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考

時間:2022-03-30 10:20:46

導語: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考

摘要:煤炭能源的消費在我國所有能源消費總量中占大部分,這就充分說明,煤炭能源在我國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效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山西省是我國煤炭能源大省,山西在開發資源的過程中,傳統方式仍在使用,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造成能源浪費,而且環境污染也比較嚴重,傳統的能源開發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經濟發展要求。當今經濟全球化趨勢逐漸加強,山西省在消費模式、運輸方式以及開發技術等都需要改進,進一步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這是時展的大趨勢,更是生產集約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戰略任務。為此,首先對可持續發展的提出、定義以及內涵進行闡述,然后對當前經濟形態下的山西煤炭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對山西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實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并提出相關策略,希望能夠為當今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提供更多參考,促進我國煤炭能源經濟快速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考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時展的基本要求,但是山西煤炭工業在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的過程中,仍有一些問題存在,阻礙其與世界接軌的步伐。在當今經濟形勢下,山西煤炭工業需要在戰略中科學規劃,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煤炭經濟的良好發展[1]。由此看來,本文對山西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思考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1可持續發展的提出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必然產物,早在1980年3月5日,可持續發展戰略就已經被提出,在《世界自然保護大綱》中明確表述出: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條件下,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順應經濟發展趨勢而產生,也是當今循環經濟時代的基本要求,更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指導思想。大綱中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大自然,促進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在創造世界和改變世界的過程中,要求人類在尊重大自然發展規律的同時,與自然和諧發展,也就是在此時,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專業術語[2]。LesterR.Brown在1981年的會議中指出,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生存的生態環境,需要人們采用開發新的可再生能源等方法,科學合理地把可持續發展戰略更好地落實到各行各業。到了1987年,可持續發展這個概念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再一次被提出,并深刻闡述該戰略思想能夠對當代人類的發展發揮更好的促進作用,并且能夠更好地滿足后代人發展的需求,這對今后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關該戰略指導思想的定義有很多,都大同小異,其中最具推崇意義的仍是這份報告中對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思想的定義[3]。

