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化工園區安全生產監管策略
時間:2022-02-08 11:10:10
導語:淺析化工園區安全生產監管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全國化工產業都不斷向著大型化、生產連續化發展,而各化工企業由于本身產品存在一定的上下游關系也逐漸聚集在一個區域內進行生產活動,為了適應大化工生產專業化、集約化、大型化的趨勢,各地均建立了一定數量的化工園區。化工園區的建立加強了各化工企業之間的聯系,但是大量化工企業的聚集也使得園區內的安全生產環境變得異常嚴峻,化工園區內的安全生產監管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關鍵詞:化工園區;安全生產;消防;環保
近年來隨著我國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各地都興建了大量的化工園區。化工園區是適應大型化工項目而興起的,合理的化工園區設計可以兼顧各企業的產品特色,使得各企業之間形成一定的產業鏈,園區的企業可以實現一定的資源共享,實現各企業生產的集約化與最優化,各企業可以實現銷售、物流等方面的配套服務,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促進園區內各企業的發展。但是化工園區內各企業都是化工及相關企業,企業內各類易燃、易爆品眾多,生產設備也常常是高溫高壓設備,化工園區內一旦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則極為容易形成連鎖反應,造成災難性后果。化工園區內的各企業不能僅僅做好企業自身的安全監管,還應在化工園區管理部門的統一部署下,建立起一套覆蓋所有企業的安全監管機制。
1.我國化工園區管理現狀與不足
在世界范圍內,隨著化工產業生產的集約化、運輸便捷化以及對資源利用率提高的要求,早在二戰結束后,西方發達國家就著手建立統一的化工園區。大型化工園區的建立在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同時,還有效的提高各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增強了各企業在安全和環保方面的處理能力。我國的化工園區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才開始逐步進行建設的,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建成了以國家級化工園區為主干,省級化工園區和地市級化工園區協同的生產模式。全國目前已有工業生產總值超過千億的超大型化工園區八家,而其它國家級化工園區工業生產總值也均在五百億以上。省級化工園區和地市級化工園區雖然單一園區工業生產總值無法與國家級化工園區相媲美,但是省級化工園區和地市級化工園區集中了我國均大部分的中小型化工企業,數量眾多,產品種類齊全,是我國基礎化學品的重要來源,而此類化工園區數量眾多,其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較大比重。我國的化工園區與西方發達國家化工園區相比,建設時間相對較短,其在規劃、設計、生產運行、物流、倉儲等方面還有一定的改進空間。我國化工園區在進行建設初期,對于園區入駐企業是按照原料上下游關系進行設計的。對于生產相關的企業,按照企業就近的原則進行安排和設計,這樣可以減少物流的壓力,有利于企業原料產品的調度,可以集中對相關企業的“三廢”進行集中處理,有利于園區管理部門對企業危險源進行監督和管理。但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除了國家大型化工園區外,各省級化工園區和地市級化工園區在設計和規劃過程中,受到企業入駐時間不同、各企業產品相關性小等原因,常常是園區內最后入駐企業與規劃有一定差距,園區內企業互補性小,不能形成穩定的產業鏈。我國在建設化工園區時,出于對運輸和經營方面的考量,很多化工園區都建在交通便利、人員較為聚集的地區,有的化工園區更是靠近河流水系,一旦造成污染,則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而近年來所建設的化工園區,尤其是在省級和地市級化工園區的建設上,園區建設方對于園區規劃并沒有很明確的主導方向,園區內入駐企業一般就是各類化工企業,企業之間無序競爭,化工園區內對于環保措施缺失,園區內對于易燃易爆產品的倉儲和運輸安全考量不足。而很多化工園區本質上是經濟開發區單獨為化工企業開辟出來的,其本質上就是一般的工業園區,并沒有專門為化工企業規劃和設計,這樣的化工園區存在先天不足,沒有廢物的處理設施,也沒有專門設置對于危化品的存儲、運輸設施,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我國化工園區的安全監管一般實行的是屬地監管的原則,行業監管與園區管理機構聯合辦公的監管方式。化工園區在建責園區的建設、企業入駐、相關設施的配套、危化品設施的建設等。管委會其本身是地方政府的派出機構,在化工園區進行招商引資的初期,管委會更注重地方發展的經濟利益,而對于園區設計上的合理性、安全性、環保性則不能給予應有的重視。而在園區設立之初,一般的園區管委會人員少、任務重,園區初期需要完成的事物也很多,管委會分身乏術,很難對園區的安全和環保加以重視。園區管委會在成立初期時的人員一般都從地方政府調配,政府中具有安全和環保專業背景的人員較少,這也直接導致園區管委會無法對園區內安全生產進行專業性的指導。