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團的科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11-03 02:33:00

導語:高校社團的科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社團的科學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學生社團科學管理探索

[論文摘要]高校社團肩負著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任。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模式中教育主題功能的轉變以及新形勢下社團發展呈現出新特點,要求社團管理走向科學化。當前高校社團管理存在管理體系不完善,社團結構不合理,資源整合不到位,社團監管力度不夠,物質支持能力有限,活動指導水平不高等不足。能夠采取構建“三個一結合”的管理體系,實現日常活動運行的制度化,引入競爭、獎勵、淘汰機制,加強社團間學習交流,增加投入、改革會費管理機制,實現社團科學化管理。

高校學生社團是在共青團組織的領導下,由志同道合的學生自愿組織起來的具有固定名稱和活動范圍的學生群體組織。社團組織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培養大學生素質的重要平臺。參與社團活動成為了大學生豐富校園生活,發展興趣愛好,擴大求知領域,鍛煉交際能力,豐富內心世界的主要方式。高校社團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大學教育的效果。因此,決定社團發展前景的社團管理成為了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形勢的發展要求高校社團采用科學化的管理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社團發展呈現出的特點、高校教育教學的模式都在不斷變化,這些形勢的變化要求與之相關的高校社團采用更科學化的管理。

1.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高要求需要高

校對社團管理的科學化經濟全球化的到來要求高校輸出的人才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功底,而且要具備相當水平的綜合素質。具體來說,就是要把大學生培養成在清華大學90周年校慶講話中提到的“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創新的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知行統一、腳踏實地的人”。高校社團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要充分發揮社團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首先必須對社團進行科學化的管理。

2.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要求高校對社團管理走向科學化

教育模式改革以后,高校學習普遍實行學分制。這樣的結果是第一課堂的主題功能將更為明確的轉向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和相關文化功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任就不可推卸的落到了第二課堂身上。學生社團是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進一步落實學生第二課堂教學工作、增強第二課堂教學質量的角度出發,高校社團管理的科學化是應當首要考慮的因素。

3.新時期社團發展呈現出的新特點

要求高校對社團采用科學化的管理當前,高校學生社團發展表現出參與性、民主性、多樣性、科技性、開放性、規范性、現代性等方面的特點。學生社團發展的內在規律,要求高校必須在發展方向、活動層次、分類指導、組織建設、骨干培養等方面加強引導,鼓勵進行大膽的創新和實踐,探索更多更科學的方法,以確保社團能夠持續、健康、快速、穩定的發展。

二、當前高校學生社團管理中的問題

當前高校社團的管理比較零散、隨意化,尚未形成一套科學完整的系統與方法。對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經過調查分析和總結,發現比較集中的幾點有:

1.社團管理體系不夠完善

部分學生工作部門誤以為社團只是學生因為共同的興趣聚集在一起進行娛樂的團體,對其活動少有過問,也沒有重視其管理,導致社團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方法不科學,管理效果不理想。以三峽大學為例,三峽大學現行的管理形式為校團委下設社團活動指導中心對社團統一指導,各學院團委具體管理。實際情況是,少有學院團委設立專門的社團管理部門,大部分學院團委和社團脫節嚴重,完全由社團活動指導中心宏觀調控。然而,社團活動指導中心成立不久,

指導隊伍人手不夠,經驗不足,考慮問題不夠全面系統,在社團中的威性不夠,造成社團組織性不強,管理缺乏系統和規范性。

2.社團結構不夠合理

由于新社團申請注冊成立的階段,學校審核不嚴,只要符合相關文件規定的社團就可以批準成立,忽視對社團類型和性質的監控,造成社團的結構不科學,缺乏規劃性。以三峽大學舉例,學校現有84個注冊社團,但是并沒有84種社團。社團結構相當混亂。以同類、同名的社團來說,英語類社團全校就有4個,有3個學院下設演講與辯論協會。這樣的結果是,同類型人才分散,不能夠集中力量將一種文化進行建設、傳播,難以打造出品牌社團。

3.社團資源整合不夠到位

相關機構在對社團進行管理的時候,沒有用系統全局的思想統籌各社團的工作,缺乏對社團資源的有效整合。造成各社團獨立性過強,經常只是象征性

的開展幾次品種單一、內容單調的內部活動,把舉辦活動當作應付差事,沒有樹立傳播社團文化的意識。社團之間缺乏交流的平臺,缺少緊密合作舉辦大型活動的機會。總的來講,社團活動停留于小范圍內部人員“自娛自樂”的狀態,尚未形成規模化效應,影響力有限,不能夠真正達到豐富校園文化,提升綜合素質的目的。

