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術傷口感染預防效果分析
時間:2022-05-07 04:14:51
導語:骨科手術傷口感染預防效果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提高骨科手術中手術室護理質量對于確保手術效果、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以我院骨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相關文獻資料和臨床經驗制定了手術室護理干預措施,并運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患者的手術類型為無菌手術;②患者不合并有其他呼吸、循環、心血管系統疾病;③患者需擇期進行手術。最終入選患者2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14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72例;年齡21~67歲,平均(58±13)歲;手術類型包括關節置換術48例,骨折內固定術95例,脊柱手術15例;體質量指數<28的患者94例,≥28的患者46例。對照組患者140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69例;年齡25~66歲,平均(60±9)歲;手術類型包括關節置換術52例,骨折內固定術85例,脊柱手術10例;體質量指數<28的患者99例,≥28的患者41例。2組患者在基本臨床資料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2護理方法:照組給予常規手術室護理。主要包括常規術前檢查、患者生命體征檢測和記錄、運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常規備皮等,為手術做好準備。觀察組依據制定的手術室護理干預措施給予系統性護理。(1)術前護理:①巡回護士需全面了解患者身體情況,查詢患者近日生命體征情況。②檢查患者備皮情況,如不理想,則采用脫毛膏等進行處理,以避免傳統的刀片在使用過程中損傷毛囊而造成感染隱患[1]。③與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幫助患者了解手術流程和術后康復效果,降低患者焦慮情況水平,避免患者因過度焦慮而導致血壓驟升影響手術進程[2]。④術前規范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以顯著降低手術傷口的感染率,是較好的預防性措施。這一點在王茹等[3]的研究中得到了證實。術前1h需要依據標準為患者輸入抗生素,以保證患者手術切口處組織的血藥濃度。⑤手術室環境的消毒和管理。術前需要對手術室進行充分的消毒和滅菌。如果患者需要連續進行多臺手術,則需要在連臺手術之間進行地面清潔、手術室空氣凈化,以保證良好的手術環境。(2)術中護理:①手術人員及患者切口處均需要進行消毒準備。手術人員需依照規范洗手,器械護士需對患者切口處及其周圍皮膚進行消毒,范圍約20cm×20cm。②手術使用的儀器、設備需專人準備、專人清點、專人負責。尤其是較為特殊的手術器械,專人負責傳遞可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縮短手術時間。Tully等[4]的研究結果報告手術時長大于3h,患者術后傷口感染率顯著增加至3%左右。③術中患者體溫的護理。骨科手術一般較為復雜,手術時間較長。患者長時間處于溫度相對較低的手術室中,易發生低體溫,進而影響到傷口的愈合,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因此手術進程中需采取保暖持續性的措施,確保患者在整個手術過程中體溫正常。④抗生素的補充。根據患者術中失血量情況及患者手術時長,合理計算需補充的藥物使用量,及時輸注抗菌藥物。(3)術后護理:①增強對患者手術傷口的護理。術畢及時采用無菌敷料包扎傷口,術后48h內需注意觀察患者手術傷口是否有滲出液。并按要求及時為患者做相應的檢查、更換藥物。②體位護理。術后患者極易發生褥瘡等并發癥,影響患者康復。因此需指導患者家屬按時按要求為患者變換體位。③環境護理。為預防術后傷口感染,需要為患者維持一個較好的病房環境。及時通風更換室內空氣,及時更換床單為患者營造干爽、舒適的住院環境,促進患者術后情緒穩定。1.3觀察指標:詳細記錄2組患者術后傷口的感染情況。確定患者傷口的愈合等級。甲級愈合,患者傷口愈合良好;已級愈合,患者傷口紅腫,但無化膿等情況的發生,不要引流;丙級愈合,患者傷口化膿。1.4統計學處理:將患者臨床數據錄入SPSS20.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術后傷口感染情況分析:觀察組患者發生術后傷口感染率為4.3%[(6/140),其中陰溝腸桿菌感染4例,大腸埃希菌感染1例,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對照組患者發生術后傷口感染15.7%[(22/140),其中陰溝腸桿菌感染13例,大腸埃希菌感染4例,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5例]。2組患者傷口感染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487,P<0.05)。2.22組患者術后傷口愈合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傷口甲級愈合和丙級愈合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甲級愈合顯著高于對照組,丙級愈合顯著低于對照組。見表1。
3討論
