀察力和對美的領悟能力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二、解決辦法
(一)從教師的角度來分析。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每一個學生的審美都是需要慢慢培養的,美學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因為美存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即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美學教育應該貫穿整個大學四年的教學過程,教師在這四年的美學教育中應該始終處于引導的地位。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美學修養,開闊眼界,才能引導好學生。但不少工科類學院的工業設計專業老師也是來自工科類學校,從工科類學校開始開設工業設計專業以來,其重“技術”輕“藝術”的培養模式并沒有突破性的改革,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同時也不能放松對自我美學修養的提升,應廣泛閱讀美學基礎書籍及藝術的其他門類書籍,藝術的相通性要求教師對各個門類的藝術形式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教師是學校的寶貴資源,擁有德財兼備、專業扎實、素養高尚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需求的合格的設計師。(二)從學生的角度來分析。工科背景下的工業設計專業學生,比藝術類的學生邏輯思維更強一些,發散思維、跳躍性思維、創作性思維相對較弱,這些學生在以后從事設計相關工作時并不占很大的優勢,所以在對他們進行通識的美學教育的同時,可以充分發掘他們邏輯性強、思維嚴謹的特點,對他們進行機械美學、幾何美學方面的美學教育。相對于純藝術的美學內涵來說,工科背景下的工業設計專業學生更能接受和欣賞機械的、幾何的工整、簡潔、可量化的美。幾何形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形態,在原始的陶瓷彩繪中就有幾何形的運用,它普遍存在于大自然中,是各個時代設計師不竭的靈感來源,尤其在追求簡約、有內涵的當代設計領域,幾何形更是廣泛應用在工業、建筑、平面等各類設計中,并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能在掌握美學基礎知識與欣賞、運用的前提下,深入學習機械美學、幾何美學并能運用自如,與藝術類學生的“曲線”思維形成很好的互補,加上專業本身對結構工藝、材料等方面知識的深入學習,在以后的設計工作中就會占有一定的優勢并能很快脫穎而出。學習應該是一種自覺的行為。美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同時也應該是自我修養的一部分,學生應該加強自我提升的意識。美無處不在,有了一定的美學基礎之后,學生就應該自覺地通過各種途徑來提升自己的審美。如果學校有藝術學院,學生就可以主動去藝術學院的純藝術專業旁聽學習,體會藝術創作的過程,主動和他們交流學習心得;在新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關注專業相關的網站,搜集藝術展覽、設計展覽等信息,以掌握最新設計資訊;看時尚海報、服裝品牌會、流行色分析、攝影展等,都是學生提升自己眼界很好的途徑,只有每天花費一定的時間,日積月累,學生才會在不知不覺中改善自己的審美,成為一個既能把握大眾審美趨勢又有獨特審美眼光的合格工業設計師。(三)從課程設置的角度分析。專業的課程設置是按照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來進行的,課堂教學也是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現代工科背景下的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具有一定審美能力、創造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機械結構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并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全面綜合性人才,以適應社會對工業設計日益增長的強烈需求。在這個目的下進行的工業設計課程設置,一方面應該將美育理論與藝術賞析結合起來,增加美育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要開展橫向課題,讓學生在實際的課題設計中掌握設計的方法,并將自己的美學知識融入到設計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由于工業設計專業的第一學年會少量開設基礎繪畫課程,所以學??梢酝ㄟ^開設一定數量的選修課來彌補專業課時的不足。
參考文獻:
[1]李曉飛.繪畫—思維的痕跡[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12.
[2]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李慧杰 單位:安陽工學院機械學院
- 上一篇:數據交付系統二維碼工藝研究
- 下一篇:工業設計產業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