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稅技術創新推動和影響

時間:2022-03-04 03:50:36

導語:環境保護稅技術創新推動和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保護稅技術創新推動和影響

摘要:在環境保護稅開征背景下,本文就環境保護費改稅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投入問題進行了分析,從環境保護費改稅的現狀,以及環境保護費改稅對于企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影響進行討論,進而促進企業進行創新技術投資,減少污染,以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關鍵詞:費改稅;排污費;環境保護稅;企業創新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良好環境質量訴求日益增長。但是在現如今客觀現實中,我國生態環境日漸惡化,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我國于2018年1月1日采取廢除排污費的手段,實施我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促使高污染、高耗能企業主動轉變產能方式以及升級綠色技術,從而為其調整經濟結構、改變發展方式打下良好基礎。

1環境保護費改稅現狀

1.1環境保護稅法。環境保護稅,在廣義上講,是指有利于控制污染、保護環境的一類稅收的總稱;從狹義上講,是指對環境污染型產品和直接導致環境損害的行為征收的一種稅[1]。發達國家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紛紛進行環保稅立法,正式開征環境保護稅,形成了相對比較成熟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1]。201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以下簡稱《環境保護稅法》)出臺,標志著我國在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1]。《環境保護稅法》規定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營者作為納稅人,對《環保稅法》所附《環保稅稅目稅額表》和《應稅污染物和當量值表》中規定的污染物進行征稅,根據現行排污費計費辦法和收費標準,遵從“從價為主,從量為輔”的原則,設置環保稅的計稅依據以及稅額標準。1.2環境保護費改稅的差異。環境保護稅的開征,雖然依照“稅負平移”的原則,實現排污費制度向環境保護稅制度平穩轉移,但是兩者之間還存在一些差別[2]。第一,環境保護稅在排污費原有的稅收減免基礎上又增加了一檔企業減排的稅收減免檔次。根據《環境保護稅法》規定:“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30%的,減按75%征收環保稅。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50%的,減按50%征收環保稅”。該規定有利于企業享受更多優惠,從而鼓勵企業降低污染物排放,保護環境。第二,環境保護稅有利于提高納稅人遵從度,增強企業降低污染、減少排放的意識。環保稅是以企業為納稅人,由環保稅制度完全替代排污費制度,但是在征收過程中,遵循整體稅負不增加的原則。又因為稅負平移標準高于排污費標準,開征環境保護稅將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一定壓力,在公平的競爭市場中,使得企業加速轉型升級。第三,環境保護稅有利于構建綠色稅制體系,使稅收調控作用發揮更為顯著,進而形成有效的稅收約束機制,以提高社會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促進生態文明和綠色的發展。雖然我國排污費已經開征40余年,但是由于排污費制度存在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干預等問題,使得這種非稅收入在環境治理方面還有所欠缺。以立“法”的形式以及憑借“法”的強制性等特質所征收的稅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排污費制度的缺陷,進而推進了環境保護發展。第四,環境保護稅體現了國家對環保型企業的傾向性。政策性法規對行業的影響并不是實行就能立刻看到效果,而是在一定的時間內使得企業的成本投入以及流向等方面受到影響,從而對行業產生持續且長遠的影響。企業應必須具備發展意識,積極應對問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通過使用具有環保特質的材料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真正意義上去保護環境。1.3環境治理現狀。排污費制度已經實行30多年,但從我國整體來看,雖然國家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資金去治理,但是環境污染問題還是很嚴重。由此看來,排污費制度在治理現行環境污染狀況下還存在很多問題,從而為環境保護稅的開征奠定了基礎。由數據表1可以看出,工業污染治理所占工業生產總值比值幾乎趨近于平緩,但工業污染治理所占環境污染治理比值卻年年增加,在2016年其占比竟高達80%以上,表明工業污染已經成為環境治理重要著力點。再根據國家稅務總局15日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環境保護稅納稅人申報入庫52.2億元,較第一季度增長7.6億元,環比增長17%[3]。上半年,環保稅納稅人申報入庫96.8億元,與去年同期同口徑排污費相比,增收17.5億元,增長22.1%[3]。對于污染治理投入少、治理不規范的企業。這類企業由于治理不規范,通常污染物排放量較大,排放濃度高[4]。如果不加強污染治理投入、減少排放量、降低排放濃度,這類企業很難享受到減排優惠,且稅收的法律剛性使其難以逃避足額繳稅[4]。長遠角度來看,企業成本會逐年加大,收入減少。長此以往,這樣的發展趨勢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企業長遠發展。由上述總結,企業要想少繳稅,就要進行技術創新,進而減少污染,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進而起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2環境保護稅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機理

