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骨科護理治療性溝通效果
時間:2022-01-11 11:49:02
導語:小兒骨科護理治療性溝通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小兒骨科護理中應用治療性溝通的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小兒患者72例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兩組(觀察組、對照組),各36例,均實施骨科常規護理,觀察組聯合采用治療性溝通方法,對比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兒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配合度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小兒骨科護理中應用治療性溝通,可有效減輕患兒的疼痛感,提高患兒的配合度,改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治療性溝通;骨科;小兒;護理
小兒骨科多為創傷造成的手術患者,突發事件給予患兒及家屬突如其來的打擊,加之患兒年齡小,疼痛耐受度比較低,語言溝通能力比較差,無法準確清晰表達,甚至只會通過哭鬧表達自己的不適[1]。患兒年齡較小,其依從性、配合度、溝通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困難,給診斷和治療帶來困難,影響正常的治療護理工作,對手術的預后造成影響[2]。為了更好的提高骨科患兒治療依從性和配合度,保證治療效果,本研究探討小兒骨科護理中應用治療性溝通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小兒患者72例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兩組(觀察組、對照組),各36例。全部患兒均為創傷(交通事故、跌倒傷及碾軋傷)性骨折,患兒身體基礎均較好,無先天性、代謝性及除骨折之外的各種急慢性疾病存在。對參與研究的患兒均告知患兒家屬病情、治療方法及研究內容,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中男患兒20例,女患兒16例;年齡在5~1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8.24±2.31)歲;上肢骨折18例,下肢骨折14例,鎖骨骨折4例。觀察組中男患兒19例,女患兒15例;年齡在4~1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81±2.77)歲;上肢骨折16例,下肢骨折15例,鎖骨骨5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骨科常規護理,在患兒入院后,及時評估患兒病情,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做好術前準備,并對患兒、家屬進行圍手術期健康教育,指導術后康復。觀察組在骨科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實施治療性溝通護理,流程如下:(1)患兒入院后,護士積極主動向患兒及其家屬介紹自己,介紹醫院住院環境、治療條件及主治醫生,獲得患兒及家屬的信任與好感。(2)耐心傾聽患兒的訴說,鼓勵患兒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能因為患兒表達不夠清晰準確,便隨意打斷患兒的敘述。同時要求患兒家屬也不要隨意打斷患兒說話,不要完全代替患兒說話,這種對患兒的尊重不僅有助于了解病情,還有利于調動患兒治療的積極性,增強治療信心。(3)護士主動用兒童性語言與患兒溝通交流,密切觀察患兒的言行舉止。尤其是一些非語言性變化,如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等,根據患兒的言行舉止變化及時了解患兒變化的原因,開展針對性交流,引導、激勵患兒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工作。(4)非言語溝通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護理方法,在護理過程中,護士的微笑能讓患兒感覺到溫暖,讓他們更加積極配合治療,對提高與患者的溝通效果有非常好的幫助。當患兒提出問題時,護士們應神情專注,認真傾聽,合理應用撫摸等恰當的肢體語言。(5)深入了解患兒治療過程中實際存在的問題,站在患兒及家屬的角度上考慮問題,換位思考,感同身受,主動了解患兒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掌握患兒、家屬的內心狀態,及時進行針對性干預,從而改善患兒、家屬的心理狀態,幫助解決具體困難,促使患兒積極配合治療。(6)應用獎勵機制,提高患兒的治療積極性,在患兒順利完成相關操作后,及時給予口頭夸獎或玩具作為獎勵,調動患兒的治療積極性。
1.3觀察指標
(1)疼痛。選擇視覺評分法(VAS)進行評價,滿分為10分,分數越高則說明患者的疼痛越嚴重。(2)配合度。病房責任護士根據患兒住院期間的實際配合情況進行評估,總分10分,分數越高,患兒的積極配合度越高。(3)家屬護理滿意度。在出院當天,采用自制調查問卷,由患兒家屬評估患兒住院治療期間的護理滿意情況,設置10個問題,每個問題10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患兒家屬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研究數據均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觀察組患兒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配合度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小兒骨折是比較常見疾病。骨折一般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患者不僅需要承受疾病和手術造成的疼痛,而行動不便等也會使患者心理上產生負面情緒,這些負面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會誘發患者的抵觸情緒,甚至影響臨床正常治療護理[3]。小兒骨折由于患者年齡小,生長發育不夠完善,心理不夠成熟,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承受力更差,面對突如其來的骨折打擊,更容易產生不良情緒[4]。由于小兒骨科患者是一個較特殊的人群,年齡小,抗打擊能力差,長時間的治療,壓制了患兒活潑好動的天性,強化了患兒的不適感受,會嚴重影響患兒的治療配合[5]。本研究采用治療性溝通方法,把聽、說、非語言性溝通、換位思考、激勵等護理技巧有效融合到日常護理工作中。通過耐心傾聽患兒的訴說,幫助患兒宣泄負面情緒,了解患兒的心理,使患兒感受到被重視,被尊重,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取得患兒的信任后,患兒更加聽從安排,使日后的手術護理,更加便利。通過采用患兒能接受的話語和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緩解患兒的不安和緊張情緒,幫助患兒明確治療護理的原因、目的,減少患兒的抵觸心理,提高治療依從性。恰當的激勵使患兒變的更加積極,更加堅強,配合治療護理更加主動,有利于治療護理工作的順利完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配合度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小兒骨科護理中實施治療性溝通,可減輕患兒的痛苦感受,提高患兒治療護理的配合度,改善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肖壽梅,李麗霞,徐德霞,等.人文關懷在小兒骨科中醫護理臨床路徑中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7):89-90.
[2]陳葉玲,隗婕,何曉曦,等.細節護理及舒適護理在小兒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2):51+59.
[3]潘小勤.治療性溝通在小兒骨科護理中實施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9):290-291.
[4]馬妍.小兒骨科護理中采用治療性溝通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8):260-261.
[5]張娜.小兒骨科護理中采用治療性溝通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6):238-239.
作者:龐曉梅 單位: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骨科二區
- 上一篇:農業科研基地管理與創新策略
- 下一篇:優質護理在老年糖尿病疾病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