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
時間:2022-09-17 03:03:09
導語:兒科護理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研究兒科護理的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隨機收集該院選定的兒科住院治療患兒110例,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為研究時段,對其護理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根據危險因素分析結果制定針對性的防范措施。結果:110例研究對象經過分析后,發現違反規章制度5例、護理人員缺陷7例、語言溝通不好10例、缺乏責任心8例、技術缺陷16例。防范措施實施后護理糾紛發生率(2.73%)顯著較實施前的(41.82%)低,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結論:提高兒科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可有效提高兒科護理質量,降低兒科危險事件發生率,效果確切,值得借鑒。
【關鍵詞】兒科護理;危險因素;防范措施
當前,隨著醫學模式的不斷變革以及社會不斷發展,醫患關系逐漸變得復雜,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在兒科護理中,小兒的健康備受家屬以及社會的關注,患兒年齡較小,且自控能力較差,住院治療期間的配合度以及依從性較低,極易發生各種危險事件,引發護患糾紛。[1]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為了分析兒科護理的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特隨機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該院選定的兒科住院治療患兒110例進行查究。
一、資料與方法
(一)基線資料。研究對象:隨機收集該院選定的兒科住院治療患兒110例,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為研究時段,女性49例,男性61例,年齡界限在1~8歲,平均年齡為(4.5±2.9)歲。(二)方法。成立護理危險因素防范小組,由護士長作為組長,總結并分析兒科護理危險因素,總體將護理風險因素歸為四類。1.護理記錄類。包括護理記錄不全面、不及時以及不準確。2.護理差錯類。包括用藥問題、標本送檢、輸血、輸液等查對問題失誤。3.意外情況類。包括走失、墜床、碰傷、燙傷等。4.服務質量類。包括更換滴注藥液不及時、護理態度不好、技術不熟練等。將分析結果用Excel表格進行匯總。并觀察防范措施前后護理糾紛發生率。(三)統計學方法。用SPSS24.0軟件統計,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二、結果
(一)分析護理風險。110例研究對象經過分析后,發現違反規章制度5例、護理人員缺陷7例、語言溝通不好10例、缺乏責任心8例、技術缺陷16例,見表1。(二)分析防范措施前后護理糾紛發生率。防范措施實施后護理糾紛發生率顯著較實施前的低,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見表2。
三、討論
(一)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1.護理人員技術問題。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儀器、新設備不斷被應用于臨床,與此同時,護理操作技術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加,護理人員的協調能力較差、臨床經驗不足以及技術水平跟不上臨床的需求,例如PICC的使用、靜脈留置針等,護理人員護理操作不過關,進而引發了護理風險。另外,護理人員對患兒臨床藥物使用以及查對問題不仔細,包括標本送檢問題以及輸液輸血等問題。[2]2.護理人員欠缺法律意識。兒科護理人員工作任務繁重,工作壓力較大,往往會導致護理記錄書寫不及時、不準確、不完整,這就導致護理記錄在醫療糾紛中作用失效,導致護理人員在關鍵時刻無法維護自身權益,另外,也不利于醫院的長遠發展。3.護理人員服務意識落后。護理人員責任心較差,溝通能力較差,態度往往過于生硬;部分護理人員護理操作不規范,不為患者著想。(二)兒科護理風險防范對策。1.強化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強化護理工作中的每個細節,可有效防范護患糾紛,提高護理人員工作作風,同時予以患者真心、周到的關愛和照顧,贏得患者以及家屬的認可和理解。大多數兒科患兒家屬的情緒波動較大,過于擔心患兒的疾病,護理人員應重視細節服務,進行人性化護理,最大限度地滿足家屬、患兒住院期間的護理服務需求,對于護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地糾正。[3]2.提高護理人員護患溝通能力。兒科護士在溝通過程中,應保持熱情、和藹的態度,同情、關心患兒,用合適、巧妙的語言與患者家屬溝通,溝通過程中語言要清晰易懂,護理服務期間面帶微笑,給患者以及家屬一種溫暖的感覺。重視家屬心理情緒變化,對于存在抑郁、煩躁、焦慮等負性情緒的家屬,應及時溝通,綜合其文化特征、家庭情況以及患兒具體病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最大限度地消除家屬心中的負性情緒,提高家屬的配合度與支持,有助于后續護理服務的順利進行。[4]3.加強對護理人員操作技術培訓。合格的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具有及時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是保證兒科護理服務質量的基本要求。科室要結合具體情況,定期對護理人員展開兒科護理風險的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以及責任心,促使其熟練地掌握各種新型的儀器、設備。另外,還要求每一位護理人員必須熟練地掌握嬰兒臍部護理、更換尿布、喂奶、配奶以及沐浴等基本護理操作,培訓之后,必須進行考核,保證人人可以過關。[5]4.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定期對兒科護理人員展開相關法律知識的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以及安全管理意識,熟練地掌握相關護理管理制度,并在嚴格相關制度的制約下展開護理服務工作。另外,兒科還要根據風險事件調查情況,不斷地完善科室護理管理制度,督促護理人員積極地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理管理辦法》等法律知識,在充分尊重患兒以及家屬的情況下,切實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科室要針對醫學界典型案例發生的原因以及處理辦法展開全面的討論,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不斷地吸取護理糾紛案件的經驗,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6]
綜上所述,兒科患兒由于年齡較小,認知功能以及抵抗能力低下,對各種護理風險的承受能力較低,極易引發各種不良后果,要想保證兒科護理安全、有效實施,必須深入地剖析兒科護理風險存在的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及時地制定針對性的應對策略,不斷強化兒科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規范護理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兒科護理糾紛發生率。
【參考文獻】
[1]王姣.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116~117
[2]龔牡麗,顏紅宇,薛婷.影響兒科護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對策[J].包頭醫學,2016,40(4):222~224
[3]宋煒.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J].實用臨床醫學,2016,17(2):77~78
[4]張迎秋,李彩霞,孫紅寧.兒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討[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6,3(10):87~88
[5]路慧珍.探討心內科護理存在的風險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19):69~70
[6]張慧娟.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13):92~93
作者:王 霞 盧華萍 單位:臺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 上一篇: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護理的應用
- 下一篇:護理專業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