由于稅收存在稅收效應和替代效應。根據其中替代效應可知:政府對企業的征稅行為使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發生變化,從而企業會放棄某些經濟活動而轉向其他經濟活動。環境保護稅政策的實行對企業產生的作用是通過對環境保護稅所規定收取的污染型產品征稅從而使得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產生變化,進而影響到企業的利潤總額,促使企業調整產品結構,讓征稅產品轉向低稅或無稅產品,也即令環境友好型產品的產出量占比總產出量相較于污染型產品的產出量占比總產出量要高。本文假設某企業的所有生產要素固定,企業只生產非污染品以及污染品這兩類產品。D1代表的是企業在還沒有征稅的生產均衡點。由圖1可以看出,在均衡點上生產可能曲線和無差異曲線S1相切,均衡產量則是R2所代表產量與R2*所代表產量的總收益量,表現出此時該企業所具備的最大獲利能力。當政府開始對Y1征收環境保護稅之后,生產均衡點移動到新的均衡點D2位置,此時最優化產量組合數R1所代表產量和R1*所代表產量,可以從圖中清晰的看出R2*產量有效提升,R2產量也有所下降,體現出政府征收環境保護稅之后,企業開始將生產要素轉向Y2產品,也即說非污染品(Y2)明顯代替了一定量的Y1產品。通過上述分析得出,環境保護稅的開征明顯地促使污染企業加大創新力度,減輕環境污染,推動企業研究、開發和投入使用環保技術,進而促進調整產業結構。如果企業再生產污染型產品,那么投入成本會變大,使得獲利變少,企業為了使獲利能力最大化,就應該減少此類產品的產量,或者是應用新技術降低污染,實現清潔生產。從行業角度分析,環境保護稅的開征,使得一般企業的投入成本的增加幅度遠低于高污染型的企業,使得高污染型企業的綜合獲利能力減弱,進而引發高污染型企業的競爭力在市場份額中急劇下降以至于逐漸被淘汰的問題。而且環境稅開征之后,政府對于環保型生產企業的傾向性更明顯,積極為這類企業提供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這種激勵機制會增強其競爭力以及實現綜合獲利能力的最大化,從而促進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環境友好型行業的發展。

3環境保護稅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效果

高鳳勤認為,稅收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工具之一,是市場經濟運行的主要參數[5]。稅收的變動影響著各個經濟利益主體的行為選擇[5]。企業是市場經濟資源配置的主體,政府對企業課稅減少了企業的既得利益,改變了企業的生產、投資、籌資等各個方面,影響了企業利益相關者的行為選擇[5]。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對企業課稅帶來的經濟影響和社會影響日益深遠和復雜,深入研究企業稅收的資源配置與制度安排效應,為政府提供企業稅制優化的微觀基礎,成為當前探討企業稅制改革的重要命題[5]。對于傳統產業,征收環境保護稅使得其負外部影響得以改善,可以有效的改善環境質量。當然在環境保護稅征收的這個過程中,也可能給傳統產業的競爭力等問題帶來不利影響。環境保護稅征收的稅收收入與企業在經營過程造成的污染相掛鉤。污染程度越高,征收的環境保護稅便越多[6]。對企業的污染行為征稅之后,會使得高污染,高能耗企業投入成本變高,降低了投資者的收益能力,投資和消費的相對價格發生變化,消費相對于投資變得廉價,投資者會選擇用消費去替資,從而降低了總投資量。因為環境保護稅法比排污費多了一檔稅收減免優惠檔次,企業若采取積極措施去應對,在發展上調整戰略,從長遠角度來看,會在一定程度促進這類企業技術創新,反之,可能會面臨淘汰或者轉型等問題。基于上述分析,環境保護稅開征之后,使得多排污染物的企業多繳納,少排污染物的企業少繳納稅款,在一定時間內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沖擊某些產業的發展。但是長遠來看,環境保護稅的開征會促使投資者去投資低稅領域或者免稅行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環保型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同時響應了國家政策號召。盡管環境保護稅的實行對總投資量的影響還是未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開征環境保護稅,定然會使投資傾向于環保型行業領域,促使我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

4結語

環境保護費改稅為環境保護提供了更為充足的資金支持,減輕了政府環境污染治理的壓力,同時給企業帶來了轉型的壓力,使得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企業面臨被淘汰或者進行轉型的局勢。費改稅讓原本的被動型環保轉變為主動型環保,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同時環保稅開征在立法層面、監管、執行等方面都還存在很多問題,仍然值得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黃玉林,張亮,周志波,等.我國環境保護稅的實施:演化、困境與完善[J].西部論壇,2018,28(2).

[2]徐安琪.我國環境稅政策實施效應的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7.

[3]昆明市環保局.二季度環保稅收入比一季度增長17%[EB/OL].www.kmepb.gov.cn/c/2018-08-16/2710135.shtml,2018-11-07.

[4]龍鳳,楊琦佳,葛察忠,等.環境保護稅對企業經濟負擔的影響分析[J].環境保護,2018(Z1).

[5]高鳳勤.企業稅收效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6]李璐.我國環境保護稅的征收對企業的影響[J].納稅,2018(14).

作者:謝曉夢 劉媛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