4.學校對社團工作的監管力度不夠

學校并沒有監督學生社團主要負責人的產生過程,這樣就不能保證社團負責人有比較高的專業素質、組織能力。對于負責人的工作,缺少一個明確的量化考核的標準,難以保證社團活動的質量,不能敦促負責人保持工作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能力開展更多更精彩的活動。對于社團內部財務,學校也沒有規定具體的操作方法,導致社團費用管理不當,出現了會員費變成負責人的伙食費,負責人以社團之名謀利等一些不良現象。

5.學校對社團的資源支持不足

學校沒有將學生社團和團委學生會放在同等的地位來對待,使社團處于一個相對弱勢地位。社團得到學校的資助經費非常有限,學校提供的活動場所、辦公室條件也嚴重不足,不能夠從根本上滿足各種活動的需求。這些物質條件不足,嚴重制約著學生社團發展,影響學生社團活動的強度和質量。

6.社團活動指導水平不高

由于學校對社團作用認識不到位,對指導老師的考評獎勵機制不健全,影響了高水平教師參與社團工作的意識以及積極性。雖然大部分社團擁有自己的指導老師,但在社團運作過程中,真正發揮指導作用的教師為數不多。例如,在三峽大學,大部分指導老師都是義務為社團兼職,導致指導老師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夠,對社團的扶持和指導不夠,使得一些社團活動在低水平上徘徊。

三、加強社團科學化管理,促進社團新發展

基于對上述問題的認識,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促進社團的進一步持續、健康、快速、穩定發展,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實現社團的科學管理。

1.從社團的整體管理架構的角度講

(1)在管理體系上形成“三個一結合”

所謂的“三個一”,即一位經驗豐富的指導老師,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一套良好的管理模式。具體的實現方式為:①成立社團管理委員會,由學校團委分管社團工作的老師擔任委員會秘書長,校級社團管理部門主席團擔任委員會副秘書長,各學院團委學生會分管社團工作的負責人擔任委員會委員,各社團主要負責人擔任委員會理事。②建立“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即:“社團管理委員會——院級社團管理部門——社團”縱向一體化管理。(2)在日常活動的運行上形成制度化

形成制度化的核心是制定《學生社團管理條例》。條例中包含新社團成立審批辦法、社團招新辦法、社團負責人產生辦法、社團負責人工作守則、社團活動開展辦法、優秀社團評比辦法、優秀社團負責人評比辦法、社團經費管理辦法等內容。通過對新社團成立審批的把關,實現學校對社團規模和類型的有機規劃,調控社團結構;通過對社團招新的控制,杜絕違規招新、私自超額收取會費等行為,提高會員積極性,方便社團工作安排;通過對社團負責人的產生以及工作的考核制訂量化標準,調動社團開展活動的積極性,提高活動成效;通過對社團活動具體要求,實現社團活動從策劃、申請、審批、開展、監督、總結到評比有章可循,保證活動質量。通過對社團財務工作的詳細規定,防止操作失范衍生的吃喝風、借社團盈利等不良現象。總之,借助《學生社團管理條例》,加強對社團各項工作的監管力度,規范社團的各項行為。

2.從對社團的具體管理策略的角度講

(1)施行三種機制,提升社團品味

在社團以及社團負責人中引進競爭機制、獎勵機制、淘汰機制。實現這三種機制的載體為對社團以及負責人實行綜合測評法。由社團管理委員會對社團以及負責人的各項工作制訂詳盡的積分細則,按照積分細則,每個月對社團以及負責人進行一次綜合測評。首先,根據測評成績,按照社團類別(公益、學術、文藝、體育四大類別)進行各類別的內部排名并予以公示,引發同類別社團之間的競爭,然后進行全校性不分類別的社團排名并予以公示,激起跨類別社團之間競爭,用良性競爭促發展。獎勵是引導競爭的最佳方法。為了使競爭的效果最優,社團管理委員會將對測評優秀的社團以及個人進行政策、榮譽、物質上的獎勵,鼓舞其再接再厲,同時激勵其它的社團和個人不斷的向優秀的目標奮進。沒有懲罰就缺少壓力,除了獎勵之外,淘汰機制也被引入社團管理。對于每年年終綜合測評總成績為末五位的社團,限期進行整改,整改期過以后,由社團管理委員會評估驗收,驗收之后將評議為確實沒有活動開展能力或者不具備運行條件的社團予以淘汰,終止注冊。通過以上三種機制