而園區內的安全生產監督部門和環保部門一般都是在園區企業入駐完成后才進行運作,此時的安全生產監督只能按照現有園區設計進行管理,安全生產的管理效能大打折扣。而從目前我國化工園區的安全執法體系上看,園區內的安全和環保部門一般都是園區管委會的內設機構,其在執法過程中受到多方掣肘,在執法過程中存在較大阻力。而化工園區內企業的內部安全管理水平層次不齊,部分地方化工園區入駐企業的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很多企業的安全及環保設施只是在檢查時才會予以重視,設施老化嚴重,企業內部安全人員配備不齊全,具有專業背景的安全技術人員更是缺乏。企業內安全監管手段落后,企業內相關從業人員缺乏相應的專業背景,企業管理層的安全意識淡薄,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園區管理者不能對企業進行良好的引導和管理,園區內的化工企業安全生產就無從談起。
2.我國化工園區安全監管策略
化工園區中的企業生產過程大部分都是高溫高壓反應,化工生產過程中有大量的易燃、易爆和各類有毒有害物質,對于化工園區的設計、運營和管理都應秉承科學的理念,合理的對化工園區進行設計和規劃,統籌各企業之間、企業與各類服務設施之間的關系,整合倉儲、運輸、環保等多種功能,保證化工園區安全、順暢的運行。化工園區的科學選址和規劃是化工園區安全運行的保障。化工園區的選址應保證交通、水電的同時遠離人口密集區域,遠離河流和水系,避免在人口聚集區的上風口設立化工園區。在化工園區及附近范圍內,除了必要的生產設施不應興建居住區以及各類商業服務設施,保證化工園區內及其附近地區處于較低的人口密度。這樣既可以防止化工園區內的污染物對附近環境的污染,也保證在遇到安全事故時把傷亡降低到最低。在園區進行規劃時,當地政府和園區管委會應有明確的建設目標,對需要入駐的企業進行系統的甄別,建立化工園區引入標準及條件,對于不符合園區設計與需求的企業進行限制,防止與園區不配套的高污染、高風險企業進入園區。對于園區內企業風險等級的控制有利于化解園區內的重大風險源,保證所有園區企業符合園區的發展方向,有利于統籌園區內倉儲、物流等設施,使得化工園區能以較短時間形成規模化產業鏈。在園區規劃時,應充分考慮園區企業的上下游關系,通過整體規劃把上下游企業進行合理布局;對于原料相近,產品相似的企業應集中布局,有利于倉儲等基礎設置利用率的提高;對于危險性較大的企業應進行分散布局,保證化工園區整體的安全。有條件的地區還應對化工原料進行管道運輸,防止物流園區內大量物流車輛通行帶來的安全隱患。其次,相關部門在企業入駐前期對于企業的產品、生產工藝等相關指標應做相應的審查,對環境污染嚴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落后工藝和落后裝備應限制其進駐化工園區。化工園區管理部門對涉及危險化學品存儲及高溫高壓設備的企業應建立完整的安全預警體系及應急預案,對于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運輸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園區內應安排專人對企業危化品進行審查,涉及危化品的企業應建立自動化的監測設備,全天候對企業內的危化品進行監控,一旦發生險情應及時上報并積極排險。再次,針對本園區內企業的生產特點,管理部門應建立相應的安全、環保、消防等設施,并與企業聯合組建相應的專業隊伍,形成企業、園區、地方三級應急隊伍,保證園區的順利運作。園區內企業應在園區管理部門的配合下,積極組建自己的安全與消防隊伍,企業自身的消防隊伍可針對自身的生產特點,建立起一只小而精的應急管理隊伍,實現對初期險情的應對。園區管理部門應針對本園區內企業特點,組建相應的專業應急隊伍,針對化工生產的特點,除了裝備常見的水罐消防車之外,還應裝備針對化工火災的泡沫消防車。園區內的消防隊伍在組建時應充分考慮化工園區的生產特點,人員組成上應具備一定的化工知識,保證救援的順利進行。針對化工企業的特點,園區內的消防隊伍應定期與企業內的消防應急隊伍進行演練,在提升企業內消防隊伍素質的同時還可以熟悉各企業內部的生產特點,保證能在初期控制住險情。有條件的地方還應聯合地方消防隊進行消防演練,讓地方消防部隊熟悉園區內企業的情況,保證險情的控制。化工園區由于其本身的生產特點決定了其生產過程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對化工園區進行科學的規劃,淘汰落后的、危險性較大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引導企業建立專業的安全生產隊伍和消防隊伍,加強園區內應急管理隊伍的建設可以有效降低園區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概率,促進園區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化工園區建設較歐美發達國家起步較晚,在建設過程中會不斷出現新問題、新挑戰,作為新時代的化工安全從業人員只有不斷總結經驗,吸取別國的先進經驗,才能不斷完善我國化工園區的規劃與建設。
作者:王銀環 單位:惠州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
- 上一篇:石油化工企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探討
- 下一篇:內部審計在煤炭企業內部控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