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壓瘡成因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27 10:06:00

導語:骨科病人壓瘡成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骨科病人壓瘡成因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骨科患者壓瘡成因和護理對策,提高護理質量。方法:通過對2004年10月—2007年8月的2280例骨科患者進行調查分析,制定護理對策。結果:接收壓瘡20例,其中骶尾部壓瘡50%,足跟部壓瘡30%。高齡患者及有合并癥患者是為高危人群。高溫與潮濕是促成壓瘡發生的環境因素。結論:加強病房管理,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針對高危人群和好發部位,重點觀察,加強基礎護理和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皮膚衛生情況及營養狀況,以降低壓瘡的發生率。

關鍵詞骨科;壓瘡;成因;護理對策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ingtheoriginoforthopedicspatient’spressureulcersandnursingstrategy,enhancesworkqualityofnurs.Method:Dataof2280casesadmittedinthedepartmentoforthopedicsdatedfromOctober2004toAugust2007werecollectedandanalyzed.Strategyofrelatednursingmeasureswasnesspatientshadhigherrisk.Thehightemperatureandmoististheenvironmentalfactorofpressureulcers.ConclusionThefeasiblemeasuresofreducingformationrateofpressureulcersweretostrengthensthehospitalmanagement,strictlycarriesouttheshiftreliefsystem,theobservationofprimarymassdatahighriskcrowdandeasytooccurspot,strengthensthebasicnursingandhealtheducation,improvesthepatientskinhealthsituation.

KeyWordsOrthopedics;pressureulcers;Origin;nursingstrategy

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受到障礙,不能適當供給皮膚和皮下組織所需營養,以致局部組織失去正常機能而形成潰爛和組織壞死。壓瘡好發于身體受壓或缺乏脂肪組織保護、無肌肉包裹或肌層較薄的骨隆突處,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處。骨科病人因牽引固定或手術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長期臥床,成為壓瘡發生的高危人群?,F將骨科病人常見壓瘡成因分析及對策綜述如下:

1臨床資料

我院骨科在2004.10—2007.08共收治病人2280人,接收壓瘡患者20例,其中Ⅰ度壓瘡50%,發生在夏季高溫季節壓瘡80%。壓瘡按部位分布,骶尾部壓瘡50%,足跟部壓瘡30%,其它部位壓瘡20%。

2成因分析

2.1骶尾部壓瘡

骶尾部壓瘡位列骨科壓瘡首位。骨科病人多需臥硬板床休息,如脊髓損傷,胸腰椎骨折,下肢牽引固定及手術后病人。骶尾部成為病員身體主要的支撐點,壓瘡成因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2.1.1骶尾部的生理結構是導致壓瘡發生的直接原因。骶尾部無肌肉附著,缺乏脂肪保護,緊貼床鋪,長期受壓或受摩擦力剪切力的作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容易發生壓瘡。另一方面,骶尾部屬視野不易察覺處,如果不能做到及時翻身抬臀減壓,病員陪護對壓瘡防護知識不了解,骶尾部極易發生壓瘡,壓瘡極易發展下去。

2.1.2病員自身條件導致壓瘡的客觀原因。患者高齡,瘦弱,肥胖,營養不良,體質虛弱,術后害怕疼痛不敢翻身等都是壓瘡發生的高危人群。

2.1.3高溫與潮濕是造成壓瘡的環境因素。研究表明:體溫每升高1攝氏度,組織代謝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續壓力引起組織缺血時,溫度升高將增加壓瘡的易發性[1]。過度潮濕引起皮膚軟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濕會浸潤皮膚組織,削弱皮膚角質層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膚水腫;有害物質易于通過且利于細菌繁殖,使得上皮組織更容易受到損傷,而引起壓瘡。潮濕皮膚較干燥皮膚發生壓瘡的幾率高出5倍。[2]我院臨床資料壓瘡70%發生在夏季高溫期也證實這一點。轉2.2足跟部壓瘡

足跟壓瘡多由牽引石膏固定所致,體質瘦弱,營養不良,合并糖尿病等患者是好發人群。足跟部處肢體的遠端,血運不良,肌肉脂肪附著少,是壓瘡發生的內在因素,牽引固定則是壓瘡發生的外在因素。皮膚牽引時小腿上皮套因牽引錘的牽拉,使皮套下滑,牽引重力集結作用在足跟,造成足跟直接受壓;骨牽引病員的患足會不自覺呈外旋下垂狀,足跟承受患足重力卡壓在帆布墊上;下肢石膏固定患者則由于石膏直接卡壓足跟,石膏包裹患肢,造成血液回流障礙,導致足跟部壓瘡發生。足跟部壓瘡在骨科壓瘡中排第二位。