2可持續發展的定義與內涵

2.1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在不同范疇中的定義不同,但是其可持續發展的宗旨是不變的。主要內容為:生態環境、人口以及經濟等的可持續發展,這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科學理論指導思想。但是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對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思想的理解存在著一定的偏差,由于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包含的內涵不僅指經濟,還有很多方面都包含在內,所以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并且各國和地區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研究方向也存在不同,這就是說,在不同范疇,對可持續發展的定義也是不同的。具體如下:2.2.1基于生態學的定義。生態學家在研究可持續發展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主要是指自然資源與環境和開發技術程序等之間的平衡。在生態學范疇中,可持續發展是在1991年國際生態聯合會上的研討會上提出來的,“本次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的主要內容是針對保護環境方面,這也是本次研討會所探討的主要內容,并通過研討,把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思想定義為:‘保護和加強環境系統的生產和更新能力’,這樣的定義意在說明,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對環境保護加以重視,促進經濟和環境共同進步和發展,進而促進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更新和完善”。2.2.2基于社會學的定義。從社會學的角度對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的定義,主要是針對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社會學范疇的可持續發展定義是在1991年發表的《保護地球》中提出的,指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提高社會生活水平的一種狀態。從這一定義中可以看出,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2]。2.2.3基于經濟學的定義。從經濟學角度分析,Pearce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對于當代人類和后人的發展均有利益,這就要求當代人類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應危機后代人對資源的利用。這一觀點與EdivardB.Barbier對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思想的定義一致,他認為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建立在保護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基礎之上,促進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促進經濟利益的最大化[4]。總體來看,經濟學范疇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定義的宗旨是為了最大程度實現經濟利益的同時,保護好生態平衡,這一定義值得發揚光大。2.2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可持續發展包括兩方面:一是延續性;二是發展性。這是通過對時間和空間相結合研究出來的結果。若想發展,首先要延續,這就說明延續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談發展的前提首先要深入分析延續性;那么反過來說,延續的結果必然是發展,沒有發展的結果,就失去了延續性的重要意義[5]。以下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2.2.1發展是主題。可持續發展的主題需要明確的是:發展的概念與社會經濟增長是屬于兩個范疇,其概念是完全不同的,發展的范疇比較廣,經濟增長范疇相對而言較小,其中影響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因素比較多。發展是集社會、科技、文化以及環境共同進步于一身的現象,不能說這幾項中的某一方面的進步就是發展。同時,發展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是各個國家均有權享有的共同權利。2.2.2可持續性。可持續性原則是指:在社會經濟生產和生活中的閥值,這個閥值指的是人口和資源等諸多因素,并不是單一指的一種因素,人類在生活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能超過這個值,這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所能承受的范圍[6]。2.2.3可持續發展是公平的發展。從公平發展的角度出發,可持續發展主要是指人與人、人與自然、當代人與后代人之間的公平發展。這就是在提醒當代人:資源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后代人,在享有資源的同時,也要為后代人考慮,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為后代子孫造福,并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發展[7]。2.2.4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與自然是平等的,在創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僅要尊重大自然的規律,同時還要承擔保護自然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本原則[8]。中共中央總書記在講話中曾經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3山西煤炭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煤炭是一種有限資源,不可再生,煤炭資源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那么要想用有限的煤炭資源更好地促進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在煤炭工業開發的過程中對環境進行保護,找出山西煤炭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制定相關解決策略[9],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山西煤炭工業的良好發展與進步。3.1傳統儲運方式損耗大。山西煤炭工業在經營和發展中,主要運輸方式是鐵路和公路,其次還有其他運輸方式,如管道運輸,管道運輸使用量較少。山西煤炭的每個儲運區大多設置在各個國有重點礦區,這些煤礦儲運區均為露天的,正是這樣的儲運區造成區域性的環境和空氣的污染,這種傳統的儲運方式是煤炭工業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問題,因為露天儲運區有煤的自燃和煤塵的污染,而且煤炭的自燃現象不僅出現在儲運區,在運輸的過程中也會發生[10]。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在傳統儲運中由于防塵措施和設備的缺乏,造成煤炭資源損失量較大,對空氣造成嚴重污染。3.2傳統消費模式污染嚴重。山西是煤炭大省,在我國煤炭消費總量中占1/3以上,但是消費模式仍采用傳統模式,在消費的過程中有大量的廢棄物排放,尤其是在近些年,煤炭資源消費總量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長而大量增加,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這就要求山西煤炭的這種傳統消費模式進一步改進[11]。3.3相關立法不完善。煤炭資源是有限的,這一特性就決定了在開采的過程中,國家應采取措施進行約束。國家對煤炭的開采有相關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但是在實際開采中的各個環節,涉及到的一系列問題,并沒有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法律措施,再一個就是煤炭資源的合理開采標準沒有具體的規定,這就造成山西煤炭業在開采的過程中出現嚴重浪費的現象。3.4智力支持缺乏。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煤炭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必然就會造成山西省煤炭資源開采的規模擴大,長此以往,大規模的開采煤炭資源必然造成生態環境的失衡,煤炭資源損失也比較嚴重。山西煤炭工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意識到,社會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是煤炭資源挖掘的條件卻在日益惡化,單一的煤炭經濟結構難以被廣大勞動力及時轉移,這對煤炭開采會造成嚴重影響,煤炭經濟結構的承受能力就會減弱等等一系列的嚴峻問題層出不窮。

