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教學中PBC的價值

時間:2022-08-07 08:20:05

導語:骨科教學中PBC的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骨科教學中PBC的價值

PBC教學模式(Problem-Basedcurriculum簡稱PBC)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知識構建過程,籍此過程促進學生靈活掌握知識、發展高層次的思維技能、解決問題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出發點,提出問題、尋找并評價證據、綜合分析并正確應用結果以指導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的理論和方法。這種被稱為“21世紀臨床新思維”醫學模式使得臨床醫療決策更加科學化,也對臨床醫學教育產生了強烈的沖擊[1,2]。骨科學臨床教學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為與生物力學、材料學密切相關、影像學資料多而且復雜、臨床疾病季節性強、疾病治療周期長、國內臨床醫師良莠不齊等等。PBC教學法和EBM的興起,給骨科學教學帶來了機遇,在PBC教學法中融入循證醫學理念,必將提高其教學質量,更好的為臨床服務。

1.PBC教學法中融入循證醫學理念的實踐

1.1調整教學過程骨科學涉及的范圍較廣,病種復雜,傳統的授課方法是老師填鴨式教學,教員獨自唱主角,不但感覺累,學生學習效果也差,而且由于學時所限,病種無法逐一講授。應用PBC教學法后,每次上課前,把所要授課的重點難點告訴學生,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進行必要準備,將易懂、易學的章節進行自學和組織小組討論。所以我們應用全部教學時間的1/3進行集中重點內容的授課;1/3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查資料;1/3的時間進行專題討論。對于同學自學和討論的內容,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學習和討論,并提出自己的見解。我們的教學實踐表明,同學們應用自主時間,積極主動的學習,明顯調動了其主觀能動性。

1.2設計具體問題我們在備課中,骨科學教員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參考大量相關文獻,對教學大綱重點及最新骨科進展方面提出合理的問題,并把全部內容用以問題形式串起來,反復討論修改后制定為問題指南,在骨科學開課前2周發放給學生,讓其在學習本專業科目之前即有充足時間準備,增強對基礎理論與相關進展的認識了解。這樣學生會帶著不能理解的問題聽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思維的主觀能動性,其對基礎理論知識的認識和掌握會更深刻,同時對本專業的相關進展也有所掌握,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對本專業的相關進展也有所掌握,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設計中,積極的應用循證醫學理念,諸如在“股骨骨折”一章中,我們的問題主要有:股骨骨折的成因有哪些?股骨骨折如何分類?不同的分類如何指導臨床治療?股骨骨折的最新治療方法是什么?股骨骨折的治療上目前的學術分歧在哪里?文獻報道的股骨骨折治療后臨床療效評定方法有哪些?為什么不同醫院,甚至同一醫院的不同醫生對相似病例的處理觀念不盡相同,甚至相反?讓同學們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查閱文獻,去思考問題,然后提出自己的觀點。對于哪些學有余力的同學,我們鼓勵其進行綜述的書寫,這樣不但學習了基礎理論知識,也掌握了科技文獻的書寫方法。

1.3具體教學過程在授課時我們首先提供給同學們一個典型的臨床病例,讓同學們根據此臨床病例展開原先提出的問題,進而找到最佳的解答。因此,這種以問題為基礎的教育模式也可以認為是一種“病例學習”模式,其基本步驟如下:①首先對此病例的基本信息進行分析:病史的如何采集?如何進行查體?患者可能的診斷?需要哪些補充檢查?患者的主要診斷是什么?最佳的治療方案?最好的康復治療?然后對先前就相關基礎知識提出的問題進行繼續擴展學習;②根據所提出的問題,查詢現有的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這時需要向同學們講解如何應用網絡技術查閱相關文獻,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進一步被調動起來;③評價研究證據的真實性和臨床重要性,利用學習過的統計學方法,對文獻資料進行對比分析;④結合病人的具體情況和臨床專業知識,將現有的最好研究證據應用于病人的診斷、治療決策中,此時既是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結合過程,也是培養同學們醫德醫風的最佳時機。目前臨床有醫生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不顧患者的具體經濟條件,應用價格昂貴、療效同國產相近的進口骨科器械,給患者、社會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也加重惡化了目前緊張的醫患關系;⑤評價實施上述程序的效力與效果,以便在以后的臨床實施中加以改進利用,這是臨床評價過程,也是總結分析過程,有利于培養同學們分析、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同時教會同學們如何進行患者出院后的隨訪,及對隨訪資料的整理。這種教學過程不僅是循證醫學實施的過程,也是PBC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將兩種優秀的教學方法、理念結合應用,發揮各自的優勢,不但加強了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也提高了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能早期了解臨床疾病與基礎課程的關系,提高了學習興趣并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向縱、橫二個方面拓寬,達到了從理性到感性認識的目的。

