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兒科護理教學的教與學
時間:2022-08-13 02:49:31
導語:談兒科護理教學的教與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較傳統課程而言,翻轉課堂在師生角色、教學過程、教學形式等諸多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在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翻轉課堂”在各級各類院校辦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基于此,本文將教育教學改革作為研究背景,以兒科護理學中營養障礙疾病患兒的護理為例,從教學模型構建、課上教學過程、課下教學過程展開分析。
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構建
構建教學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所以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針對翻轉課堂在兒科護理學中的應用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教學模型框架設計,首先對課堂教學模型的基礎框架進行設計為翻轉課堂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本研究從“教”與“學”主體的角度以圓形作為主框架,意在整個教學模型具備循環優化的作用。其次在教學流程設計層面,本研究借鑒了現有的相關研究成果重點讀出了獨立探究環節,意在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同時將教學計劃納入了教學準備之中,強調教師能夠在教學計劃的過程中重視微課視頻內容、學習資源包內容的選擇與編輯。最后在支持系統方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需要依賴于教師的信息素養、學校的網絡環境以及班級的網絡教學系統,所以本設計在考慮軟件開發成本的基礎上選擇現有的QQ群作為開展翻轉課堂的支持系統。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見下圖1所示。由圖1所示,四個環節之間互相影響具備較強的順序性,其中學生知識內化的階段主要是在課上部分實現。教師首先結合教學需要計劃教學環節并利用計算機等設備制作教學視頻,將制作完成的學習資源包上傳至班級共享群中以供學生自行下載查閱。其次在知識傳遞階段教師引導學生自主下載學習資源包與學習任務單使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單中的具體任務開展自主學習,允許學生在自主學習實踐中在班級共享群進行交流提問。而后在課程進行知識內化階段師生面對面針對問題開展交流,最后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反饋,可采取教學提問或教學活動的方式直接或間接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本研究以“營養障礙疾病患兒的護理”為例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型作為基礎對翻轉課堂在兒科護理學中的應用展開研究,具體內容見下文所述。
兒科護理學翻轉課堂教學課下過程教學準備
首先教師結合本節課程的教學內容擬定教學計劃,確定本節課程的教學計劃為:應用自學、講授、微課形式幫助學生了解關于小兒營養性疾病的診斷、常見病因及措施,通過交流互動使學生初步了解小兒喂食方法。在學習本節課程后學生能夠應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為個體或家庭進行健康宣教。其次教師結合本節課程的教學內容制作視頻,高職院校課中視頻的時間不應超過10min,雖然網上現有的優秀教學資源較為豐富,但本研究提倡教師結合教學計劃自行編輯制作視頻。最后教師在課前進行資源整合為學生構建學習資源包,以壓縮文件包的形式發送至班級QQ群內,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學習資源包應設有目錄,學生可根據目錄結合教師所制作的視頻有序地開展學習,目錄應涵蓋: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單→教學視頻→操作練習題→問題提交單。課前學習首先在自主學習環節中學生可利用智能移動設備在班級QQ群內接收教師所發送的學習資源包,經解壓后根據目錄開展學習。其次在交流討論環節中可以師生、生生隨時交流或集體交流的形式分享學習收獲,提出遺留的學習問題,教師結合學生所提出的學習問題酌情為其進行答疑解惑,例如:針對學生提出母乳喂養方式雖然對于嬰幼兒健康成長而言具備極多的優勢,為什么仍需在適宜的時間為幼兒添加輔食。教師則需從幼兒斷奶、幼兒飲食習慣培養以及幼兒營養素需求三個方面逐層為學生講解添加輔食的必要性。一般情況下交流討論的方式主要為學習通、釘釘語音、班級QQ群等。而后學生根據目錄完成練習并將自己無法解決的學習問題發至學習通問題談論區。最后學生可利用教師所提供的資源庫搜集相關資料,在優化認知的基礎上為課堂學習活動做好準備。
兒科護理學翻轉課堂教學課上過程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部分的四個環節均側重于師生在課堂上的探究,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活動近似于探究性學習,其中問題交流方面課堂所探究的問題包含兩種,一種為教師結合重難點教學內容所提出的問題,另一種則為學生自學環節中遺留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教師需針對這些問題在課堂活動中為學生進行詳盡講解和演示。而成果展示則主要指的是經過獨立探究、小組探究、師生探究之后教師與學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程的學習成果。例如教師與學生在經過一系列的交互探究后針對幼兒營養不良的病因、臨床表現、特點以及治療原則進行整體性的總結,并在總結的過程中強調幼兒營養不良方面的重點知識,在成果展示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程的知識架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例如:在成果展示環節中教師可隨機提問某一小組成員在本節課程中掌握的知識,而后提問其他組成員鼓勵其進行補充,在營造學習成果班內口頭分享氛圍的基礎上使班級學生成為一個整體,在教師的引導組織下自行構建和完善知識架構。評價反饋翻轉課堂的評價反饋應涵蓋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教學活動的各個參與主體可通過不同的評價方式可明確“教”與“學”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處。例如在對中、重度營養不良兒童的護理實踐中,一般需要每日少量增加165-230kJ/kg的熱量,如果兒童的消化吸收能力相對較好,那么可酌情每日增加500-727kJ/kg的熱量,掌握此類疾病在增加熱量過程中的循序漸進原則。教師可針對這一知識點考查察學生對護理措施知識的內化情況,如提問學生本病患兒各種乳品選擇利弊,突出母乳喂養優點;如提問班級學生:“當兒童因消化吸收能力而發生營養不良病癥則需要如何對其進行護理實踐”,引導班級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總結護理措施,待小組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針對蛋白質的補充方面、食物的烹飪方面、新鮮水果蔬菜的攝入等方面予以補充,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對班級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綜上所述,本文從翻轉課堂模型構建與教學過程兩個層面對該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簡要分析。教有定則,教無定法,翻轉課堂在學科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化課堂交互有效性具備積極意義,而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與其他教學方法的有機融合則不僅能夠從整體上優化學科課堂教學結構,還能夠為教師開展教學改革提供助力。最后,期望本文上述的研究內容能夠為一線教育教學工作者提供有力的教學理論參考。
作者:周珍璇 單位: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建設探索
- 下一篇:腎內科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