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眼病中心病房管理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2 09:49:00

導語:國際眼病中心病房管理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眼病中心病房管理探討論文

北京同仁醫院國際眼病中心(IEC)成立于1993年,設有門診及病房(20張床),是北京市成立較早的合資經營(臺灣梯古公司獨家投資)醫療單位,其體制、管理、質量和效益與我院普通眼科病房(市立醫院體制)大不相同。下面就兩種不同體制病房管理情況介紹如下:

1病房設備及人員配備

1.1IEC病房

1.1.1病房設備:每個房間住1人,備有電視機、電話、電冰箱、空調及衛生間,亦可加床陪住,相當于三星級賓館水平。檢查器械有裂隙燈及間接檢眼鏡等基本設備,與普通眼科病房相同。病房設備、手術器械(包括顯微鏡、玻璃體切割機、眼內激光治療機、冷凍機及眼內器械等)由臺灣提供。

1.1.2醫護人員組成:病房由3名醫師及10名護士組成(包括護士長),醫師由同仁醫院輪轉工作,護士相對固定。病人可以自由點名手術,而且不受名額限制,可得到最佳治療條件。

1.1.3收治病種:有眼底病、外傷、青光眼、白內障、斜視等,眼底病占3/4。

1.1.4手術室有IEC專用顯微鏡及器械,可每日安排手術。

1.2普通眼科病房為了與IEC病房相匹配,選擇眼底病病房,共分兩組,每組17張病床。

1.2.1病房設備:由大、小病房組成,大病房住6人,小病房住3人,病房內無特殊設備及衛生間,條件較差。

1.2.2醫護人員組成:病房人員組成基本上與IEC病房相同,僅每組多增加一名進修醫師,護士人數亦為10名。

1.2.3收治病種:均為眼底病病人,極少數為其它病種。病人也可點名手術,主要為負責病人的主管醫師,點名受名額限制,每月每名醫師只能被點名4次。

1.2.4手術室顯微鏡及器械由多個專業組使用。每周安排手術2次~3次。

2兩種體制病房工作情況(見表1、表2)

表1兩種體制病房工作效率對比d

普通病房組IEC病房組P值等待住院時間85.00±24.4016.50±2.40<0.01入院至手術時間11.64±4.733.50±2.65<0.01平均住院時間28.71±14.5310.91±4.70<0.01

表2兩組病人費用比較元

普通病房組IEC病房組平均病床費87.503309.00平均手術費1274.002500.00平均醫藥費793.80779.30平均總住院費6020.0011585.00

3討論

需要手術治療,且具有代表性的眼底病為視網膜脫離,此病發展迅速,短時間內可致盲,需盡早手術治療,以保護視力。在醫療設備相同的情況下,治療時機是保護視力的決定因素,時間就意味著視力。IEC病房的醫療技術力量、人員配備和普通眼科病房完全相同,它的優勢在于:

a)大大縮短了病人等入院的時間及入院后等手術的時間,為病人爭取了恢復視力的機會。

b)能任意點名手術,這樣就保證了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佳的醫療技術服務。

c)環境及生活條件優越。

以上優勢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保證了病床的最高使用率。

從表2可看出:IEC病房費用較高,它的總住院費約是普通病房的兩倍,手術費高1.96倍,而平均床位費最高可達到37.8倍,醫藥費兩組病房基本相同。住IEC病房的病人約半數經濟上能負擔或報銷,另外半數病人經濟上并不富裕,主要是為了早日手術而住院。所有病人均自愿早日出院,以節約開支,最快術后3d即出院。出院后休息觀察,并不影響療效。“早手術早出院”的做法和國外發達國家住院情況相仿,這樣加快了床位周轉率,IEC每月每床的手術數為普通病房的3倍。在點名手術及高周轉率的條件下,醫護人員同時也得到了比普通病房較多的經濟收入。IEC病房體現了“高質量、高效率、高收益、高消費”的經營模式,極具有競爭力。但與國外醫院(1d~2d即可入院手術)相比等住院時間仍較長,還有較大差距。

普通眼科病房與IEC病房相比醫療技術力量相同,病人總住院費用降低了一半,對于經濟不富裕的病人無疑是受歡迎的選擇,這是普通病房的優勢,但是等住院及等手術時間太長,極大地降低了它的優勢。

以上兩組病房各有其優缺點,要使每位病人都能及時手術且費用又較低,在目前條件下還難以做到。當然這是將來努力的方向,因此探索出一種適合我國衛生系統發展的模式,是擺在醫務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