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教學運用多媒體的利弊思索
時間:2022-03-17 10:41:00
導語:兒科護理教學運用多媒體的利弊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成為醫學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以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突破了沿襲多年的“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日益彰顯出優勢。但隨著多媒體教學廣泛應用,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筆者對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附設衛校2007級護理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喜歡多媒體教學,但如果使用不當,則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筆者自身教學經驗及學科特點,對兒科護理教學中應用對媒體教學的利弊及解決的對策進行探析。
1多媒體在兒科護理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贊可夫說:“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的動機”…。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保證教學成功的首要條件。多媒體課件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傳播手段與一體,將各種教學信息按一定的教學設計有序地結合起來,顯示出強大的感染力。實踐證明,通過視聽覺所獲取的信息最容易被人接受而且更容易記憶。問卷調查顯示,86.6%的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感官效果好,能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直觀、形象、易理解、便記憶。多媒體課件能夠逼真地模擬現實情景,充分展示傳統教學中受客觀因素制約而無法觀察到的人體解剖、生理、病理的變化。如在講授“先天性心臟病”的難點——胎兒血液循環及出生后血液動力學的變化時,傳統的理論講授僅能利用掛圖,學生聽起來很抽象,不易理解。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先播放胎兒血液循環及出生后血液循環動畫圖像,再結合血液動力學的變化,分析所出現的各種臨床表現。這樣學生聽起來直觀、生動、易于理解。問卷顯示,92.12%的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可使抽象理論變得更加直觀、形象,利于知識的吸收和理解。
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中等職業教育不同于義務教育和大學教育,它不但要重視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專業知識的學習,還需要兼顧職業資格考試、提高學歷等教育。但是中職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教學中既要完成基本教學目標,還要考慮知識的提升與拓展。然而由于課時限制,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已很難達到上述要求。采用多媒體教學,快捷、信息量大,可從多角度展現知識,而且能夠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這種省時省力的教學手段使教師有充裕的時間進行知識的拓展和深化,問卷調查顯示79.10%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能夠在有限時間獲取更多的知識。幫助學生強化操作要領。護理專業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提高護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是護理專業教改的一個重要課題。以往在操作訓練時,由于學生人數多,加之病人自我保護意識增強,拒絕學生在自己身上練習,導致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很少,使得教師不得不依靠演示來彌補實際操作的不足,而演示的次數又是有限的,所以學生很難掌握操作要領。針對這一問題,作者將各種操作的重點、復雜的環節通過視頻緩放或反復播放,幫助學生強化技能方面的優勢。調查顯示84.2%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能幫助她掌握操作要領,熟悉操作程序。
2兒科護理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弊端
任何教學輔助設施都存在著雙重性,多媒體教學也不例外。若過度依賴,使用不當,就會使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不但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效能,反而成為干擾教學的因素。過度依賴多媒體,降低了教師的主導地位。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不注重繪聲繪色、聲情并茂地講解,使得教師由知識的傳播者、講授者轉變為“播放員”、“解說員”。加之課件都是課前制作好的,教學環節和思路已被固定,教師不易在課堂上隨機應變,改變教學環節或增刪教學內容,一定程度上約束了教師的教學個性和臨場發揮,降低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信息量大,播放速度快,造成學生消化不良。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信息量明顯增大,由于省去了大量的板書時間,容易發生課件播放速度過快、畫面滯留時間過短等問題。教師匆忙地念,學生走馬觀花地看,如果忙著記錄屏幕內容,又會跟不上教師的授課節奏,更無暇顧及教師講授的內容。這樣,學生看似接觸到了更多東西,實則來不及消化、吸收,更談不上去反思、去創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聽課的效果。調查顯示70%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知識容量大,課堂很難將筆記記全,不利于課后復習。過分追求課件界面的奇異華麗,分散了學生注意力。中職學生年齡偏小,自制力不強,注意力容易分散,而大部分教師在制作課件時,過多地強調課件制作技巧和表現形式,片面追求外觀的漂亮、動感或過多使用視頻音頻,對課件的界面做過多渲染,這種喧賓奪主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奇的表現形式上,而忽略了教師的授課重點,影響了知識的掌握。調查顯示68.2%學生認為若過度渲染課件界面、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聽課時感到主次難分。削弱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多媒體的應用使課件變成課堂的主體,成了代替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機器,教師忙于操作鍵盤和鼠標,照“屏”宣科,無暇與學生進行“屏”外的語言和眼神交流溝通,課堂互動感不強。實踐證明缺少了師生互動,往往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學變得平淡枯燥,影響教學質量。問卷顯示72%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時教師注意力多在電腦上,只聽見聲音,看不見表情,師生之間的交流明顯減少。
3思考與對策
提高教師的主導地位。提高教師的主導地位。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整個課堂發展方向的觀察者、引導者,而多媒體僅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不能替代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的人格魅力、敬業精神、優美的語言、富有激情的講解,配合生動簡潔的多媒體,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接受知識。不斷提高教師多媒體教學的應用能力。多媒體教學已成為國內外教學技術發展的新趨勢,要應用好這一技術,其實對教師組織教學能力要求更高。不僅要掌握多媒體技術,又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教學的科學規律,深刻領會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根據教學目標、教學時數確定教學內容根據知識點的難易度,控制課件的播放速度,給學生留有思考和做筆記的時間。教師要由傳統的主講者轉化為組織教學、指導學習、啟迪思維的引導者。
提高課件制作水平,與傳統教學方式優勢互補。課件內容一定要精當,版面設計要簡}吉醒目,文字盡量少而精,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應根據教學對象、授課內容盡可能地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啟發式、情景式及富有感染力的講解,課堂討論等傳統形式。適當的穿插板書內容。特別是一些重點和難點知識,把握好多媒體與粉筆、黑板、語言表達之間的關系,達到優勢互補,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加強師生溝通,強化課堂互動。在使用多媒體這種現代教育技術的同時,更應提高教學的藝術性和科學性,重視師生情感交流,使課堂教學有聲有色,聲情并茂。要隨時觀察學生的聽課反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向。教師盡量避免始終面對視屏,需要目光及肢體語言與學生交流教學信息,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的探索欲和學習興趣,達到情感共鳴。
總之,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改變了傳統教學“粉筆加黑板,教師一言堂”的單調教學模式。它以生動的畫面,巧妙的構思,豐富的課堂內容,拓寬了教與學的時空,取得了傳統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但多媒體教學僅是教學輔助手段,并不是萬能的,而傳統的教學手段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只有科學合理地講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 上一篇:做好科技進步考核工作通知
- 下一篇:科技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組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