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學教學模式創新
時間:2022-03-17 10:20:00
導語:兒科護理學教學模式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的藝術。教學是教師運用教學技巧與策略,針對教學對象,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專護理的教學和普通中學的基礎教育不同,是以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以適應就業為目的的教育。近年來,中專護理專業招收的主要是初中畢業生,絕大多數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年齡小,進入中專學校后,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甚至還有一部分學生是迫于父母的壓力而學習。有關資料顯示,54.08%的中職護生聽從父母意見而選擇護理專業,對學習興趣不高。面對這一特殊的群體,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學效率的高低,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程度等密切相關。筆者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從臨床實踐出發,提出臨床實際問題,緊緊圍繞教學大綱,在教學內容上下工夫,刪繁就簡,打破教材常規,同時引入新知識、新技術,加大信息量,保持教學內容的先進性,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增強教學效果。
1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導入學習內容
沒有人是天生不愛學習,只是有很多人暫時還沒有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做授課設計的時候,必須注重寓教于樂,樹立“有益的玩即是學,有趣的學即是玩”的教學理念。平鋪直敘的講解是枯燥的,容易引起學生厭倦,要提升學習興趣,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在教學實踐中,常常會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設計相關問題,使學生從問題開始思考進而產生興趣,同時也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學習印象。如講解小兒發育之前,讓學生先向家長了解自己出生時有多重,有多長,什么時候開始出牙,什么時候開始說話等,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向往,提高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的興趣。又如在講到每一章節的疾病時,都在課前先給學生引入一個典型的案例,激起學生對了解有關疾病知識的好奇心,帶著問題進入學>-j中,使精力和思維集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思維活動自覺主動地跟著教師走,在學習過程不斷地解開一個個的困惑,再抓住時機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疾病的規律、特點及防治知識。通過課前精心設計和教學內容的巧妙導入,往往會在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營造教學氛圍,力求授課節奏合理、言語生動
學習應該是快樂的,因為只有建立在快樂之上的東西才有可能永遠難忘,在愉快的情緒下學習并使之成為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必將改變人的性格并最終影響人的命運。雖說學習習慣的養成多在小學階段,但中專教育階段教師的努力和引導同樣非常重要,它可使學生摒棄不良習慣,而鞏固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學習時課堂氣氛快樂,有節奏,適度的緊張感,加之教師富于變化的情感語言,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理解。教師抑揚頓挫、生動風趣、緩急鮮明的語言是傳授知識的“助跳板”,他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感染學生的情緒,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記憶,特別是一些中等水平的學生,在通過努力思考并解開某一困惑時往往會獲得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鞏固學習的快樂性。教師滿含情緒的一舉一動,眼神手勢在很大程度都可以描摹事物的復雜狀態,傳遞潛在的心聲,披露內在的情感,增強其言語的感染作用,給學生留下鮮明的印象,讓學生在愉悅又適度緊張的狀態下理解和思考,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3注重歸納總結教學內容,力求言簡意賅、一語中的
教師在講課時,為了授課內容講得更加透徹明了,往往會旁征博引,甚至會引述其他學科知識。到了課堂總結階段,由于學生知識、能力的局限性,不能準確地做課堂總結活動,教師要對所教內容進行概括總結,使知識系統化,并上升到舉一反三的能力水平。在教學過程中用簡練的語言,歸納總結,方便記憶。如小兒的大動作發育,可歸納為“2抬4翻6會坐,7滾8爬周會走”,小兒語言的發育可歸納為“1哭2音3咿呀,4笑5呀6爸媽,7、8重復9會意,1歲嬰兒會說話”。營養不良的皮下脂肪消失的順序為“前腹后軀臀四肢,最后面部,要脫衣”。通過總結,可以把一些容易混淆、相似的內容作比較,如小兒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的比較;還可通過列表等方式,如小兒年齡分期及各期特點,小兒不同維生素缺乏所致的疾病等,列表可使知識既明確又方便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4引導學生課后復習多練,強調溫故知新、熟能生巧“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課后留有思考題、練習題,目的是通過課后練習、思考,反饋學習中的問題,發現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做到對知識之間的進一步理解、提升,使學生對疾病的理解掌握進一步拓展、深化,將書本上的知識真正轉化為自身內在的學識。
5積極開展小組案例討論
和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彌補課堂教學不足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講、學生學,雖然在這種過程中也有教學活動的互動,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和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發揮。通過組織小組案例討論,對提高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和增強學習的自主意識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另外,語言的表達畢竟有限,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特別是對于醫學,它是一門實踐科學,更需要直觀生動學習,身體力行的實踐。在兒科護理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并在課件中插入圖片、動畫及其他影像資料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簡潔性,彌補單純說教的不足。多媒體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優化了教學手段,開闊了教學空間,拓寬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并且縮短理論與臨床的距離,增加單位時間內知識的輸出量,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在快樂、興奮中接受知識。
總之,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可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挖掘學生潛力,增強教學效果,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的醫學人才。“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常教常新”,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根據中專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能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是提高兒科護理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的主體,其學習興趣一旦在教學活動中產生就會變得積極主動,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創造樂教樂學、教學相長的氣氛。
- 上一篇:兒科護理滿意度評價探索及措施
- 下一篇:兒科護理工作者的心理負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