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頭孢菌素給藥護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1 04:37:00

導語:第三代頭孢菌素給藥護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三代頭孢菌素給藥護理研究論文

【關鍵詞】頭孢菌素;給藥護理;不良反應

[摘要]本文對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頭孢哌酮這三種應用廣泛的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在臨床應用中的給藥護理從注射液配制、詢問病史及飲食習慣、注射給藥及監測等環節,闡述了給藥護理對提高藥效、降低毒副反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頭孢菌素;給藥護理;不良反應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對大多數革蘭陽性菌及許多常見的革蘭陰性菌有殺滅作用,因同時還具有抗青霉素酶、與血清蛋白結合少、毒性低、與青霉素極少交叉過敏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當今使用頭孢類抗生素的頻度在所有各類抗生素中居首位[1]。尤其是第三代頭孢菌素因對革蘭陰性菌的活性譜更廣、活性更強,還對耐第一、二代頭孢菌素的一些耐藥菌有活性,在腦膜有炎癥存在時滲入CSF中藥量可達治療濃度[2],同時與第四代頭孢菌素相比價格較低又為醫保用藥品種,在國內應用相當普遍,在臨床治療中近十年來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凡抗生素都可以引起多種不良反應,而護士身居臨床第一線,既是藥物治療的執行者也是給藥及護理的實施者,在發揮藥物最佳效應和減少藥物毒副反應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臨床用藥中護士的給藥護理工作尤其顯得特別重要。為此本文現對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三種頭孢菌素類藥物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頭孢哌酮在臨床應用中的給藥護理做一簡單介紹,以供同行在工作中參考。

1藥物相互作用及主要不良反應

1.1藥物相互作用

三藥均為半合成的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前兩者其主核第七位上都具有氨基噻唑其側鏈,因其側鏈的存在,增強了抗菌活性。頭孢哌酮主要結構與其他頭孢菌素不同,其本品含有一個哌嗪側鏈,此側鏈具有抗假單孢菌的活性。三者在臨床上都使用其鈉鹽。它們與氨基甙類抗生素合用時可起協同作用,從而增強起抗菌活性,但也可能加重腎毒性。頭孢噻肟與阿洛西林或美洛西林合用時,機體對其總清除率降低,必須合用時,應減少頭孢噻肟用量。因頭孢哌酮含有N甲硫四唑側鏈,抗凝血藥和抗血小板藥可增加其出血傾向,合用時應注意防范出血。

1.2主要不良反應

主要的不良反應是侵害腎臟,對原有腎臟疾病的患者或與腎毒性藥物合用時則損害更顯著。最常見的過敏反應有皮疹、蕁麻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清病樣反應,有發生過敏性休克的報道。因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其不良反應所具有的一個共性,即有可能因耐藥菌在體內各個不同部分引起移生和重復感染,也有可能由于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偶發偽膜性腸炎,大劑量且長期給藥,靜脈注射后常有血栓性靜脈炎發生。因頭孢曲松在膽汁的濃度高于頭孢噻肟,更易引起菌群失調,導致腹瀉,由于頭孢曲松鈣沉積于膽囊中形成假結石,可引發膽囊炎癥狀。

2給藥護理

2.1注射藥液配制

頭孢菌素類藥物半衰期較短,一般不超過2h,且溶液不穩定,易受多種因素影響,故目前臨床所用劑型均為粉針劑,所以在臨床使用過程中,注射藥液應現配現用,靜脈點滴濃度一般為1%~2%,輸液量50ml~100ml為宜,輸注時間控制在0.5h~1.0h,溶液量過大,溶液濃度過稀,抗菌效果降低,輸注時間過長,增加降解產物及致敏機會[3],所配藥液變色,說明藥物已變質失效,不能使用。

2.2詢問病史及飲食習慣

護理人員在首次給藥前,應了解患者既往史、家族史、過敏史等病史情況,做到既可掌握第一手臨床資料做到心中有數,又可彌補醫生問診中的缺陷和患者遺留問題。對于有胃腸病史患者尤其是結腸炎患者,應詳細詢問病史,以免用藥引起偽膜性結腸炎,使用頭孢曲松的患者還需詢問是否有膽囊炎病史。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團的頭孢菌素有抑制乙醛脫氫酶的功能,當與乙醇合用時,體內乙醛蓄積而呈“醉酒狀”,使用頭孢菌素藥物后48h~72h飲用乙醇會引起此癥狀。在應用上述藥物時,應詢問患者飲食習慣是否有飲酒史,若飲酒者,應告誡患者在用藥期間及停藥后5d~7d內應戒酒及含醇飲料及制劑。

2.3注射給藥

頭孢噻肟肌肉注射應每次更換注射部位,靜脈推注時充分稀釋藥液并選用較粗靜脈。若發現被注射后的靜脈疼痛并呈索條狀發紅時,除停止使用此靜脈外,還應抬高患肢,活動局部并給予局部處理,防止靜脈炎發生。應用頭孢曲松時,為避免靜脈炎發生,靜脈推注時應選用較粗靜脈,不要在1根血管上反復穿刺,上述三藥,若必須與一種氨基甙類抗生素合用時,應分別使用各自的靜脈通道。

2.4作好監測

給藥期間應密切監測肝腎功能并記錄尿出入量,若長期大劑量使用或與氨基苷類抗生素合用時,更應特別注意監測。同時應定期檢查血象,如有血象及肝腎功能明顯改變,應先告知醫師,及時停藥。第三代頭孢菌素類長期用藥易導致菌群失調,引起二重感染,尤其是慢性患者、衰弱者、老年人及腹部手術者更易發生。給藥期間,患者出現腹痛及頻繁腹瀉,應立即停藥,同時還應觀察二重感染的早期癥狀,應告知患者,若腹瀉超過5次/d,須立即報告。頭孢曲松、頭孢哌酮長期或大劑量使用時,可使腸道產生維生素K的細菌減少,并可導致低凝血酶原血癥,給藥期間,應進行BT、PT和PTT監測,同時觀察患者有無出血癥狀,如瘀斑、齒齦出血、鼻出血等,若有發生,應立即停藥并應用維生素K治療。

2.5對實驗診斷的干擾

使用上述藥物后,應用還原方法測定尿糖時,可出現假陽性,應用葡萄糖酶法檢測,則可避免這種假陽性干擾。

參考文獻:

[1]孫定義,齊平,靳穎華.藥物不良反應[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25.

[2]史美甫.21世紀精編臨床用藥必備[M].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2003:79.

[3]趙永新.靜脈輸液可能引發醫患糾紛及防范措施[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5,25(12):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