4山西省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4.1改進山西煤炭傳統儲運方式。煤炭資源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幾年山西煤炭工業的外部經濟狀況問題愈演愈烈,這種現狀對山西省煤炭工業本身的發展產生嚴重制約的影響,同時對我國煤炭工業經濟的良好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從全國煤炭消費的區域來看,山西省有著最佳優勢的特征,因為山西省的地理位置,有很多地區的傾斜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山西省煤炭工業的儲運成本,不僅方便山西省煤炭運輸,也能夠保證向外及時供貨。因此這就需要山西省改進山西煤炭傳統儲運方式,加大運輸、儲藏的技術研發力度,加強設備改進,采用快捷的運輸方式運輸煤炭,以促進煤炭工業的發展。4.2轉變山西煤炭傳統消費模式。山西省的地理位置占據極大優勢,并且具有良好的開采條件,在豐富的煤炭資源和較大產量的優勢條件下,開采的成本自然就會降低,山西本地的煤炭銷售價格較其他地區低了很多,使山西煤炭工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占據控制力和引導性,有些煤炭工業產品在整個行業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從全國煤炭成分來看,山西省煤炭成分較其他地區煤炭成分好很多,不難看出,山西省煤炭工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主導地位[12]。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摒棄從表面上改變的簡單策略,要從根本上對山西煤炭工業發展的戰略進行調整和改進。要依據實際制定政策,使其具有針對性、有效性。要以市場為向導,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在消費管理方面進行不斷的創新,促進煤炭工業市場的正規化和科學化發展,為我國煤炭工業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當今可持續發展的趨勢下,山西煤炭傳統消費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狀況,違背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因此,必須要優化山西煤炭能源結構,摒棄傳統消費模式,實現山西煤炭能源結構向多元化發展。4.3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體系。無論是人類社會的發展還是進步,都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并且要有法可依,山西煤炭工業的發展也不例外。在煤炭開采和利用的過程中,不僅要尊重自然規律,還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體系,這也是當今循環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山西省的地方法律法規,對礦山地區資源保護的相關法律進行完善和具體化。對開采和生產利用過程中產生的廢物進行科學合理的循環再利用,把這些都寫進山西煤炭工業的法律法規中,在促進山西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實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4大力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隨著全球化經濟發展的趨勢加強,同時又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很深,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來越成熟,山西煤炭工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在智力支持上逐漸顯示出不適應,在此現狀的基礎之上,需要摒棄傳統的盲目性開采方式,要以市場為導向,對市場的需求做出詳細的考察,采取優勝劣汰的方法確定煤炭企業的供給。從這一角度出發,煤炭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就取決于是否適應市場的需求,并且在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情況下,更新自己的產品。另外要抓住國家對煤炭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政策,轉變傳統粗放型經濟形勢,采用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在山西煤炭工業發展管理的過程中,要對科技管理創新的技術手段加以重視,強化科學技術在山西煤炭工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意識,并在實際經營中培養大批的專業人才,運用科學技術對經濟信息等進行科學分析,通過現代化網絡技術收集政策資訊信息,廣納專業管理人才,增強煤炭工業管理的隊伍,這是山西煤炭工業在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大背景下,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趨勢而采取的必要智力支持策略,可以有效促進山西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提高我國整體煤炭能源經濟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5結語

本文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定義和內涵等進行了分析,對山西煤炭工業目前發展現狀進一步分析總結出運輸方式、立法制度、消費模式以及智力技術支持等都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基于此現狀,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導思想提出相關對策,改進運輸方式、加強防塵措施、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體系、由粗放型經濟模式向集約型經濟模式轉變、充分利用科學技術手段,促進山西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總之,本文對山西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分析和探究,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煤炭能源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國浩.煤炭資源管理理論與政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1-44.

[2]趙國浩.中國煤炭工業與可持續發展[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0:6-38.

[3]趙國浩.資源管理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40-53.

[4]趙國浩.論中國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戰略[D].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優秀博士文庫(經濟學卷),2005:27-30.

[5]趙國浩.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山西煤炭工業發展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10,30(5):4-5.

[6]趙天石.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0:17-22.

[7]趙燕.山西省煤炭產業轉型評價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2:33-35.

[8]張玲娟.山西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0,19-45.

[9]牛沖槐.山西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的思考[J].中國能源,2003(3):11-13.

[10]李丹.山西煤炭產業轉型研究[J].決策參考,2010(1):37-38.

[11]張林燕.資源轉型下的山西煤炭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2:31-36.

[12]晏濤.促進中部崛起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33-54.

作者:閆慧琴 單位:山西省發改委宏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