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內栓塞治療腦動脈瘤論文
時間:2022-05-25 05:43:00
導語:血管內栓塞治療腦動脈瘤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一般資料;護理;討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腦動脈瘤是腦內動脈壁的結構發(fā)育不良或因腦外傷、動脈硬化造成動脈壁損傷或老化、本組患者均在全麻下經股動脈行介入治療,主要采用電解可脫式彈簧圈栓塞、心理護理護士積極主動地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供舒適的就醫(yī)環(huán)境要保持病室安靜、病情觀察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意識狀態(tài)、術前基礎護理要預防便秘、控制血壓有高血壓的患者應用輸液泵、術前準備術前行血、尿常規(guī)、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等化驗、病情觀察及護理要嚴密觀察病情、術后其他護理措施術后煩躁的患者可給予鎮(zhèn)靜藥物等,具體請詳見。
腦動脈瘤是腦內動脈壁的結構發(fā)育不良或因腦外傷、動脈硬化造成動脈壁損傷或老化,使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形成的囊狀瘤體。腦動脈瘤極易在突發(fā)的緊張、用力、疲勞等血壓升高的過程中突然破裂,引起顱內蛛網膜下腔出血及導致嚴重的并發(fā)癥,而患者再次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可達75%~80%[1]。近年來,隨著神經外科介入設備、材料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血管內栓塞已成為治療腦動脈瘤的重要方法之一,而術前、術中及術后實施的良好護理措施對于介入治療的成功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我科54例顱內動脈瘤患者行介入治療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2005年5月~2008年8月,我科共行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54例,其中,男38例,女16例,年齡25~68歲,平均48.5歲;患者就診時表現為蛛網膜下腔出血、頭痛、頭昏、惡心、嘔吐,54例患者均經全腦血管造影證實,其中,前交通動脈瘤18例,后交通動脈瘤22例,大腦中動脈瘤8例,大腦前動脈瘤6例。
本組患者均在全麻下經股動脈行介入治療,主要采用電解可脫式彈簧圈栓塞。術中根據動脈瘤所在位置或血管代償情況,酌情使用肝素,確認栓塞滿意后拔出導管鞘,壓迫穿刺點,彈力繃帶加壓包扎;術后絕對臥床24h,并應用尼莫地平等擴血管藥物治療1~2周。54例患者手術順利,術后繼發(fā)腦血管痙攣18例,經臨床治療,恢復良好;全部患者動脈栓塞成功,術后復查動脈瘤未顯影,載瘤動脈供血正常,康復出院。術后半年隨訪無再出血。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護士積極主動地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意識清醒患者應細致地講解手術目的、術前準備、手術步驟、注意事項、術中配合、術后肢體制動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等,并介紹介入治療的優(yōu)點,以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2.1.2提供舒適的就醫(yī)環(huán)境要保持病室安靜,將患者安排在單人病室,限制探視,避免和減少對患者的精神刺激,保持患者情緒穩(wěn)定;日常護理工作要集中進行,注意“四輕”,避免噪聲刺激。
2.1.3病情觀察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意識狀態(tài),防止動脈瘤破裂出血,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
2.1.4術前基礎護理要預防便秘,防止用力排便增加顱內壓而誘發(fā)動脈瘤破裂再次出血,指導患者多吃蔬菜、水果、麥片等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緩瀉劑通便,保持大便通暢;要注意保暖,預防感冒、咳嗽,防止劇烈咳嗽、打噴嚏增加顱內壓誘發(fā)再次出血;保證患者足夠的睡眠,必要時使用鎮(zhèn)靜劑。
2.1.5控制血壓有高血壓的患者應用輸液泵,控制降壓藥物的滴注速度,密切觀察血壓的動態(tài)變化,并根據血壓調整輸液滴速,一般將血壓控制在(110~150)/(70~90)mmHg(1mmHg=0.133kPa)為宜[2]。
2.1.6術前準備術前行血、尿常規(guī)、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等化驗,行頭顱CT、MRI、DSA、ECG等檢查;雙側會陰區(qū)備皮,術前4~6h禁食水,留置導尿管,并在插管對側肢體建立靜脈通路;術前30min靜推地塞米松10mg,肌注魯米那0.1g,阿托品0.5mg。
2.2術后護理
2.2.1病情觀察及護理要嚴密觀察病情,給予心電監(jiān)護,注意患者的意識、瞳孔、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并詳細記錄;注意患者有無頭痛、頭昏、失語、嘔吐、癲癇發(fā)作、肌力下降,短暫的意識障礙等神經癥狀,嚴格控制血壓,避免因血壓過高而引起再次出血或過低造成腦缺血及腦梗死。
2.2.2穿刺部位的觀察及護理術后平臥24h,穿刺肢體應伸直并制動24h,囑患者切勿屈曲肢體,避免穿刺點再次出血而形成血腫;穿刺點用彈力繃帶包扎固定24h,并用砂袋壓迫6~8h。嚴密觀察穿刺部位局部有無滲血及血腫,注意術側足背動脈搏動及足部皮膚色澤、肢體溫度、痛覺及末梢循環(huán)等有無改變,如有異常應報告醫(yī)師及時處理。
2.2.3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術后要密切觀察并發(fā)癥的出現,如腦血管痙攣多發(fā)生在術后12~24h內,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頭痛、頭昏、短暫的意識障礙、肌力下降等,可遵醫(yī)囑給予抗血管痙攣藥物;若出現一側肢體無力,應懷疑發(fā)生腦梗死,一旦經CT檢查確診后,可給予抗凝、擴容治療;動脈瘤破裂出血是血管內栓塞術后的嚴重并發(fā)癥[3],術后嚴密監(jiān)測血壓24~72h,避免一切引起血壓驟升的因素。
2.2.4術后其他護理措施術后煩躁的患者可給予鎮(zhèn)靜藥物,昏迷患者用鼻飼維持營養(yǎng);要加強基礎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等,高熱患者給予低溫冬眠療法,預防抽搐。
2.3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生活要有規(guī)律,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心境,避免情緒激動,預防感冒;禁煙酒及刺激性食物,飲食要清淡、低脂、低鹽,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要定期復查,以了解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的情況,發(fā)現異常及時就診。
3討論
腦動脈瘤極易在突發(fā)的緊張、用力、疲勞等血壓升高的過程中突然破裂,引起顱內蛛網膜下腔出血,并導致嚴重并發(fā)癥。目前臨床上采用的血管內栓塞技術已成為治療腦動脈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使用特殊材料如彈簧圈將動脈瘤閉塞,該方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恢復較快的優(yōu)點。通過對本組54例腦動脈瘤患者介入治療的護理,筆者體會到:術前、術中及術后實施的良好護理措施是介入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應當進一步加強護理操作規(guī)范,以保證患者獲得滿意的介入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游潮,郭付有,蔡博,等.動脈瘤的早期手術治療[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4,20(3):250-257.
[2]韓紅梅,鄧小英,方艷雅.腦動脈瘤破裂患者術前防止再出血的護理干預[J].護理實研與研究,2008,5(3):19-21.
[3]肖書萍,王桂蘭.介入治療及護理[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5:98.