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護患溝通技巧分析

時間:2022-08-07 03:11:08

導語:兒科護理護患溝通技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科護理護患溝通技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兒科開展護理工作期間靈活運用護患溝通技巧的效果及價值。方法:此次選擇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兒科收治患兒98例作為觀察對象,根據就診時間先后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護患溝通技巧,比較兩組患兒護理依從性情況,評估并計算各組發生護患糾紛概率及患兒家屬滿意情況。結果:觀察組患兒護理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出現護患糾紛的概率較對照組相比更低。觀察組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服務滿意度更高(P<0.05)。結論:兒科開展護理工作期間重視護患溝通技巧的應用能夠提高患兒依從性,預防糾紛情況發生,提高滿意度。

【關鍵詞】兒科護理;護患溝通;技巧;分析

護患關系屬于疾病治療期間護理者于患者之間最基礎的關系。然而,最近幾年,護患關系過度緊張,經常出現一些糾紛問題,尤其以兒科最為嚴重。患兒是每個家庭的寶貝,患兒家屬經常與醫護人員存在一些誤解與糾紛,由此產生矛盾。因而,在兒科開展護理工作期間,應重視溝通,避免因言語歧義、表述不當等引起糾紛[1]。本文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兒科收治98例患兒為例,探究護患溝通技巧的具體應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此次選擇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兒科收治患兒98例作為觀察對象,根據就診時間先后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總計患兒49例,包括男童25例,女童24例;最小年齡1歲,最大年齡12歲,平均年齡(6.8±1.3)歲;其中9例患兒患熱性驚厥,13例患兒患腹瀉,20例患兒患支氣管肺炎,7例患兒患其他疾病。觀察組總計患兒49例,包括男童24例,女童25例;最小年齡2歲,最大年齡11歲,平均年齡(6.7±1.4)歲;其中10例患兒患熱性驚厥,12例患兒患腹瀉,21例患兒患支氣管肺炎,6例患兒患其他疾病。經統計分析發現,兩組患兒基本資料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1.2方法。對照組患兒輔以常規護理干預,如監測患兒身體指標,對癥用藥治療等。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靈活采取護患溝通技巧,具體為:1)需開展預防性溝通工作,護理人員需在第一時間向患兒家長介紹其疾病的診斷結果,并對疾病可能的發展情況、并發癥、后續治療方法和預后效果等進行介紹,促進患兒家長對疾病的及時掌握,使其進一步了解患兒的發病情況。詳細為患兒家長介紹治療藥物的使用方法、不良反應、緩解措施以及用藥后的注意事項,叮囑家長一定要嚴格遵照醫囑進行治療,在此過程中可適當使用嚴厲的語氣,使家長能夠了解遵醫用藥的重要性[2]。同時對于患兒家長提出的疑問要給予解答,解答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的流程性和專業性,語氣要柔和,聲音不可太大,以免影響患兒休息,整個過程需要不時面露微笑,對于處于疾病狀態的患兒要給予撫摸安撫。對于部分費用較高或自費的檢查項目,需征求患兒家長的同意才能進行檢查,而對于必須進行的檢查,護理人員需向家長介紹其必要性和意義,耐心勸解。2)對于兒科部分常見疾病還需開展集體溝通方式,以講座的方式將患兒家長集中起來進行宣教,促進其對于季節性的兒童傳染病、多發病等的了解,詳細講解具體的發病原因、預防手段、治療方法等[3]。講座結束后護理人員需在例行巡房過程中了解家長的疑問,并予以耐心的解答。3)開展理解性溝通。即在患兒入院時主動與患兒或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其病癥感受、飲食偏好、生活習慣、耐受度等基本信息。護理人員應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進一步理解患兒家長焦急的心理,尊重其提出的部分要求,在不影響治療和護理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如溝通過程中護理人員遇到無法解釋的問題,則需告知醫生予以解答,絕對不能因不知道就不回答。