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企業節能減排論文
時間:2022-04-23 03:30:43
導語:紡織服裝企業節能減排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企業節能減排意識有所提高
調查顯示,71%的企業大體了解國家的節能減排方針政策,25%的企業詳細了解,企業水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管理工作逐步加強,大部分企業都專門設置了能源和用水管理機構,部分紡織服裝企業用水、用能實現了三級計量管理,同時制定了完善的用水和用能管理規定。值得一提的是,在節水措施方面,45%的企業制定了用水總量控制和取水定額管理制度,36%的企業制定了取水量、用水量的統計與報告制度,55%的企業建立了節能節水減排考核制度,50%的企業制定了節能節水減排工作責任制,55%的企業建立了年度節能減排計劃。
(二)多數企業實施不同程度的節能減排
從調查中得知,多數企業實施了不同程度的節能減排措施,如中水回用、冷凝水收集回用、生物酶技術、信息化技術、短流程技術、定形機余熱回收、鍋爐余熱回收、高效水洗和在線檢測控制技術等。根據調查顯示,降低能耗、改進相對落后的生產工藝支持度最高,均為40.4%,其次是提高原材料的產品得率、更新目前相對陳舊老化的生產設備,比重占30%,而降低水耗、防止生產過程中的跑、冒、滴、漏以及提高廢棄物的有效綜合利用所占比重相對較低,為15%左右。
(三)節能減排的成效有所體現
調查顯示,常州市紡織服裝企業能耗增幅得到有效控制,企業生產總水、電、汽能耗一直降低。很多企業已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實現從源頭控制污染、節能、降耗。
(四)政府宣傳措施有成效
常州市政府在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下,結合地方實際,出臺多項政策措施來促進企業節能減排活動的開展,對在節能、節水、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的企業給予表彰、獎勵,作為企業學習的樣板。針對節水、節能項目進行技改貼息或是設立節能減排專項等。
二、常州地區紡織服裝企業節能減排主要困難
參與調查的企業在實行節能減排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調查發現,其主要問題是認為公司領導主觀意識不到位,未能將節能減排的政策提上議事日程;科研力量薄弱,缺乏創新技術,以至于節能減排工作停滯不前;企業資金緊張,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實行節能減排工作。絕大多數企業呼吁建立企業投入為主、政府適當支持、投資方式多樣的多元投入機制,使企業在節能減排的工作上取得進一步突破。
(一)部分企業環保意識薄弱,節能減排積極性不高
在節能減排方面,一些企業出于成本的考慮,執行標準的積極性不高,尤其是分散在工業園區外的小企業,由于環保意識薄弱,環保設施不健全,以及污水處理設施使用不正常,偷排現象屢禁不止。
(二)管理機制粗放,節能減排措施不到位
一些企業污染治理設施老化,排水不能做到穩定達標。有的企業生產規模擴大,污水量大幅增加,而污水處理設施沒有配套跟進,廢水不能得到有效處理。其主要原因是企業缺乏必要的自我約束性管理機制,水電汽油煤、染化料、廢水廢氣廢熱廢料等的供應、利用、排放、回收、處置方法粗放;在基礎計量管理和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少,不利于節能減排的監管和實施。
(三)節能減排研發投入不足,缺少關鍵技術支撐
紡織服裝行業平均利潤率只有3%左右,對節能節水關鍵技術和工藝研發的投入嚴重不足,尤其是小型民營企業,盲目追求近期利益,忽視甚至無視環境保護。另一方面,國產技術裝備落后,而引進的節能節水設備價格是國內同類設備的1~3倍,使大部分企業難以承受,因此在技術設備支撐上面臨著困難。
(四)產品結構、生產加工模式不合理,資源、能源浪費嚴重
部分企業以生產中低檔產品為主,為降低成本,所用纖維(主要指棉、毛、麻、絲)品質較低、含雜量高;此外,使用的染化料質量和紡織服裝用水水質差,工藝水平落后都增加了紡織服裝企業的能耗和水耗。
三、常州紡織服裝企業節能減排的對策
(一)推動技術進步,促進企業節能減排
技術進步不僅能很好地降低紡織服裝企業的水耗能耗,節約資源,而且能有效地減少廢水的排放,保護環境。推動技術進步對企業節能減排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1.推動技術進步,啟用新工藝,改造原有工藝設備。就技術層面而言,設備對節能減排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一方面要不斷開發新技術、新設備,另一方面則要制定和貫徹行業準入條件和標準,堅決淘汰不符合條件的落后設備,既節約資源,又保護環境。因此,利用新技術、新設備推動節能減排水平不斷前進是當前節能減排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2.推動技術進步,實施清潔生產工藝。實施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能有效地控制生產過程中的用水量、能耗量和廢水排放量,不僅能降低水和能源的消耗,而且能有效地減輕廢水對環境的污染。因此,實施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不僅符合當前國際趨勢,符合我國國情,又能對企業節能減排產生深遠的影響。