綜合實施,進一步促進社團縱向發展,增強社團存在的意義,提升社團品味。

(2)加強學習交流,促進團結協作

目前高校社團存在獨立性較強,社團之間聯系較少,缺乏經驗交流,社團聯合開展活動的機會不多,社團負責人的素質不高等問題。造成許多社團盲目發展,重復建設,長久處于自己的圈子里面,很難找到發展的突破點。針對此種現象,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改善:

①社團管理委員會每學年組織社團述職大會。各社團負責人向大家陳述一年中本社團的管理模式、活動開展情況以及一些經驗和教訓。通過此種正式嚴肅的形式,讓各社團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認清社團本身存在的問題,并從中找到改正方向,為后期的發展尋找目標,促進社團之間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②社團管理委員會每學年組織舉行“社團交流節”。交流節的內容以輕松、愉快的形式(例如:茶話會、趣味運動會、籃球賽等)展開,參與對象不僅為本校社團,還可以聯系其它高校社團。在歡樂的氣氛中,社團負責人互相交流,分享經驗,討論困難,解決社團發展中的許多實際問題,也增進各社團之間的友誼,為后期聯合開展活動做下鋪墊。

③由學校倡導、組織開展以豐富全校學生生活為主題的社團活動月。在學校統一規劃下,全校社團共同參與,不限形式、不限風格,鼓勵社團聯手,發揮自身特點,表現自身優勢,使各項活動的開展系統化、優質化、規模化,擴大活動的影響力,增強活動成效。

④社團管理委員會每學年組織舉行“社團干部訓練營”。通過理論知識講解、專業訓練、野外拓展、企業參觀、活動實踐、論文分析等形式增強社團干部的基本素質,培養一批社團活動精英。

(3)提高意識,加大投入,改革會費管理模式,扶持精品活動

學校相關部門要意識到社團活動的重要性,對于學生社團要從組織上給予重視,政策上給予支持,工作上給予關心,活動上給予指導,資金上給予傾斜,努力為社團的發展營造寬松和諧的環境。特別是在場地使用、活動設計、經費支持、指導老師聘請等方面要為社團工作創造條件。

①學校應該根據情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學生社團的辦公條件和活動條件,添置必要設備和物質,通過組織的力量幫助社團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為學生社團工作有效開展創造有利條件。

②在對待指導老師的政策上面,學校一方面鼓勵熱心學生社團工作的老師積極地介入學生社團活動,進行分類指導,使學生社團建設的指導性力量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在制度上落實教師介入學生社團活動工作的認定與考核。比如學校可以把教師在這方面的業績列為評選教書育人先進的重要依據,或者把這項工作直接計入教師工作量等,調動老師的積極性。

③一般學校社團活動的經費有三個渠道:學校發放經費、會員費、社會企業贊助。會員費的數量十分有限,社會企業贊助存在不確定性或者大部分為禮品贊助,學校預算的社團活動經費又很少。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可能保證每個社團有足夠的經費開展高質量的活動。針對此種情況,可以引入會費宏觀調控機制。社團管理委員對部分會費統一收取,統一管理。按照“取之于社團,用之于社團”的原則,社團開展大型活動之前可以向社團管理委員會申請費用,然后管委會根據活動的情況發放相應的經費。這樣有利于經費的合理利用,提高社團開展大型活動的積極性,扶持一批精品活動,打造部分品牌社團。以三峽大學為例,每年有8000余名會員,倘若從每個會員的會費中抽取兩元作為統一經費使用,就有16000元來支持一個學年度的社團精品活動,經費十分充裕。

總之,高校社團科學管理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有全局的思想,又要有部分的意識。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創新,社團才能夠持續、健康、快速、穩定的前進,各項活動才能高質量的完成,高校校園文化才能蓬勃發展,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得到快速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慶.高校學生社團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蘇州工職院,2006(7):9-12.

[2]牛俊紅.淺談高校社團建設[J].華北工學院學報,2003(4):72-73.

[3]劉崗.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0(3):41-44.

[4]周郭軍.淺析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與建設[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7(3):75-77.

[5]毛曄.當前高校學生社團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咸寧學院學報,2007(5):144-145.

[6]周斌.新時期高校學生社團特點分析與發展對策[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