4)除了進行語言溝通以外,護理人員還需采取書面溝通方式,將兒科內常見的疾病知識編寫成健康宣傳單或手冊,將其發放給患兒家長,這樣也方便語言溝通時不在場的家長閱讀,從而進一步提升健康宣教的力度,使家長與護理人員之間形成更好的配合[4]。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兒護理依從情況。十分依從:患兒能夠主動配合護理,無哭鬧、吵鬧等情況;一般依從:患兒偶爾不愿配合護理,經安撫后可緩解;不依從:患兒哭鬧、吵鬧等不止,難以實施護理。總依從性=十分依從率+一般依從率。自制調查問卷評估滿意情況。總計10分,得分超過8分表示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服務比較滿意,得分超過6分不足8分表示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服務一般滿意,得分不足6分表示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服務不滿意。總滿意度=比較滿意率+一般滿意率。計算兩組發生護患糾紛的概率。1.4統計學分析。通過SPSS20.0軟件對此次護理服務進行統計學分析,通過%表示計數資料,以卡方值檢驗,組間差異經P驗證,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依從性比較。觀察組患兒護理依從性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糾紛發生率、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出現護患糾紛的概率較對照組相比更低,同時觀察組患兒家屬對此次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兒科屬于特殊科室之一,其所接待的病患均為嬰幼兒,且其中大多數年齡偏小,無法進行正常的溝通。因此大多數情況下均是護理人員與患兒家長之間的溝通,而當兒童生病時其家長均會表現出更加焦急和害怕的心理,此時良好的溝通技巧能夠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問題,也能拉近護患關系,提升臨床工作效率[5]。溝通就是人和人之間的信息交互,而溝通技巧則能夠使信息交互的效率得到提升。在實際工作當中,1)護理人員應通過溝通的方式獲取患兒和家長的基本信息,而這些信息匯總上報給醫生后就能為疾病的診斷提供輔助,而且護理人員的溝通也能為醫生節省時間,使診斷速度得以提升,就可避免患兒病情的延誤。加之溝通所獲得的基本資料越詳細,醫生得出的診斷結果準確率也就越高。2)護理人員的溝通也能滿足患兒和家長的知情權,在溝通時需告知其疾病的確診和后續治療情況,并對各項收費項目予以解釋,這樣就能讓家長做到心里有數。同時護理人員還能為患兒家長介紹各類藥物的服用方法、不良反應、緩解方式等,對發生的意外事件予以有效預防,也能進一步保證家長的知情權[6]。3)通過良好的溝通技巧還能夠促進護患之間的合作,護理人員認真為患兒家長講解用藥技巧和注意事項,就可以得到家長的信任,加之在溝通過程中能夠回答其很多疑問,雙方可逐漸建立信任感,家長也能越來越愿意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尤其是在靜脈注射等有創性治療時,良好的溝通能夠提升工作效率。4)在溝通過程中護理人員還要理解患兒和家長的心理,對于處于病痛中的患兒語氣要柔和,溝通時還要不時通過撫摸的方式安撫其情緒,這樣可以幫助其建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另外還需要根據患兒家長的需求為其講解相關疾病的預防知識,尤其是季節性高發傳染病,并幫助患兒和家長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提升疾病預防效果。

總之,兒科開展護理工作期間重視護患溝通技巧的應用能夠提高患兒依從性,預防糾紛情況發生,提高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王飛蕓.護患溝通技巧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特別健康,2019,(15):174-175.

[2]盧敏芳.兒科護理中的護患溝通技巧分析[J].現代養生(下半月版),2019,(04):227-228.

[3]謝曉應.兒科護理中的護患溝通技巧的分析[J].母嬰世界,2019,(08):286.

[4]夏金美.兒科護理中的護患溝通技巧[J].醫學信息,2019,32(z1):393-394.

[5]莫日根托亞.護患溝通技巧與提高兒科護理質量探討[J].養生保健指南,2018,(46):145.

[6]史亞軍.兒科護理中的護患溝通技巧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31):213-214.

作者:張源 單位: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