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科學開采趨勢與前景

時間:2022-12-21 09:57:34

導語:煤炭資源科學開采趨勢與前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煤炭資源科學開采趨勢與前景

【摘要】新疆煤炭資源儲量豐富,是我國煤炭生產力西移的重要承接區和戰略能源儲備區。基于新疆煤炭資源的賦存特點和分布特征,結合國家政策傾斜、地緣優勢明顯、技術創新速度快等優勢,著重分析了以科學開采為核心的包括嚴格控制準入門檻、籌建煤炭運銷公司和網絡銷售平臺等相關建議,對新疆煤炭科學開采的發展趨勢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科學開采;煤炭工業;前景分析;新疆

新疆煤炭資源儲量豐富,預測儲量1.82~2.19萬億t,占到全國總預測儲量的40%以上,是國家第14個大型煤炭基地,是我國煤炭生產力西移的重要承接區和戰略能源儲備區。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區和“一帶一路”核心區的地緣優勢為新疆煤炭資源高效開發開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為進一步推進自治區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實施,以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益的原則建設新疆大型煤炭基地,走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新疆煤炭資源賦存特點

新疆煤炭資源具有儲量豐富、分布相對集中、賦存范圍廣、煤層厚度大且煤層數目多、埋藏深度淺、煤質優良等特點。成煤期集中在侏羅紀時期,煤質以長焰煤、不粘煤為主(約占81%)、其次為氣肥煤和焦煤(約占19%),此外還有長焰煤、瘦煤等。變異程度高、發熱量高,屬于優質動力煤、煤化工煤制油用煤。依據構造控制、成煤時代及聚煤規律等因素,將新疆含煤地層劃分為三大含煤地層區,即準噶爾含煤地層、塔里木含煤地層及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含煤地層區。依據早-中侏羅世的聚煤作用與古地理環境、古構造的關系,可將三大含煤地層區再劃分為13個賦煤帶,進而細分出60個煤田(煤產地、煤礦點)。根據國家能源戰略部署和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新疆大型煤炭基地被劃分為吐哈、準東、伊犁、庫拜四大區,主要包括36個礦區。新疆煤炭資源分布不均衡、不匹配的現象比較突出,基本呈現“北多南少”的特征,北疆煤炭資源儲量占到全疆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阿爾泰、準葛爾、天山、塔里木和昆侖5個含煤區,而南疆探明煤炭資源儲量相對匱乏。

2新疆煤炭資源開采現狀

根據各煤炭大區的區域位置和國家、自治區資源發展戰略需要,對各大區的開發定位進行了周密部署(表1所示)。吐哈基地以疆煤外運和疆電外送為主,包括9個礦區。準東基地以發展煤電、煤化工示范項目為主,優化布局大型工業園區,參與疆煤外運和疆電外送,包括17個礦區。伊犁基地以發展煤化工示范項目、煤電為主,實施煤炭就地轉化,主要包括3個礦區。庫拜基地主要包括7個礦區。主要以滿足當地發電、城市供熱、工業生產用煤和居民生活用煤為主。新疆煤炭工業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保持了持續高速的發展速度,2010年原煤產量首次突破1億t。以2014年為例,全疆115處煤礦項目開工建設,其中40處年生產能力百萬噸、千萬噸的現代化煤礦陸續建成投產。國有重點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100%,地方鄉鎮煤礦機械化程度達62.84%。在產煤重點地區哈密地區,大中型煤礦項目已突破年產億噸規模,區域內煤礦平均單產達每年200萬t以上。通過關閉退出、兼并重組、改造升級等方式淘汰了8處小煤礦,淘汰落后產能193萬t/年。目前,全區已建成洗(選)廠39家,年洗(選)能力5981萬t;全年入選原煤3982萬t,入選率為30.63%,潔凈煤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神華、中煤、華電、中電投、潞安、兗礦、徐礦、華能等40多家大型企業集團進駐新疆開發煤炭資源,同時帶來了先進的采礦技術與裝備。但新疆幅員遼闊,4大煤田的地形地貌、覆巖結構、水文地質及煤層賦存條件等差異較大,與東部礦區更不同,其先進的開采技術表現出一定的局限性。

3新疆煤炭工業發展機遇與挑戰

國家能源戰略由東向西的調整使得新疆在國家能源戰略規劃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順利實施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進一步深化,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的“三基地一通道”(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基地和儲備基地、大型風電基地、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中央政策傾斜為新疆煤炭工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4新疆煤炭資源科學開采發展趨勢探討

綜合考慮新疆煤炭工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促進新疆煤炭工業健康持續高速發展,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作為保障。(1)以資源深度高效開發為主線,綜合考慮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生態環境、水資源等影響因素,合理建立新疆煤炭資源生態容量評估模型,進行詳實的科學評估,避免超生態容量開采,為實現煤炭資源的科學開采和綠色開采提供理論依據。(2)繼續加大全疆煤炭資源普查工作力度,逐批開展詳查工作。以此為依據,以環境容量為藍本,組織制定合理的資源開發規劃和配套采選體系,避免開采煤炭資源過程中對其他資源的浪費破壞。(3)加快推進煤層氣產業化進程。新疆煤層氣勘探開發起步近幾年發展較快。國家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政策支持,創新煤層氣發電、煤層氣液化等開發項目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4)實現煤制天然氣項目的常態化。在現代煤化工方面,煤制天然氣因能量轉換效率最高、耗水量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技術成熟,成為最理想的清潔能源。對于實現煤炭資源產能提升和經濟效益最大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5)加快大型煤炭基地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煤炭集疏系統,發展循環經濟。以蘭新鐵路、西氣東輸管道、西電東送網絡為主線,不斷降低煤炭資源的運輸成本,推進新疆煤炭資源走向國內外市場,實現煤炭資源的高效利用。(6)加強煤炭工業科技改革創新驅動。針對新疆煤炭資源賦存的“急傾斜、巨厚煤層、自然發火期短”等特點為研究對象,以煤炭科學開采為核心的保水開采、充填開采進行創新,最大化的提高新疆煤炭企業的競爭力。重點解決“疆電外送”輸送成本過高問題,擴大疆電輸送范圍。(7)籌建新疆煤炭運銷公司,搭建煤炭互聯網銷售平臺。隨著煤炭產能的提升,跨地區、遠距離運輸存在的問題將進一步凸顯,為此籌建新疆新疆煤炭運銷公司全面負責全疆煤炭運輸銷售工作顯得十分必要,對于煤炭企業產能調控意義重大。

5結論

新疆煤炭工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為處理好脆弱的生態環境和煤炭資源開采之間的矛盾,確保新疆煤炭工業持續高速發展,必須采取包括嚴格控制準入門檻、加大本土人才培養、籌建煤炭運銷公司和網絡銷售平臺等措施。

參考文獻

[1]張東升,劉洪林,范鋼偉,等.新疆大型煤炭基地科學采礦的內涵與展望[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5,32(1):1~6.

[2]繆協興,王安,孫亞軍,等.干旱半干旱礦區水資源保護性采煤基礎與應用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28(2):217~226.

作者:亞爾買買提•臺外庫力 牙生•吾甫爾 單位:1.新疆大學地質與礦業工程學院 2.新疆煤礦安全監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