本研究將2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針對不同的組別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以分析護理干預措施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傷口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一結果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張芳[5]的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室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患者術后傷口的感染率,促進患肢康復;馮小燕等[6]的研究中采用了規范化和系統化的手術室護理,程樓英等[7]在其研究中將優質護理理念引入手術室護理,結論均顯示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傷口感染率。研究中針對傷口感染的患者進行細菌學檢查發現,陰溝腸桿菌、大腸埃希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而主要致病菌為陰溝腸桿菌。這一研究結果與梁玉紅[8]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陰溝腸桿菌是正常的腸道菌群,但也是一種條件致病菌。部分患者因手術后身體抵抗力下降,手術傷口易受到陰溝腸桿菌的入侵;部分患者因傷口處保護措施不到位,皮膚清潔不到位等因素而造成感染[9]。因此手術室護理中應增強對患者皮膚的清潔,保證消毒效果。合理而規范的使用抗生素也是預防患者術后傷口感染的重要步驟。曾筱麗等[10]指出抗生素的使用時間需正確把握。顧等[11]的研究結果顯示,抗生素的使用、手術時長均與患者術后傷口感染存在相關關系。本研究中制定干預措施時,充分考慮患者手術時長這一因素,對于3h以上的手術,都會依據患者個人情況做到個體化用藥,以確保切口周圍組織有足夠的血藥濃度,降低感染風險。本研究比較了2組患者術后傷口愈合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愈合較好,甲級愈合率較高。
本次護理干預方案增強了術前溝通,規范了備皮準備和抗生素使用;注重術中地面和空氣消毒,保證手術進程流暢;做好術后傷口和體位的護理。因此更有效的降低感染的發生,促進傷口愈合,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這與李濂[12]的研究結果相一致。綜上所述,依據骨科手術傷口感染的危險因素所制定的手術室護理干預方案,能夠有效預防患者術后傷口感染,促進傷口良好愈合,保證了最佳手術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術后生存質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1]鐘傳弟,殷巧艮,鐘愛紅,等.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術中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4):1334-1336.
[2]傅光敏.優質護理干預在手術室安全管理方面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6):2333-2334,2344.
[3]王茹,喬美美.手術室護理干預術前抗生素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3,32(22):79-80.
[4]TullyL,GatesS,BrocklehurstP,etal.Surgicaltechniquesuseddduringcaesareansectionoperations:resultsofnationalsu-veryofpracticeintheUK[J].EurJObstetGynecolReprodBi-ol,2002,102(2):120-126.
[5]張芳.手術室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傷口感染的臨床應用[J/CD].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6,9(1):107-109.
[6]馮小燕,邱紅英,韓燕.手術室護理對預防骨科切口感染的效果探究[J/CD].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13(2):66-67.
[7]程樓英,齊引娣,李菊姿,等.手術室優質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傷口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27):139-141.
[8]梁玉紅.骨科傷口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手術室護理干預對策[J].甘肅科技,2016,32(5):106-107.
[9]劉裔紅,陳風云,古安武,等.骨科無菌切口手術在手術室實施護理干預的因素分析[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4(1):203-205.
[10]曾筱麗,張瑜榮,黎靜.在手術室執行預防性抗生素相關問題探討[J].醫學信息,2011,24(3):1761-1762.
[11]顧,胡寧,王穎霞.骨科手術護理風險管理研究[J].黑龍江醫學,2013,37(6):488-489.
[12]李濂.骨外科手術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6):118-119.
作者:王 曄 張洪濤 單位:陜西省寶雞市中醫醫院
- 上一篇:骨科手術患者術后鎮痛泵護理對策
- 下一篇:創傷骨科患者圍術期疼痛護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