3.推動技術進步,引導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紡織服裝產業升級換代的根本方向。通過科技革命,實現行業的轉型升級,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產品質量,滿足高品質的消費需求,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和能源的消耗節約資源,減少廢水排放保護生態環境。
(二)制定合理財稅政策,優化產業、產品結構
合理的財政稅收政策,能影響紡織服裝企業的行為,使之自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產業、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能有效地降耗、減排,二者并用能極大地推動企業節能減排的開展。
1.制定合理財稅政策,激勵企業降耗、減排。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和公共品的屬性,其局限了市場機制在促進節能減排方面發揮的作用,政府應當介入承擔起應盡的職責,建立促進節能減排的政策體系,加強對紡織服裝行業節能減排的政策支持力度。此外,在企業節水、節能和減排方面,由于前者容易給企業帶來直接的效益,使得紡織服裝企業對節能節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普遍較高,而減排大多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導致企業減排積極性不高。因此,政府有關部門在引導和鼓勵企業節能節水的同時,應更加關注污水的治理問題。除了制定嚴格的規制政策外,政府也要采取更多的激勵政策,引導企業增加環保投資,減少廢水排放,以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2.優化產業、產品結構,推動企業節能減排。優化產業結構,限制資源損耗大、污染嚴重的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的發展,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改變產品結構,逐步減少低附加值、資源耗費大、高排放的紡織服裝產品的比重,發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產品;實施產業集聚,通過產業聯合、優化整合,實現綜合利用、循環使用,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減少污染。
(三)引導企業向規模化、集聚化方向發展
大型紡織服裝企業在節水、降耗和減排方面均比中小型企業做得要好,例如黑牡丹集團,可見節能減排也有規模經濟問題。因此,常州政府要采取措施限制消耗高、排污重的中小型紡織服裝企業的發展,堅決關閉資源耗費高、排污嚴重的中小型企業,引導和鼓勵大型紡織服裝企業良好健康地發展。由于節能減排不僅有規模經濟問題,也存在范圍經濟問題,所以,政府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督促引導紡織服裝企業向園區集中,走“聚集發展、集中治污”的道路。園區產業集中,不僅便于開展產業結構調整、推廣節能和清潔生產技術,也有利于實施能源集成和“三廢”的綜合治理,實現污水處理的產業化和市場化運營。
(四)以大學和科研機構為依托構建節能減排技術服務平臺
在常州,許多院校和科研機構在市場化大潮中進行了轉制改革,并已經轉變成為市場競爭主體。但它們與一般的市場主體不同:第一,它們享受著特殊政策(如特殊的稅收優惠);第二,擁有國家對這些科研院所多年投入所形成的公共科技設施、數據等積累以及大量的人才、知識產品等無形資產。這些因素決定了政府完全可以充分發揮其體制與機制創新的優勢,給予必要的引導與支持,建立適應中小紡織企業節能減排需要的技術服務平臺,這也是這些科研院所進一步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具有實踐上的可行性。
(五)建立企業節能減排的法律約束體系
1.工業企業節能減排的法律體系要同國家清潔生產促進法、節約能源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相配套,要體現工業企業對廢棄物回收、處理與再利用的法定義務,規定工業企業不同行業標準和產品標準,形成嚴格的市場準入標準和合格評定制度,對達不到節能標準的企業或產品強制退出市場,對其進行公小或責令整改,不達標準禁止營業銷售。
2.建立綠色會計制度,將環境成本內在化。環境資源是有限的、稀缺的,所以應認為其是有價值和有價格的,企業在核算生產成本時還應考慮環境成本,還要包括資源消耗成本和環境污染成本等。國家應以法律法規形式建立綠色會計制度,制定資源定價機制并對其進行核算,將環境成本納入企業生產成本,實現環境成本的內在化。
作者:顧濤方宇陳慧單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科技局專利工作要點
- 下一篇:養老機構安全管理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