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傷口護理

時間:2022-03-12 10:29:00

導語:老年患者傷口護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年患者傷口護理

1臨床資料

我們對2002~2005年哈爾濱工程大學醫院12例老年患者手術后傷口進行護理工作。其中男8例,女4例,年齡最小58歲,最大90歲。傷口狀況為外傷4例,脈管炎截肢術后4例,腫瘤術后4例,全部病例傷口愈合良好。

2護理方法

2.1注意身體營養狀況身體的營養狀況直接影響傷口愈合過程,需要有足夠熱量、蛋白質外,還要補充維生素A、B、C及礦物質,否則無法形成蛋白膠原纖維及肉芽組織。例如,老年患者術后慢性營養不良時全身所有重要器官發生萎縮,這時其代謝和功能受到損害,對傷口營養物質和氧氣的釋放減少,不能得到必需的基本元素,傷口就很難愈合。如患低蛋白血癥時,一方面由于傷口水腫,另一方面膠原纖維成分及黏多糖的硫化作用障礙而影響傷口的愈合。所以,糾正低蛋白血癥對傷口的愈合具有積極作用。

2.2注意能量的保存能量保存從大處著眼,應看到改變心理社會環境,保證老人功能活動能力等。老年患者手術后的疲勞使其感覺到的肌肉力量的減弱,反應遲鈍,老年患者發生這些現象是常見的。

2.2.1保持良好睡眠(1)夜間體溫較低,如果晝夜周期改變(例如夜間亮燈,干擾睡眠)就必然影響機體的正常活動。(2)病情較重時必須臥床休息,給予護理和治療應集中在同一時間完成,使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時間。(3)老年患者傷口疼痛難忍必要時遵醫囑給予止痛藥,使患者疼痛緩解得以安靜入睡。(4)保持情緒穩定,限制訪客及限制談話,避免情緒上的困擾,影響睡眠。

2.2.2注意溫度調節體溫變化直接影響能量儲備。老年人溫度調節能力差,微循環系統的調節也隨增齡而減退。術后病房的室溫太高或太低都很不利,尤其是對傷口和臟器的血流灌注有直接影響。2.2.3注意節省體力注意不要讓老年患者過多走動和勞累,要多多靜養和休息。

2.2.4從心理社會環境方面進行調節盡量保證老人心情愉快,情緒穩定,減少焦慮和不安。護士要和老年患者搞好護患關系,說話要耐心,語氣要輕和,動作要輕,表現出真誠的關心和尊重。住院環境要舒適清潔。

2.3保持注意局部因素有些局部因素,比如局部溫度、水腫、血液供應不足等,與全身狀態有密切的關系,其他局部因素還有以下方面。

2.3.1局部溫度在生理范圍內傷口局部溫度升高能加強炎癥反應,起到加速傷口愈合的化學作用,對創口愈合有利。

2.3.2血液供應頭面部和頸部的血液供應較好,傷口愈合也較快,可早期拆線(縫合后3~5天),脂肪內的血供差,故肥胖者的傷口愈合較慢,拆線時間適當延長。

2.3.3血腫血腫可使創緣分開形成死腔,增加感染機會,壓迫血管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而阻礙傷口愈合,故縫合傷口要注意止血。

2.3.4感染當傷口血供不足,發生血腫、清洗不徹底時,易發生感染。臨床治療表明,創口清洗是最有效的護理方法,因為水流壓力可沖去污染物,減少細菌。另外操作時應注意無菌技術。

2.4傷口保護注意正確保護傷口,使傷口盡早愈合。(1)不要讓傷口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故要選擇適當的敷料,以隔絕細菌的生長,并防止傷口變干燥。(2)勿使用抗酸劑在傷口上。正常皮膚pH值是酸性,可預防細菌生長,使用抗酸劑會改變其pH值,促使細菌生長及皮膚干燥。(3)老年尿失禁患者在尾骨處、臀部或大腿上有傷口,應考慮插尿管或使用集尿袋,以避免因受浸漬而使組織再受傷。(4)若護理傷口1~2周仍無任何進展,應懷疑是否有癌癥或全身性的因素。

2.5脈管系統傷口護理創口愈合依靠局部血液循環吸收營養,因而正常的血液循環是傷口愈合的必要條件。局部缺血的組織不但愈合時間延長,而且感染機會也隨之增加,故傷口愈合越快,感染機會越低,因此,增加或促進血液循環是愈合的重要環節,在患有糖尿病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中,可因代謝異常,局部或全身營養、氧氣供應不足而造成傷口難以愈合,臨床中我們應用了創傷愈合因子治療一些不愈癥患者的傷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討論

老年患者受傷初期炎癥反應減少,新生再造延遲,膠原蛋白纖維合成減少,皮膚變得干燥,致使傷口愈合緩慢[1]。護理方面應注意加強營養,注意傷口血液循環情況,正確保護傷口,消除對老年患者的各種不利因素,加強心理調節,就可以使老年患者盡快康復,早日出院[2]。

【參考文獻】

1陳偉鵬.臨床癥狀護理.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

2周秀華.內外科護理學.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