2.3其它部位壓瘡

枕頜帶持續牽引容易致下頜部壓瘡;骨牽引患者由于體位不正確的體位,大腿根部兩側易卡壓在勃朗氏架上;皮膚牽引帶膝部兩側鎖扣易卡壓膝部兩側;鎖骨固定帶的鎖扣及鐵環易卡壓肩背部,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性壓瘡,在骨科臨床護理中不容忽視。

3護理對策

3.1護理人員加強責任意識,提高護理技能;病員及陪護增強主觀能動性

按照(醫院護理管理學)中壓瘡發生率為0的標準,組織全科護士學習預防壓瘡的重要性,相關知識與??谱o理技能;對夜間壓瘡的高發期強調責任意識,采取有力的獎懲措施。針對病員與陪護對壓瘡防護知識的缺乏與思想的麻痹,應落實宣教,講明利害關系,做到主動配合護理。

3.2加強基礎護理,采取正確有效的護理措施

加強衛生護理,保持床單平整,清潔,干燥,保持病員皮膚清潔,做到勤擦洗,勤更換,勤翻身,勤按摩,勤檢查。夏季,應保持病房適宜的溫度18~24℃,避免患者長期處于高溫環境中。可在患者背部加放一條吸汗的棉質毛巾,及時擦干汗液;及時擦洗更衣,更換床單被套等,避免患者處于潮濕環境中。使用便盆時,避免生拉硬拽,可指導病員正確抬臀,必要時在便盆邊緣墊布墊,以免擦傷皮膚;對長期臥床病員可指導抬臀運動,每天練習16-20次,每次持續2-3分鐘;對行牽引固定患者,經常巡視病房,及時調整牽引,保持體位正確有效,可協助與指導患者穿衣褲,避免皮膚牽引帶或固定帶與皮膚直接接觸,或在易卡壓處放置海綿墊或紗布,減輕局部組織受到的壓力。

3.3高危人群,好發部位,重點觀察,重點監督,嚴格交接班。

對高齡,瘦弱,營養不良,肥胖,術后使用鎮痛泵者及合并糖尿病等患者,應重點觀察與監督,嚴格交接班,使用氣墊床,或在病員骶尾置放海綿薄墊,棉圈體積小,可置于足跟;建立翻身卡,1-2小時巡視,重點查看骶尾部,足跟部皮膚受壓情況,協助病員更換體位,或適時松解牽引,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

3.4根據壓瘡分期,采取針對性治療護理措施

3.4.1度壓瘡:局部紅斑,皮膚完整。對已發生一度壓瘡建議不要按摩,應持續減壓使用氣墊床,可局部冰敷獲涂擦局部涂擦2%碘酊。2%碘酊可使局部皮膚老化,有能有效殺菌,臨床使用能起到遏制壓瘡發展。我院臨床資料20例壓瘡,有50%為Ⅰ度壓瘡,均得到有效治愈。

3.4.2度壓瘡:皮膚紫紅,水泡形成,局部減壓:小水泡:用厚滑石粉包扎減少摩擦,讓其自行吸收,局部懸空待干。大水泡:消毒皮膚-抽水泡內滲液—涂0.1%洗必泰或0.02%呋喃西林—無菌紗布覆蓋。

3.4.3度壓瘡:水泡破裂,局部淺層組織壞死,形成潰瘍;創面有黃色水樣滲出物或膿液,疼痛加重。局部減壓,清創,治療感染,防止創面污染,促進壓瘡愈合。

3.4.4度壓瘡:壞死組織發黑,濃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深達骨骼。Ⅳ度壓瘡需要醫護人員共同嚴肅對待,局部減壓,局部清創換藥,抗生素點滴或皮瓣移植等。

4小結

了解骨科病人壓瘡的成因,可以提高護理人員對骨科壓瘡的認識;介紹骨科壓瘡的護理對策,有助于護理工作者采取或借鑒有效護理手段,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又新譯.輪椅坐墊對壓力和皮膚溫度的影響[J].國外醫學護理分冊,1986,5(5):206.

[2]陳灝珠,王贊舜,崔思松,等譯.默可老年病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12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