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科患者護理風險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2 11:51:00

導語:老年骨科患者護理風險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年骨科患者護理風險探討論文

【摘要】目的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率,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的護理服務。方法通過分析老年骨科患者存在的風險問題,根據老年疾病的特點、骨科患者的特點、護理人員的因素,提出護理風險管理的對策。結果差錯事故顯著減少,各種投訴明顯下降,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達98%以上。結論對危險因素評估;制定安全護理管理原則;健全和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實施人文關懷,更新服務理念降低護理風險。

【關鍵詞】老年骨科護理管理風險管理

護理質量是護理管理的永恒話題,護理風險管理是對護理工作中存在或潛在的風險事件及預防方法的識別、評價,并尋求處置對策和科學管理[1],是確保護理質量的核心決策[2]。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老年人接受骨科手術的幾率趨于增加[3],而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著其他各種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肺氣腫、動脈粥樣硬化、慢性氣管炎、老年癡呆等;加之骨科病種復雜,治療方法各異,康復時間較長,自理困難,近年來新技術、新項目又不斷地開展,因此,老年骨科患者的護理風險相對增加。近兩年在護理工作中,針對老年骨科患者存在的護理風險,制訂并落實各項風險管理措施,確保護理質量,有效規避護理風險,體會很深,現介紹如下。

1護理風險的相關原因分析

1.1老年患者的特殊性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同時患有其他各種疾病,一旦受到外傷,不但機體防御功能受到破壞,引起病理變化;加上創傷疼痛的刺激,精神緊張,易引起其他組織器官連續性病變,如腦血管意外、心梗等。老年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關節位置覺、痛覺及冷熱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減退。許多研究資料顯示,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老年人,其術后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高于中青年患者[3]。

1.2骨科患者的護理風險

1.2.1壓瘡患者因長期臥床、截癱或需牽引、全身血液循環差、皮膚抵抗力低下、康復時間長,或護理未到位,如未及時墊海綿墊、未定時給予翻身及床單元未平整清潔等易使患者形成壓瘡。

1.2.2跌倒、墜床、燙傷因骨折后自理困難,行動不便,易發生跌倒、墜床的危險。骨折后患肢感覺相對遲鈍及年老體弱等原因,使用熱水袋保暖時易發生燙傷。

1.2.3輸液外滲骨科患者多用20%甘露醇脫水、消腫,因該藥為高滲液體,如輸液時外滲,處理不及時,易出現局部軟組織壞死,甚至引起各種糾紛。

1.3護理管理風險因素分析

1.3.1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滯后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法制日漸完善,以及《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人們的健康意識和維權意識也日益增強,患者及家屬對醫院及醫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由于受傳統護理習慣的影響,護士多按醫囑被動工作,對潛在的、無形的工作重視不夠,護士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危機意識、風險意識[4]。

1.3.2專業理論技術及新設備操作知識缺乏由于老年骨科患者存在長期臥床,骨折后限制活動,護理并發癥高(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靜脈血栓等)。若對病情變化觀察不及時,對病情變化無預見性防范并發癥準備不足,就很容易出現并發癥或加重病情;骨科手術發展較快,各種新技術和手段不斷更新,護理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若對各種新技術,新業務的護理知識缺乏學習和了解就會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出錯;對下肢關節活動儀、創傷治療儀等基本護理操作不熟練或者有誤以及專業設備本身的問題也會帶來護理風險,如機械故障、停電等。

1.3.3護理工作和服務理念沒有很好地結合65%的護理糾紛是護士語言使用不當所引起的[4]。年輕的護士工作經驗欠缺,缺乏與患者溝通的意識,缺乏溝通技巧,“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的概念未付諸實踐,不能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使患者對其缺乏信任感。

2護理風險管理策略

2.1建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制訂風險管理預案風險管理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組員由護理質控人員、護理骨干組成。通過以往積累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明確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事件,再結合老年骨折患者的病史資料進行評估,制訂各種應急預案。

2.1.1危險因素的評估評估內容:護理體檢、心理社會評估、健康教育需求評估、生活自理能力評估、壓瘡高危評估、墜床危險因素評估、輸液外滲評估等。

2.1.2制訂各種意外事件的應急預案組織護士學習并熟練掌握,通過考試、提問等方式檢查護士應急能力,保證每位護士均能獨立應對各種護理風險。

2.2轉變觀念、更新護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首先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風險管理,進行護理工作中常見的風險事件范圍,風險管理的流程、風險事件的呈報等知識培訓,使全體人員了解風險管理的作用及目的,正確認識風險的存在,重視風險防范,堅持嚴格事前控制,做到有預見性,對潛在的風險重點分析,改進工作流程,及時杜絕和防范差錯事故的發生,對每一例護理缺陷查找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2.3持續護理教育培訓、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定期組織業務學習,遇到疑難病例、復雜手術及新技術、新項目,邀請醫師講課,制訂護理計劃,有效地做好病情觀察,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士對疾病發展的預見性。對年輕護士加強專業知識的培訓,分階段考核,營造學習氛圍,鼓勵護士參加各種與專業相關的學術活動,提高護士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減少系統內部人為因素而引發的護理風險事件,對各種新設備新儀器實行專人管理,定時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處理;操作規程統一掛在儀器上。

2.4加強人文關懷、提高患者滿意度

2.4.1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及時與患者或家屬交流溝通,解決患者的疑問及不適,疏導不良心理反應,滿足患者合理要求,確定把患者服務放到首位,強調主動服務意識,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信任。

2.4.2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建立護理風險預告制度,維護患者知情同意權,并實施簽字認可制度,使護患雙方共同承擔起生命和健康的風險,建立抵御風險的共同體,提高患者滿意度。

2.5加強護理管理、健全和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常規制度的培訓必須納入繼續教育的范疇,定期組織人員學習應知應會內容,學習掌握是基礎;工作落實是關鍵,故必須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保證在工作中檢查、監督、反饋、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即使出現錯誤,也能最大限度挽回損失,降低對患者的傷害;醫學是不斷發展的學科,常規、制度也必須與時俱進。

3體會

護理風險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個環節和過程中,有時即使是極為簡單或看似微不足道的臨床活動都有風險。實施風險管理后,護理人員風險意識明顯增強,認真執行制度和護理風險管理預案,做好班班交接、層層把關,消除各種安全隱患。1年來差錯事故顯著減少,各種投訴明顯下降,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達98%以上。

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是護理質量改進的一部分,通過積極改善服務態度和加強風險防范教育,重視對護理環節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就能最大限度降低護理差錯的發生率,減少醫療護理糾紛的發生,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雷玉珍.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護理中的應用.國際護理學雜志,2004,26(4):418-419.

2韋素清.從護理風險管理程序談臨床管理思路及對策.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7):67-68.

3曾昭池,陳斌,陸國平,等.老年骨科病人手術風險因素評估.實用醫學雜志,2007,23(18):2897-2899.

4繆薇菁.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7,42(9):83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