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無痛病房護理管理模式研究

時間:2022-08-31 10:47:14

導語:骨科無痛病房護理管理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骨科無痛病房護理管理模式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單純骨折手術患者14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認知功能正常;②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異常;②肝腎功能損害;③心功能不全;④非甾體類鎮痛藥使用禁忌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入組患者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78例,其中男48例,女30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5.6±10.2)歲;骨折類型:四肢骨折45例,鎖骨骨折20例,脊柱骨折13例。對照組62例,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齡18~69歲,平均年齡(45.8±10.5)歲;骨折類型:四肢骨折38例,鎖骨骨折15例,脊柱骨折9例。兩組患者兩組在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傳統護理模式。患者主訴疼痛,醫師根據經驗給予疼痛藥,護士的職責是按時執行醫囑,對病人施主觀疼痛評估、教育。

1.2.2觀察組

采用無痛病房護理管理模式。具體內容包括成立骨科疼痛專科護理小組、制定無痛病房護理管理制定及制定疼痛護理路徑等。①成立骨科疼痛專科護理小組。設置疼痛護理專業架構:骨科專科護士-護理組長-責任護士,明確護理小組在無痛病房中的職責與作用,參與、監督、執行鎮痛方案。選擇骨科高年資、理論和責任心較強的10名護士成立疼痛護理小組,組長由經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培養的骨科專科護士擔任,專科護士與麻醉師共同對小組成員進行系統疼痛及藥物知識培訓及考核,規范疼痛專科護理程序,引進推廣疼痛護理評估工具,對患者實行疼痛護理,進行疼痛專科護理查房、個案討論,進行階段總結與反饋。小組成員與醫生共同設計疼痛評估、處理流程、鎮痛目標,健康教育流程、宣教冊子、疼痛護理路徑表;引進疼痛專科護理記錄單,制定患者疼痛認知、疼痛滿意度問卷表、護士對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問卷表,制作疼痛評估尺。②制定無痛病房護理管理制度。成立以骨科專科護理小組為基礎、外科醫生、麻醉師、共同組成疼痛管理小組,麻醉醫根據手術患者自愿選擇PCA疼痛管理,外科醫師制訂個體化、多模式、分階梯鎮痛治療方案,疼痛專科護理小組按照疼痛護理路徑對患者實施疼痛認知教育、疼痛評估、疼痛記錄、提供心理疏導、實施鎮痛方案、評價鎮痛效果等。③制定疼痛護理路徑。疼痛專科護理小組按照入院第1天、第2天至手術前一天、手術當天至出院前一天、出院當天5個時間段對患者實施疼痛護理。入院第1天由接診護士采用語言溝通、書面文字對患者首次疼痛教育、評估并記錄,發放疼痛知識宣教冊子。第2天至出院前一日:由責任護士多次、組長強化疼痛教育、評估、記錄,護士監督實施鎮痛方案,觀察患者有無按時服藥,有無達到鎮痛目標,有無出現不良反應,是否需要調整鎮痛方案等;疼痛護理中強調疼痛教育、評估的重要性,施行責任護士、護理組長、專科護士的疼痛三級護理管理。

1.3觀察指標

1.3.1疼痛評分

采用數字評分量表(numericalratingscale,NRS)進行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評估,分數為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不能忍受的劇烈疼痛。

1.3.2睡眠時間

向患者發放睡眠時間表,由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完成,準確記錄患者術后每天睡眠總時間。

1.3.3患者滿意度

出院前,向患者發放自制《住院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對住院期間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總分為100分,總分≥95分為非常滿意,80分≤總分<95分為滿意,總分<8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3.4疼痛知識考核

采用Ferrell制訂的調查問卷,對無痛病房護理管理前后護士進行疼痛相關知識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疼痛評估、一般知識、藥物鎮痛、綜合應用等,總分為33分,分值越高則代表護士疼痛護理能力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重復測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疼痛評分

觀察組手術當日、術后1d、術后2d、術后3d的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3.16,P<0.05)。

2.2睡眠時間

觀察組手術當日、術后1d、術后2d、術后3d的睡眠時間均顯著長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43.19,P<0.05)。

3討論

疼痛指因組織損傷所致的不適感和情感體驗。2001年第2屆亞太疼痛控制會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人權;2002年第10屆國際疼痛大會已將疼痛列入第五大生命體征;美國2001年1月1日執行《疼痛管理新標準》,將疼痛的測量規定為護士必須實施的護理常規,建立了以護士為主體的疼痛專業隊伍,培訓并認證了疼痛臨床護理專家。在歐美一些國家,已經將疼痛護理列為護理專業的必修課程,疼痛護理正在全球范圍內走向專業化和正規化,疼痛控制轉變為疼痛管理,疼痛管理人員從麻醉醫師為主體的模式轉向以護士為主體的模式。引起骨科疾病患者疼痛的因素較多,如創傷、急性缺血、感染、神經性疼痛、截肢及手術損傷等。劇烈疼痛可導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反應,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應激反應、耗氧量增加、代謝紊亂及免疫力低下等。疼痛不僅可嚴重影響患者睡眠、情緒及生活質量,甚至由于患者害怕疼痛,拒絕進行功能鍛煉,引發肌肉萎縮、深靜脈血栓及關節僵硬等術后并發癥,從而影。如何緩解骨科患者疼痛,是醫護人員面臨的嚴峻挑戰。解決術后疼痛,除了提高鎮痛相關技術外,建立有效的術后疼痛管理體系也十分重要。建立無痛病房護理管理模式,可最大程度體現人文關懷,延伸優質護理服務理念。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各時點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建立骨科無痛病房護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研究中,觀察組術后各時點睡眠時間均顯著長于對照組,其原因可能與建立骨科無痛病房護理管理模式,改善骨科患者術后疼痛有關,疼痛程度降低可顯著緩解患者心理負擔,降低應激反應,從而提高患者睡眠質量。通過建立骨科無痛病房護理管理模式可顯著提高護士疼痛相關知識的掌握及疼痛管理能力,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建立以護士為主體的護理管理小組,從而充分調動其主動性與積極性有關,這也是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顯著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綜上所述,基層醫院建立骨科無痛病房護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提高患者滿意度及護士疼痛管理技能,簡單易行,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作者:楊月英 歐陽浪 何西波 黃敏芳 歐陽禮英 黃燕玲 黃亞娟 單位: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