2.PBC教學法與循證醫學相結合的體會

我們在臨床教學中通過應用循證醫學的pbc教學方法,發現二者結合后的教學優勢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培養同學們提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以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為主,這就決定了實習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著知識,久而久之,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明顯不足,最突出表現就是發現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差。應用循證醫學理念指導下的PBC教學法,不僅要求教師從傳播臨床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習,還要求學生從被動吸收者轉變為學習的設計者和主動者,積極進行科學研究,培養自己發現問題、探究知識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認真復習好所要內容的理論知識,尤其是針對某幾種疾病,從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鑒別、治療、預后等方面弄清楚,然后設法發現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發現并提出臨床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實踐循證醫學的關鍵,也是PBC教學法的核心內容。

2.2培養同學們尋求證據的能力目前全世界每年有220多萬篇生物醫學文獻發表在4萬種醫學雜志上,如何從如此龐大的信息群中獲取最佳證據也是非常困難的,但靠閱讀和手工查找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須要求學生掌握尋找最佳證據的技能即網絡資源的利用,主要是EBM資源庫檢索查詢和常見數據庫的檢索。這就要求學生不但學習好醫學基礎知識,也要掌握計算機相關知識,尤其是文獻檢索方法的學習應用。以便使學生能在最短時間內查找到科學、可靠的最佳證據。

2.3培養同學們評析證據的能力對所收集的證據,要通過選擇性、批判性地評價,主要從真實性、重要性和實用性三個方面加以評價那些可靠、隨機、雙盲、對照、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的證據,只有這樣,才可以獲得的最佳證據。這就要求學生同時掌握一定程度的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知識,特別是隨機對照試驗(RCT)的設計與實施,學會對多個RCT結果進行匯總分析。使學生具有批判精神,為今后臨床實踐能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合理使用醫療資源和進行成本———效益評估打下基礎。

2.4培養同學們歸納總結及創新的能力對前期所查詢的最佳證據應用于臨床病例后,要對其所產生的實際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總結,認真做好臨床資料的整理、隨訪資料的收集,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其的效力和效果。要求學生從臨床實踐中提煉、總結規律性的東西以便在今后的相似病例中加以利用。PBC教學法及EBM教育強調學生帶著問題找到自己所需的臨床研究資料,并能客觀地評價其正確性、重要性、實用性,為臨床決策服務。因此,在PBC教學過程中貫徹循證醫學理念,不但能培養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鍛煉學生的文獻分析能力,還能擴展知識面,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本要求[3]。

3.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以PBC教學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循證醫學理念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綜合醫學教育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僅傳授知識已經不能滿足該教學模式的需要。教師需要擔當起學科專家、資源引導者和任務咨詢者等多重角色。教師不僅要熟悉專科知識,本專業最新進展,還要掌握網絡多媒體技術,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有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骨科教育者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才可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進程的合格醫學人才。

綜上所述,PBC教學法與循證醫學結合的教育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方法學,它為我們提供的是一種重證據的科學思維方法。在骨科學的臨床教學中應用此方法,必將對骨科學教學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經過這種思維模式的學習,才能在今后的臨床實踐、醫學科研中不斷地發現新問題,運用最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為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