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髖關節置換術后護理與康復
時間:2022-03-25 02:40:00
導語:小議髖關節置換術后護理與康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到來,老年性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的病例越來越多,髖關節置換術使其較好的治療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方便,手術時間短的優點,并可早期下床活動,減少臥床并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關節功能的恢復與術后的康復訓練、積極預防下肢水腫、防止傷口并發癥和下肢深靜脈栓塞.有很密切的關系。我科通過對21例患者(22個髖關節)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護理,取得滿意療效,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我科自2008年3月-2010年4月,對21例患者(22個髖關節)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齡68-91歲,其中全髖2例,半髖19例,均為骨水泥型,手術時間為入院后4-11天,平均7天,術后住院時間11-18天,平均14天。
二、結果
21例患者均無切口感染,無深靜脈血栓形成,無皮膚壞死,無假體脫位等發生,傷口均在1期愈合。
三、護理
1、心理護理:耐心宣傳,使患者對病情及治療過程和術后有所了解,讓患者了解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對髖關節功能影響的嚴重性及長期臥床的并發癥,使患者有信心配合手術前后的治療及護理。
2、預防感染:術后嚴密觀察切口滲出及引流情況,保持引流管暢通,若滲出較多,及時通知醫師換藥,規勸患者戒煙,按時翻身扣背,防止肺部感染及褥瘡發生,按醫囑正確按時使用抗生素。
3、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深靜脈血栓形成可造成下肢血供障礙,延緩康復,血栓脫落可導致肺栓塞,腦栓塞的嚴重后果,最佳預防方法是術后早期指導患者進行主、被動屈伸活動及股四頭肌等張力收縮以及促進靜脈回流。對深靜脈血栓風險較高的患者,以及有家族史的患者,按醫囑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等以糾正血液粘度,防止血栓形成。
4、防止假體脫位:術后保持患肢于外展30°和中立位,避免髖關節半屈曲,內收,內旋位;避免髖關節過度屈曲,內收,內旋位;避免髖關節伸直,內收,外旋位。
髖關節置換術不僅適用于老年性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而且適用于多性關節炎,內風濕關節炎等.可有效地解除髖部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提高生活質量,術后的觀察,針對性的,仔細的各項護理,乃是配合手術治療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毛竇堯主編.人工髖關節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7259、280.
- 上一篇:電子商務背景下網絡營銷對策透析
- 下一篇: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的構建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